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内容。一、用历史的辨证的方法来分析剥削现象消灭剥削,是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出现剥削之后就产生的理想。但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却一直没有人对剥削作过理性的、系统的分  相似文献   

2.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其意义隽永。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交往秩序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交往异化的现实表征,资本逻辑是交往异化的根源所在。资本逻辑主导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分别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物化与被物化及剥削与被剥削的异化关系。而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交往秩序,拟在内容上实现“物的膨胀”向“人的发展”转变,本质上实现“资本逻辑”向“人本逻辑”转化,关系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人平等互助,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主导下交往异化的批判与超越,又是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逻辑旨归。中国式现代化使人类社会历史遵从“人本逻辑”的发展规律,真正实现从“自然的人”向“现实的人”再向“自由的人”转化。  相似文献   

3.
回顾历史,中国古代社会是德治社会,儒家传统提倡的“德”,代表了一种成熟完备的道德话语和秩序体系,凝聚古代社会体系的核心价值,支撑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赓续绵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治国方略,应当充分发挥儒家“德”的价值功能,对之加以辩证扬弃,择善用之,以夯实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基础。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来看,儒家“德”的价值功用有三个方面,包括提升国家法治的正当性,夯实基层治理的德治基石,塑造个体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发展,隐含着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本”、“均贫富”、“忠恕”、“乾健”、“天人合一”等精神,融贯了家国集体主义观念和儒家尊师重教等传统,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时代化的体现,必将在现实中提升人民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  相似文献   

5.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关系。指出: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共同富裕的研究亦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无法割舍。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相互交织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历史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理论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统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实践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世界热议“中国问题”的一种回答。  相似文献   

6.
孝是中国社会最基本和重要的伦理范畴,也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孔子对孝特别关注,他从“孝敬”、“谏诤”、“父慈子孝”、“亲亲”、“仁”等多个层面创构了一套儒家孝伦理思想,成为其仁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孔子孝论,发掘孔子儒家“孝的文化”科学内涵,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对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剥削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现象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我们应该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分析和评判它。现阶段存在的少量的、小范围的剥削现象,改变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会影响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 教育理论 ,从现代 教育在现 代社会 发展 中所 固有 的 战略 地位 出 发,根 据 现代 化建 设 急需提高劳 动者素 质的战略 要求和 基于对未 来世界发 展趋 势的 深刻 认 识,对 建设 和 发展 有 中国 特色 社 会主义教育 事业的 一系列重 大问题 作了深刻 的分析和 阐述 ,确 立了“优 先发 展教 育”的 战略 地位 ,阐 明了“三个面向”的教育 发展战略 与培养“四有”新 人的教育 目标战略 以及“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的 教育 管理 战略等基本 思想,形 成了内 容丰富的 邓小平教 育理论 ,成为新时 期党的 教育科学 文化工 作的行动 指南  相似文献   

9.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对和谐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成因:当时生产力的极端低下,原有等级制的破坏与社会转型,原有礼仪的失范与思想纷争,人自身的奴役性状态,诸侯国的分裂与长期争战。在先秦儒家那里,“和”成了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总法则。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剥削:经济剥削和超经济剥削。经济剥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历史正当性;超经济剥削严重阻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是落后的、不正当的剥削形式。对于经济剥削,应当在认可的前提下,进行规范、引导;对于超经济剥削,应当采取得力措施加以遏制,直至彻底消灭。消灭超经济剥削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灭剥削”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回顾历史,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仿佛一幅简约、明晰的画卷跃然于我们思维的最深处。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追求,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的自由实现的历史,历史上每一个思想家都无法回避自由这一问题。每个时代它都是人们关注、研究、争论的对象,而每个时代对自由又都有不同的看法。马克思把人类解放作为人生价值取向,并为此而奋斗终生,因而对人的自由问题极为关注。他们把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类的特征,把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争取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把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把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并在许多重要著作中都论述过这个问题。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几个方面,又把马克思与哈耶克这两位不同世纪的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从而对现实社会给予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2.
儒家学说给中国社会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不仅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圣说”,统治中国达二、三千年之久,而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儒家思想文化已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在儒家学说中,道德的作用被宣染到至极。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也说:“以德行仁者王。”孔、孟开儒家之先河,首先将道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视之为行政立国之本。故此,先秦儒家诸代表人物就怎样发挥道德的这种作用都进行了丰富的阐述,提出了诸多关于“道德修养”的学说。今天,…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在从近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外语的需求不同。与之相适应的,各国对外语教学的目的和教学法也有所不同。在欧洲,早在19世纪,普通教育,包括外语教育都有长足的进展。外语教育及教学法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4.
后儒家论纲——儒家传统的自我否定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后儒家之“后”,是相对于原儒家之“原”和新儒家之“新”而言,意指后儒家根本否定它们坚持的血亲情理精神和特殊主义架构。所谓后儒家之“儒家”是就延续儒家传统自身而言,将它包含的种种健康因素以一种新型异质理论架构重新组合起来,从而使儒家传统能够在当前人类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氛围中,持续焕发出普世性的生命力,并对今后人类的文化发展做出其他文化传统无法替代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形成与发展来看,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与后来经过宋儒和近代儒家改造的“禁欲主义”的义利观是不同的。必须把二者区别开来,才能真正把握先秦义利观的本意,才能结合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的实际评述其现代意义。一、先秦儒家义利观主要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为代表,准确的理解三人的义利观是正确认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根本。1、孔子的义利观。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义是成为君子的前提,明确提出“君子愈于义,小人愈于利”。把义利先取后取作为衡量人格的标准。他认为“君子有勇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这就直接在人性上对君…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的生存境遇是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诞生的历史情境,马克思恩格斯把解放全人类和为劳动人民谋取幸福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及生产关系状况的基础上,认为造成人的不幸福的直接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合理的社会分工与异化劳动,指出只有在人类解放获得自由发展的时候,才会实现人类真正的幸福。和以往历史上曾出现的幸福观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是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着眼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和追求幸福的科学幸福观,它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植根于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本质、活动规律之上,把幸福的实现路径具体化、历史化。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创造幸福需要实践活动、以集体主义为着眼点、人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能力,是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的基本内涵。劳动是幸福实现的源泉、消除异化劳动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实现幸福要对旧社会实行根本改造、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实现幸福的基本路径。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具有区别于其它幸福观的显著特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索取享受与奉献创造的统一,个人幸福与整体幸福的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是研究幸福问题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为当代人们理解和追求幸福提供正确指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提供理论支撑,为当代幸福中国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今天,女性受教育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为争取和捍卫女性正当权益的努力了,而是关系到整个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课题,因为女性在青少年时期所受教育的程度和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全面发展的状况,从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 一、女性青少年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任何一个社会,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总是与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相联系。综观中国女性教育的历史,大致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我们党正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求,在县级以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今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应当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的科学论述。“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相互贯通,是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回答和理论总结,是我们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  相似文献   

20.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社会的唯一有机构成要素,围绕人的实践,必然产生“人的理论”。在中国古代社会,“人”是以“君、臣民”的形态出现的,对此儒家学说进行了深刻阐述,形成了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民本思想”,影响中国历史达几千年之久。直到现在,这一思想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对这一思想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