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人民民主国家,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参与地方法规规章制定的基本权利,公众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提出各种客观、合理的意见建议及诉求,参与到地方立法工作中来,地方立法机关需要在立法过程中重视并广泛征询公众意见,以此确保地方立法科学、民主。但是从实践来看,我国不少地方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参与主体的参与能力不足,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参与规则不合理,公众的参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为提高立法的公众参与性,必须进一步提升公众的参与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公众参与规则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公众的参与保障机制,从而破解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困境和难题。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立法是立法民主化理念体现的重要形式,关于公民参与立法问题,我国宪法法律有相关规定.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主要是大众参与讨论、恳谈会、听证会、法律草案意见征询、公共立法项目征集等.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立法活动的渠道较为有限,实践效果欠佳,亟需提升公众参与度.借鉴国外公众参与立法中先进的制度设计和实践经验,应是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立法制度的方案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税收法定主义是税法原则中的最高原则,是民主原则、法治原则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我国税法在实行税收法定主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应进一步落实税收法定主义对我国税收立法的要求:从宪法的高度对税收的一些基本要求进行规定;制定一部税收基本法,将征税中的共同事项在同一部法律中加以规定;明确税收立法的分权范围和授权程序。  相似文献   

4.
现代国家的预算制度不仅是财政民主的重要内容与运行规则,而且是代议机构控制国家财政的基本途径。基于人民主权的宪法原则,促进公民参与预算,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我国的公民参与预算尚存在从规范到制度的缺位,要构建公民参与预算的法治体系,应完善以宪法为中心的预算法制,建立有效的公民参与程序机制,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健全违宪审查制度以保障公民参与权。  相似文献   

5.
论地方立法民主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是立法民主化的基本表现。我国公众参与贯穿于地方立法的各个环节,不但存在明确的政策支持和上位法依据,呈现从地方政府规章到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态势,而且公众参与途径和形式趋向多样化和制度化。完善我国地方立法民主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应实行立法信息公开、引导公众主动参与立法监督和区域合作立法。  相似文献   

6.
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关键,是增强宪法意识,这其中的核心内容是切实贯彻宪法原则。宪法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人权原则等。宪法原则的这些方面,构成了民主政治的法治基础。所以,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宪法原则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实现行政法规范内容的公平性和实质的正当性,是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目标追求和参与实践的价值体现。立法过程是一种集体民主的议事活动,公众的民主参与构成了现代立法正当性的真正基础。立法的民主正当性和公民立法参与权利的法定性是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法理依据,公众有效参与能够制约行政立法权力并影响行政立法过程。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正当性体现为行政法律规范形式的正当性和参与实质意义的正当性,具体立法参与行为的正当性由参与动机的正当性、参与行为的正当性、参与形式的正当性、参与程序的正当性和参与结果的正当性等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作为一种正在我国被广泛推行的制度,其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原则,法的有效性原理,以及“自然公正”和“程序正义”的理念。该制度的现实意义是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能有效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也具有督促立法机关依法立法并提高地方立法内容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上,大凡国家都有一部宪法,凡有宪法者都在宪法之中直接或间接表明人民主权原则,用以昭示或标榜民主,一些非民主的国家也不例外。因为民主是人类进步的历史潮流,民主制度是人类公认的最好的政治制度。然而,由于民主的两面性所产生的对民主  相似文献   

10.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是现代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是民主立法的表现形式,也是科学立法的保障。从具体的行政立法实践看,参与主体不明确、参与度不高、参与方式单一、参与程序缺位以及行政立法机关过度主导等问题降低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提高公众参与的质量,培育科学的公众参与理念、扩大公众参与主体范围、拓宽公众参与平台,建立行政立法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反馈机制,构建公众的全程参与及问责机制是完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政协参与立法是近年来地方政协尝试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协商民主不应是政治理想和方式,而且应当具有制度的保障。民主立法是政治民主的首要形式,理应体现协商民主的精神。各地政协尝试的参与立法实践,不仅深化了政协政治协商的内涵,而且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条件下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按照进一步推进协商民主的目标,在政协参与立法方面,要把政协参与立法明确为政协政治协商职能的重要内容。政协参与立法不是政协升格为两院制的手段,而是我国协商民主的应有之义。政协参与立法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还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的体现,与西方两院制下的立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推进政协参与立法,在政协参与立法中形成政协参与立法的制度规范,不仅有宪法和法律的依据,而且符合民主法治的发展规律,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行政立法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目前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存在一些问题,应不断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加强立法的科学民主,体现立法为民原则。  相似文献   

13.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实质要求是切实提高立法质量,扩大立法的公众参与。刑法立法的民主性,要求刑法立法充分反映民众的意志,有效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危险驾驶入刑的立法全面贯彻了立法的民主性原则。刑法立法的科学性,要求刑法立法的条文明确清楚,让人能确切理解犯罪行为的内容,准确区分犯罪行为与非犯罪行为的界限,法定刑配置合理,与前后条文及其他法律的规定相协调。危险驾驶入刑的立法在贯彻刑事立法的科学性原则方面存在着民主性有余、科学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听证制度最早产生的法理基础是英国普通法确认的“自然公正”原则 ,后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德国的行政法治原则也相应为其确立听证制度奠定了法律根据。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以及宪法确认的民主原则为我国确立听证制度提供法律根据。立法听证制度有为立法机关收集信息、实现直接民主体现民意、促进良法、协调利益关系、进行立法宣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指公众有权平等地参与环境立法、决策、执法、司法等与其环境权益相关的一切活动。我国环境法中公众参与仅仅作为一项原则已不能适应当代环境保护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应努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而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则离不开立法活动的公众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公众参与立法,而公众参与立法在加强民主立法、促进良法之治、提升公民意识、协调利益关系以及监督国家权力等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则,民主通过三个维度得以立体式展现:作为统治合法性,民主强调国家权力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体现人民意志;作为统治方式,民主强调政府的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代议制度、普选制度、政党制度、分权制度、监督制度的确立;作为公民参与方式,民主强调公民通过正当程序、立法听证、行政公开与宪法诉讼,有效地参与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建立在人民主权的基础上,公民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环境保护关系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公民有权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将公众参与原则确立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众参与立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而在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是实现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关系的诸多利益,主体的和谐共处乃是立法的理想目标,实现和谐立法一方面有赖于立法机关、立法者的民主精神,另一方面更在于公众的立法参与。我们应在公众参与立法实践与国家积极吸纳民意的良性互动中,努力推动我国公众立法参与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经由一条渐进和持续的"中国式发展道路"而得以和谐、有效地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地方民主与公民参政的法定化制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形式,但长期以来,有关这方面的立法比较滞后;现实生活中,公民行使民主权特别是直接民主权缺乏法律保障,参政形式比较单一。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丰富民主形式”的要求,应研究实行地方民主,特别是直接民主的有益形式,建立健全地方民主和公民参政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