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鲁迅是一位独特的作家,是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辛亥革命后,鲁迅第一篇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开启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晚年创作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等。本人就鲁迅创作小说的艺术谈一些见解,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 ,《白牙》展示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现实的思考和对“文明”的呼唤。小说通过动物生活折射人类生活 ,表达适者生存引起的种种冲突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但作家的“文明”理想及其实现方式具有太多的梦想成分。  相似文献   

3.
《红与黑》是一部通过爱情故事而写成的政治小说,更是作家对大革命以来的法国社会特别是对人的处境及心灵进行历史和哲学的研究成果。小说主人公于连"英雄梦"里的核心成分是自我实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世俗野心与名利欲望。他曾有意仿效伪君子的伎俩,但最终保持了心灵的纯洁。于连的慷慨赴死,在人文意义上就是人类的自我拯救。现实人生的悲剧,赢得的是在生命激情中完善的高贵人性。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发表的时间相隔两百多年 ,但这两部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位作家都对现实社会的阴暗面进行了批判 ,并描绘了与之相对照的理想社会。他们在作品中都用了虚构、夸张和讽刺等艺术手法。斯威夫特在创作《格列佛游记》的过程中 ,既借鉴了《乌托邦》 ,也发挥了自己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 ,《白牙》展示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现实的思考和对“文明”的呼唤。小说通过动物生活折射人类生活 ,表达适者生存引起的种种冲突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但作家的“文明”理想及其实现方式具有太多的梦想成分。  相似文献   

6.
《消失的爱人》是美国女作家吉莉安·弗琳的小说,出版于2012年,连续8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2014年被改编成电影,由大卫·芬奇执导。小说本身提供了好的故事基础,加上大卫·芬奇的完美改编,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作家与导演相得益彰的联袂之作,成功地向观众传递了他们关于婚姻、家庭、社会等诸多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引起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一座精神高峰,无论是其思想还是其艺术创作都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尤其是《野草》这部作品,非常典型和突出的体现了当时西方文学中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文学对鲁迅的濡染或日鲁迅对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等方面有意识的批判和接受,这也显著地体现了鲁迅先生在文化上极力提倡的“拿来主义”。因此将从《野草》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出发,探讨《野草》所体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表征,以期在一个新的角度和层面上认识和把握《野草》超越当时中国散文诗创作的前沿性,并试图尽一己之力为《野草》研究做出自己的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侯延领 《工会论坛》2008,14(3):146-147
长篇小说《红墙》以个人经验为基点,表现了一段穿越于几十年的历史和一个大地上的乡村。小说通过几对农村青年的情爱纠葛,铺展出上世纪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的乡村的日常生活现实,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线性历史前所未有地和乡村的日常生活纠缠在一起。小说展现了从历史缝隙中透射出的个体命运的追索与寻觅,荒谬的时代政治激发出的欲望深壑,善良同邪恶一同生长的人性现实,在现实层面上滑翔的成功和在生存层面上隐伏的悲剧。作家深入到了乡村的细部,还原出了一个民间性的乡村的生活场景,作家经验性的叙述洗脱了小说承担确证某种历史本质的可能性,并由此涵纳了整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性变迁和日常性悲欢。  相似文献   

9.
格雷厄姆·格林及其代表作《权力与荣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雷厄姆·格林是位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的现实主义作家。对其代表作《权力与荣誉》一书的创作意图,评论界众说纷纭,或是认为作者旨在向宗教神圣不可侵犯挑战,揭露西方社会的丑恶现象,或是认为作者旨在宣扬天主教的信念强大优越。但是,无论给作者戴上哪种光环,都违背了作者反映社会现实,探讨人性善恶刻画,“威士忌牧师”这样一个矛盾、复杂人物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两部小说《城南旧事》与《吉祥时光》的具体文本分析,探讨了小说中父亲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时代精神的变迁给父亲形象的塑造带来的影响,对两部小说作品中的父亲形象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探讨描述,论文指出:《城南旧事》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追忆父亲的眷恋中仍有着“审父”情结;《吉祥时光》中的父亲形象,是作家文化寻根过程中寻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的小说《白鲸》,在写作手法上显示了许多20世纪元小说的特征,说明作家在小说情节、小说作者与小说形式等方面的自我意识。这些思考的目的,是暴露小说作为人为构建的虚拟本质,使读者质疑语言这个媒介,甚至质疑通过语言传达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美国现实作家马克吐温的名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思想行为在现实主义背景下表达了儿童对自由,反传统和平等的生活的一种向往。其实也从孩子的角度反应了整个社会人们内心的冲突、思想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3.
《青衣》是毕飞宇所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在作家的笔下,舞台上的"青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媒介,它将神话里翩翩起舞的嫦娥与现实生活中的戏曲演员串连起来,不仅讲述了艺术大悲剧背景下青衣演员筱燕秋一波三折的坎坷逐梦之路,同时也为读者演绎出一场场艺术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对战.小说女主人公筱燕秋身上所展现出的理想与现实的二元对立,夹杂着作家对于生命本质的探寻和对现实人生的感悟,能够迸发出直击人们心灵和现实痛处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电影《情书》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日本作家兼导演岩井俊二是小说的创作者及电影的编剧、导演。影片在小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亮点,成为影片成功的巨大魅力所在。岩井俊二对小说改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技巧,可以通过人物表现、意境构造、情节变换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理解电影《情书》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电影《情书》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日本作家兼导演岩井俊二是小说的创作者及电影的编剧、导演。影片在小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亮点,成为影片成功的巨大魅力所在。岩井俊二对小说改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技巧,可以通过人物表现、意境构造、情节变换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理解电影《情书》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意义的巨著。它以奇诡的想象编织出超人间的神话故事,使广大读者为之着迷;同时,故事中隐喻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赋予了作品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其主题,主要在于它对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本文比较全面地回顾了近十余年来《西游记》研究的情况,评价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作者在论述中对《西游记》是不是神话小说、是不是浪漫主义艺术、是不是游戏之作等争议的热点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作者提出的新论点主要是:对于《西游记》,尤需用文学接受理论来认识其双重价值;认为探索《西游记》的主题,不应仅仅局限在对主人公行为的解释上,作家设置孙悟空传奇经历这条线索,是为了展示封建统治阶级体系的罪恶;《西游记》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对现实社会黑暗秩序的抨击和否定,而不是理想的预示。  相似文献   

17.
德莱塞在其长篇巨著《美国的悲剧》中,通过克莱德这一艺术形象,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批判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和悲剧过程的分析说明小说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及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揭露。  相似文献   

18.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撕破了资产阶级“温文尔雅”的假面纱,真实地表现了美国社会的残酷和虚伪的本质。而另一位在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中不可忽略的小说家杰克·伦敦,擅长写动物寓言,在他的多篇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小说当中,主人公曲折坎坷的经历象征着人类社会人们的生存斗争史。《野性的呼唤》是他的动物小说中重要的一部。这两位自然主义作家身处美国的19世纪末期,19世纪90年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垄断阶段,这个时期贫富两极分化明显,有钱人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广大的劳动…  相似文献   

19.
艾特玛托夫的后期作品,在对人性与社会之"恶"的关注中,常常显示出一种悲剧意蕴。《断头台》便是其代表作品。它由三条线索组成:从神学院出来的阿夫季以拯恶劝善为己任的精神探索;牧区先进工作者鲍斯顿在现实邪恶的压迫下走向他个人的"世界末日";一对草原狼苦苦求生、不断地失去它们的"乐园"的悲剧。这些都展现了作家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和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20.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 ,对其主题内涵 ,论述争执不休 ,本文从小说情节本身及人物性格入手 ,分析其主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