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较宪法学是当代宪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宪法理论与宪法实践发展的成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国宪法体制之间出现了一定范围内的相互融合的趋势,需要以宪政的开放性与多元性为基础进行不同宪法现象的比较研究。本文以当代比较宪法学发展成果与动态为基础,探讨了比较宪法学的概念、性质、体系、方法及功能等基本问题,并分析了比较宪法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宪法学界关于宪法实施的内涵众说纷纭,与宪法实施相关的概念很多且相互关系混乱,影响了宪法学的研究,有必要根据宪法文本加以厘清。宪法遵守和宪法执行是我国宪法实施的主要方式,宪法遵守侧重不违宪,宪法执行强调运用宪法来处理具体事情,宪法解释、宪法修改、依宪立法、依宪解释都是宪法执行的形式并各具特色,宪法监督是一种负责违宪审查的特殊的宪法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3.
历史发展自产生宪法以来,如何确保实现宪政,实现宪法的终极要义,宪法的实施与司法成为宪政的唯一途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宪政是我国宪法实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宪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关系,本质上是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矛盾运动的过程。根据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宪法变化分成宪法革命、宪法修改和宪法变迁三种形态,三种变化形态内在规定性和相互关系与宪法的稳定性、权威性和适应性存在着现实和直接的关系。宪法变化形态理论对于实证领域宪法实施的制度创新及宪法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要让宪法成为真正的法律--为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宪政、法治国家的关键,一方面,是要树立人民主权、权力制约、人权保障、宪法是法律及宪法至上的观念.另一方面,是要强化宪法的规范性,建立宪法审判制度,健全和强化宪法自身保障制度和宪法监督制度,加强宪法宣传教育,使宪法具有实效.  相似文献   

6.
阅读宪法是获得宪法知识的前提,是培养宪法意识的基础。阅读宪法人数多寡反映宪法在民众生活中的地位。为了工作查阅宪法文本,又是宪法实施、发挥宪法规范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宪法实施评价的重要指标。围绕谁在阅读宪法,为什么阅读宪法等问题进行调查,并对阅读宪法意义进行初步分析,可见宪法在人们的工作中被广泛查阅,我国宪法并非被闲置。  相似文献   

7.
宪法修改和宪法解释都是宪法演进的方式,但宪法解释是顺着宪法文本的原意往前走,而宪法修改则是对宪法文本的改变或补充,它多多少少改变了其方向——不是整个宪法的方向,而是宪法中的某些条文的方向。考察我国现行宪法的31条修正案,其中有些条文是应该修改、必须修改、也是只能用修正案的形式而很难用宪法解释的方式表现的;但也有些条文是可以用宪法解释的方法、而不必启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加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对宪法概念的理解应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宪法概念作为“种”概念,只是一个事实判断,不合有价值判断;第二层次的宪法概念分为应然宪法和实然宪法;第三层次的宪法概念是实然宪法之下的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依法治国就是要实现宪法至上,努力实现实然宪法向应然宪法的靠近。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宪法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国家权力的合理配置,二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宪法的目的是实现民主和法治,其本质在于保障人权。我国宪法的修改应当反映宪法的本质要求,删除那些不属于宪法内容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宪法规范不仅在于描述现存的社会状态,而且还在于表达政治理想,并将此理想与现实联系起来。整个宪法规范的体系是一种授权的链条,实体法与程序法只不过是宪法规范意义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宪法解释自宪法产生之日起就与宪法相伴而生 ,并且历来受到西方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宪法解释制度尚未能完全建立起来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能认识到宪法解释的价值所在。为此 ,充分认识宪法解释的价值 ,激活宪法解释的运作制度 ,乃是中国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也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实施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宪法实施制度的缺陷造成的,宪法意识的缺失也是阻碍宪法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不发达的背景下,通过宪法宣传,宪法意识的培育,用宪法原则凝聚人心,形成社会共识,建立共同的信仰,并逐步完善保障宪法实施的各项制度,是现阶段宪法实施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塑造全民的法律信仰是实现国家法治的必由之路。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本应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司法适用性,而实践中却往往成为“空中楼阁”。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在全民中养成宪法信仰。因此,养成公民的宪法信仰极为重要。这一法律活动是信仰主体和信仰对象的互动过程,既要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观念,又要制订出良好的宪法。  相似文献   

14.
宪法权威与尊严的保障的关键在于实施。宣誓是彰显宪法权威与尊严的有效实施形式。构建中国的宪法宣誓制度,必须认真学习并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经验,从中发现蕴含其中的基本规律。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设计要做到:敬畏对象是"宪",仪式过程要"宣";誓词内容规范统一;参加宣誓的对象明确、操作流程规范、形式公开。并在此基础上,出台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2002年8月底首次提交人大审议的<监督法>草案,标志着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但其仍然还有许多议题未获得明确和解决;其中宪法监督制度的缺位就是一大遗憾.建立宪法监督机构本应是<监督法>的首要解决问题,如果监督法回避这个问题,就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为,如果在人大内设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就会出现一个理论上的矛盾,当权力机关自身违宪,这个委员会该怎么处理.按照现行宪法的规.定,专门委员会不能对权力机关实施监督,也不能对违宪问题作出处理.同时,如果在全国人大之外或之上设立这样的机构,显然有违现行体制,原因在于人大本身就是负责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怎么可能在其之上或之外再设立一个机关?笔者以为,宜在我国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下的与人大常委并列的宪法监督委员会,实施宪法监督职能;在三者职权划分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仅负责宪法的制定、修改与废除以及其他立法之外的职能,其他立法职能委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执行;全国人大宪法监督委员会负责实施宪法监督.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进行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宪法不稳定,不仅会破坏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而且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保持宪法稳定,并不是说宪法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宪法本身也需要向前发展,必要时也要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更加慎重。中国宪法是1954年9月由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制定的,在1975年、1978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全面的修改,在1979年和1980年还分别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将社会治理和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提升基层公务人员宪法意识,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通过加强宪法教育、推进宪法治理、完善宪法保障,使基层公务人员强化宪法认知、提升宪法认同、培育宪法信仰.  相似文献   

18.
宪法解释对于一国宪政具有重要意义,而宪法解释权的归属则是宪法解释的首要问题.我国目前将宪法解释权归属于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但从理论及实践上来看,两者均不具备将宪法解释权归属于己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从宪法解释、宪法解释权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立法本身规律,去寻求更为合适的宪法解释权的归属主体.  相似文献   

19.
在贯彻宪法实施过程中 ,笔者认为应从遵守宪法成为全社会的意识、完善宪法监督机制、加强宪法直接适用三个方面来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20.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宪法权威存在于三个层面:法律文本上的权威和公民意识中的权威和社会实践中的权威。我国存在着宪法权威缺失的情况。建构宪法的权威,同样需要从法律制度、思想观念、社会实践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