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销犯罪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传销洗脑的结果。当前传销洗脑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感情洗脑,也有理论洗脑。洗脑之所以得逞,既有社会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还有法律原因,同时有关部门反传销洗脑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做到打击和教育双管齐下,做好反传销洗脑的宣传教育,长期地、广泛地和有针对性地反传销洗脑。  相似文献   

2.
近来,以往被多次打击的传销又开始抬头,并有大肆蔓延之势。公安部门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但成效短暂。传销屡禁不绝有其比较深刻的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法律原因等。为此,建立打击传销的长效机制必须做到: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立法;理顺公安、工商的协作关系;健全机构;广泛宣传;进行反“洗脑”工作;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促进“无传销社区的建设”;严格监管直销企业。  相似文献   

3.
传销是一种非法行为,严重扰乱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在公安、工商等部门的严厉打击下,势头得到了遏制,但部分地下传销窝点仍非常猖獗。许多青年由于交友不慎、防范意识薄弱、财富观不正确,误入传销组织,受到胁迫和洗脑,他们继续发展下线又使这一恶性循环加剧。传销对青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造成了严重损害,而涉足传销的人员也大部分是青年。只有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的力度,积极做好"反传销"宣传教育,同时运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手段,对传销青年进行拯救帮助,才是治理这一现象的最好对策。  相似文献   

4.
传销组织精神控制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销组织运用洗脑又称精神控制的方法对成员进行全面控制。实施精神控制有特定条件,其具体的实施程序和方法是:首先,通过严密的组织和内部分工,对成员进行行为监控和信息封锁;其次,摧毁成员的原有认知基模;最后,重建成员的认知基模。在成功的洗脑后,其成员便会自愿的掏钱,然后再去骗别人。由此看出,传销的实质就是运用精神控制的方法进行敛财。  相似文献   

5.
传销组织的发展对象往往被传销组织采用多种手段洗脑,加之其个体方面存在浮躁心态、性格弱点和缺乏法制观念等因素,他们的心理在经历排斥、饱和及相融等阶段后发生恶变,由受骗者转变为施骗者。对传销违法犯罪人员,应采取分散矫治、心理关助、认知干预和帮扶救助等措施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6.
侦办传销案件中存在发现难、立案难、抓捕难、取证难、追缴难和处理难等难点。对此,经侦部门应拓展线索发现途径。增强主动发现能力,加强反传销的理论研究,解决立案难问题,重点打击传销组织、领导者,全面取缔传销窝点,强化证据意识,加强线索的经营,理清资金链,层层追查资金去向,妥善处理案件,做好维稳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打击传销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  相似文献   

7.
传销现象历来以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现行法律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规制,国外对传销罪普遍予以刑罚规制,我国新增传销犯罪有其必要性。本文亦对传销罪的设置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传销活动具有较强的经济破坏性和思想毒害性,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近年来贵州省的传销活动猖獗,传销活动手法变异,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社会治安秩序。打击治理传销违法犯罪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相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打击传销活动。  相似文献   

9.
《禁止传销条例》不加区分地将具有上下线关系的团队计酬视为违法的传销方式之一,而司法解释又将形式上采取团队计酬方式,但实质上属于拉人头的传销活动,应视为犯罪。基于1242件涉传生效法律文书的实证分析表明:相比于诈骗型传销,法官对于经营型传销(有真实商品销售的团队计酬)量刑更轻,且该因素的影响力超过被告发展层级和人数等法定量刑情节。这说明法律规定与社会发展的脱节,使面临据法裁判压力的法官,只能通过自由裁量权在个案中对正义进行补救。为促进执法统一和司法公正,我们应借鉴域外经验,在立法上对计酬监管制度进行改革,包括:设定合理的拨出比例、修订完善《禁止传销条例》、探索推进网络直销立法。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传销犯罪作为传统传销犯罪的"升级",具有涉众广泛、传播迅速、高度智能和高度隐蔽等特点,相比于传统传销犯罪,网络传销犯罪的社会危害更大,侦办难度也更大。目前,在网络传销犯罪的侦办方面,传统的侦查模式存在着侦查介入过于被动、侦查协作机制不全、侦查取证手段落后和侦查公开把握不好等诸多问题。为有效打击和控制网络传销犯罪,须对传统的侦查模式予以改革,在侦查立案方面,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在侦查协作方面,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在侦查取证方面,变侦技分离为侦技合一;在侦查公开方面,正确处理侦查秘密与侦查公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传销违法犯罪组织形为营销企业,实为诈财机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干扰直销行业健康发展,素有"经济邪教"之称。近年来,各地相继在打击传规犯罪中取得显著成效,但传销活动屡禁不止,有些地区甚至十分严重。必须深入剖析传销的边界、法律规制,侦查、协作困境等问题,探讨推进执法协作机制、加强直销监管、健全法律法规等完善之道,进一步提升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成效。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七)》设置了组织、领导传销罪,但关于传铕定性的《批复》仍未失效;为履行入世承诺,避免国际贸易摩擦,对传销不能一概视为犯罪。“传销”含义随国家政策不断变化,需准确界定其范围才能正确适用法律。传销犯罪不能认定为诈骗,其法律适用应为“双轨制”模式:“团队计酬”仍属非法经营罪,而“拉人头”、“收取入门费”则应定为组织、领导传销罪。“双轨制”从立法理由看,具有应然性;从刑法解释看,具有实然性。  相似文献   

13.
非法传销活动的特点、成因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传销活动是近年来经济犯罪领域新出现的突出问题,对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当前形势下,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此类犯罪活动要始终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坚持"打早打小打准";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树立经营意识;要结合具体案情,正确适用法律,巧妙突破定性难点;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增强执法效果,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以促进打击非法传销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销的特征及侦查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传销迅速地蔓延,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传统的传销模式相比,网络传销具有新的特点:传销标的虚拟化;组织策划隐蔽化;管理运作远程化;传销活动高效化;危害结果社会化。侦查机关应根据网络传销的特点,通过情报信息主导侦查,加强电子证据的收集,摸清规律,找准突破口等措施,达到打击网络传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贩卖毒品罪共犯中有三类情形较为特殊:一是如何定性介绍贩卖毒品行为;二是受他人雇佣陪同贩卖毒品的行为能否构成贩卖毒品罪共犯;三是购买毒品者能否构成贩卖毒品罪之共犯。对此有必要结合刑法理论予以认真分析研究,以利于准确、有效地打击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非法传销的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损害人民利益。对于严重非法传销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立法的现状显得过于苍白,非法传销行为亟需刑法予以规制。我国在打击非法传销行为刑事立法中采用了附属性刑法型和司法解释型,应当科学合理地对非法传销行为进行刑事立法,更好地打击非法传销行为,发挥刑法的功能和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传销活动及其打击工作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销活动的规则设计和运作手段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作支撑。当前,传销活动在一些地区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危害更加严重,它不仅直接侵害广大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败坏社会信用,滋长暴富心理,而且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当前在打击传销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立法上的滞后,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健全,未形成打击合力,公安机关在打击上存在的现实困难以及宣传工作未形成声势等。  相似文献   

18.
拐卖人口尤其是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在国际上广泛存在 ,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甚至有可能取代贩毒而成为犯罪组织的主要财源。尽管这种犯罪现象在我国现阶段还没有达到如此程度 ,但拐卖人口犯罪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公害 ,成为关系到民心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以新型人口管理模式和拐卖人口犯罪市场消除为核心 ,构建我国拐卖人口犯罪防控的模式 ,是打拐斗争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