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沐川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取向,利用国家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两大政策支撑,在加快产业富民的同时,围绕提升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夯实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四大重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全面地惠及人民群众,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要抓好三个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必须抓好三个问题: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夯实民生事业的基础.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服务.三是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为经济较快平稳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一个祥和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两型”社会建设对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既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能对“两型”社会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织里镇的小城市社会因童装产业而内生,因改革创新而发展,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既有一般小城市的特点,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织里镇以"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提升产业层次,发展民生事业,整治城市环境,加强社会治安,创新行政体制,形成了良好的治理局面。针对织里小城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创新织里小城市社会治理,应坚持"治本为首、法治为重、标本兼治"的治理思路,推进产业升级,创新打造"童装织里";推进依法治理,重点打造"法治织里";强化社会共治,合力打造"和谐织里";发展民生事业,升级打造"幸福织里";增强体制整体性,统力打造"城市织里"。  相似文献   

5.
《人事天地》2010,(25):18-19
今年以来,防城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放开手脚干事业,开展服务重大项目、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努力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上新水平。半年来,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的民生改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河南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抓手,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基本省情,依然是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短板。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一年,转变社会发展方式、大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公平,努力破解社会发展瓶颈,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将是河南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井研县奋拼"十二五",抢抓开局年,以工业振兴带动井研崛起,构建"一主导四支柱",在工业强县上实现新突破;夯实基础、建设新村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在裕民富县上实现新突破;抓好民生工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助民、惠民、为民举措,在民生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城市建设,定位"弘扬国学、生态宜居",在城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深化作风兴县,提升发展能力建钢班子、带铁队伍,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改革创新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孕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发展、升华,并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也要求进一步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精神逐步培育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成功的过程。改革创新精神是当今时代发展最强大的动力和最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变,包括民生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要求我们具备夯实基础,聚集民意,发展共享的对内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对文化民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和新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民生事业是极其重要的,可以积极的培育民生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民生,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更好的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发展民生事业尤为重要;建设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是发展民生事业对政府管理的新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2.
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兰州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社会管理的新途径,通过实行“民情流水线”管理模式,以察民情、晓民意、解民难、排民忧、聚民心为主线,积极探索形成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四道运行程序,协调解决社区群众实际问题,满足了社区群众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还需延伸“民情流水线”工程的“服务链”,扩大“民情流水线”工程的操作面,建好“民情流水线”工程的支撑面,夯实“民情流水线”工程的保障面。  相似文献   

13.
<正>●詹海富全省工业发展大会提出:加快八大民生工程建设:一是就业和创业工程;二是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三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四是城乡住房保障工程;五是基础设施向下延伸工程;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七是公共卫生事业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强调,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结合,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重要概念。随着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时期战略任务的提出,社会建设已纳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这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社会建设的认识高度,为较快而又协调地推进云南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云南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进行社会建设,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进行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工程。社会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根本在于解决经济建设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定,并把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越来越考验着江阴各级党委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新常态下,江阴要以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主要任务,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政府公信力,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景下,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重点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卫生与健康事业、老龄化工作、三农问题、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关键领域回应了社会长期关注的问题,做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战略性的重要调整。新一轮机构改革带来了民生改善的新契机,但要充分释放新政利好还需要在依法有序落实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渐进式实现机构深度融合,职能优化进一步高效,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制度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以来.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以抓干部队伍建设促工作作风转变、抓基层基础工作促行政行为规范、抓观念更新促思想统一、抓绩效管理促工作效能为举措,促进经济发展、城乡建管、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各民主党派参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实践的条件和历史背景。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为民主党派参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实践平台。农工民主党的界别优势决定了其在参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以农工党参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实践为例,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在我国加快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更好发挥民主党派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