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浪乞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存在由来已久。流浪乞讨造成的社会隐患和治安问题不能忽视,更不能放任自流。公安机关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配合民政部门,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积极作为,履行好在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承担的救助管理协助配合职责和治安管理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公安机关要有效运用"联、引、宣、限、查、告、教、送、罚、档"等十项工作方法,做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流浪乞讨人员从数量到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流浪乞讨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正常、摇摆、反常等三种类型。流浪乞讨人员引发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影响城市形象,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给城市管理带来难度。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对策是既要相信政策,澄清错误意识;又要正视问题,制定《办法》配套措施以确保政策的执行。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增多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通过对兰州市流浪乞讨人员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宣传教育、劝返、长期救助、多部门协作等多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4.
《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和新《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并没有完全解决许多城市所面临的流浪乞讨问题,有的城市甚至日趋严重.文章在对我国流浪乞讨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收容遣送办法》与现行《救助管理办法》的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务院颁布的《救助管理办法》之得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制度进行重构的若干设想,以期对相关立法及管理机关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作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反思,在对制度本身的功能定位基础上,以"流浪乞讨人员获得救助权"为视角展开分析,其结论是制度的完善应围绕获得救助权的保障和实现加以架构,合理界定权利主体和救助条件,明确救助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实行分类救助和先行救助,完善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公布,“收容遣送”将成为历史。以往收容遣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容遣送性质的异化及其法定程序的缺陷;收容遣送法律救济制度及其监督机制的缺乏;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人权保障意识的淡薄。因此,必须完善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总体思路,使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步入法治化的轨道,从而有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7.
治理流浪乞讨人员的困境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废除收容遣送站,新建"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救助站,这充分体现了社会救助"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实施《救助管理办法》以来,在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和市容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出现了"管理真空"和管理盲区.文章试图对乞丐问题作进一步的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流浪乞讨,古已有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态度也从收容遣送转变为救助管理,从被动趋向主动。但在具体救助管理过程中,由于对救助管理对象的不明确和流浪乞讨法律属性的认识不一,各地做法各异,进退两难。文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最基础的概念解析出发,对流浪乞讨现象进行不同的分类,详细探究其形成原因,并从生存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社会保障权、权利与自由等宪政理论角度着手,准确定位流浪乞讨的法律属性,为探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制的完善措施奠定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对如何依法管理城市职业流浪乞讨人员起到了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但受法治、习惯及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城市职业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仍存在困境。从实践和长远来看,需要在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做法,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职业流浪乞讨人员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的视角,分析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政策的运行效果,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偏离政策目标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救助管理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中立足于当前我国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的工作实践,对各级救助站十余年来的工作成绩和创新模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对比,总结经验,发掘不足。在坚持现有的“合理扩大救助范围”、“主动救助与被动救助相结合”、“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相融合”等原则的基础上,建议对救助功能重新定位,增加“救助与管理并轨”等内容,并且依照流浪乞讨的不同类型,分别对比各地、中外救助规范与体制,提出了拓宽救助途径与经费来源、增设返乡流浪人员跟踪回访机制、完善救助听证程序、加大对“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恶性流浪乞讨的管理规制等具体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对如何依法管理城市职业流浪乞讨人员起到了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但受法治的、习惯的及历史的诸因素制约,当前在城市职业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方面仍存在困境。虽然各地正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从实践和长远来看,我们还需要在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做法,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职业流浪乞讨人员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文中通过对湘西州实地走访、资料查阅、座谈交流等方式,围绕救助管理照料服务、救助寻亲等七个方面关键环节开展调研,总结了救助工作亮点,梳理了救助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并对改进当前救助工作做出了积极思考,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关注并帮助弱势群体的工作,是我国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这项工作的实践者是救助管理工作者,他们直接救助服务于脏乱病残的流浪乞讨人员。作者在文中通过大量的调研初步发现,城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心理状态不仅直接关系到救助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城市的形象与社会的秩序,而且在表现征象及构造因素上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5.
流浪乞讨人员的公共属性,使得他们对社会公共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救助管理制度存在制度设计失衡、实际操作困难等缺陷,加上流浪乞讨人员的群体成分日益复杂,一些职业乞丐滥用社会公众的同情心来逃避执法监管,导致城市里流浪乞讨人员的公共安全风险日益显现并逐步扩散,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高危人群。因此,我们需要联合多个部门,运用多种手段,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公共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管控。  相似文献   

16.
在法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必须改变外来人口的传统管理模式。开辟租赁房屋市场化管理的新途径;用足法律,强化外来人口的“人头”管理;查询比对,掌握控制外来“高危人群”;各司其责,协调配合,落实对外来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在法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必须改变外来人口的传统管理模式。开辟租赁房屋市场化管理的新途径;用足法律,强化外来人口的“人头”管理;查询比对,掌握控制外来“高危人群”;各司其责,协调配合,落实对外来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  相似文献   

18.
近年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比例较高。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关乎奥运会的安全。随着宪法的修正以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发布,流动人口管理和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流浪乞讨人员从数量到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基层基础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向富裕城市规模流动和以特殊方式行乞,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另外,其数量的增加和流动频率的加快势必增加城市治安管理压力,使发案率上升,治安状况恶化。针对其影响相应的对策是:建立行乞人员流动规模引导体系;尽快出台《公共秩序保障法》等法规;相应调整和完善警务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性的收容遣送转变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诸如救助主体权责不清、救助对象身份难辨、救助过程疏于管理等.与社会救助相关的行政管理与行政技术的改进是解决社会救助问题的根本之策,管理方法与行政方式的转变是化解社会救助障碍和矛盾的关键.引入战略性管理可以有效保证政策执行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全方位变革社会救助和行政管理运作模式,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合理化与科学化进程,系统解决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