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东亚的真正合作开始,东亚共同体经历了设想的提出和实践的推行阶段。由于东亚各国的历史、现实及外部因素,导致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出现了曲折缓慢发展的过程。制度建设的缺乏与不完整是导致东亚共同体建设曲折前行的深层根源。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必须从东亚合作健康发展的高度来对东亚共同体建设进行多层级、全方位的制度设计,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东亚共同体建设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亚区域合作与第二轨道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东亚共同体已经成为东亚各国的共同目标。作为第二轨道外交活动平台的“东亚思想库网络”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强调“东亚思想库网络”在促进东亚合作的过程中应发挥四项功能,并提出了推动东亚合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东亚区域合作,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解决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存在的现实难题,当务之急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美国因素,即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态度与东亚对美国在区域合作中态度的看法;二是领导权,即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推进东亚区域合作;三是互信原则的确立,东亚各国必须建立互信关系,尤其是东亚地区大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四是“低级政治与高级政治并行发展”,经济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外交部主办、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承办的"东亚共同体:前景与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21至22日在外交学院召开.来自外交部、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知名学者和官员围绕"东亚共同体"的理论概念、共同体的机制化建设以及中国发挥的作用等5个议题展开了为期两天的深入讨论.外交部王毅副部长到会发表重要讲话.与会学者认为,推进区域一体化是东亚各国的必要选择,我国应该从战略性高度看待东亚区域合作,抓住"东亚共同体"建设提供的有利机遇,在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亚共同体":地区与国家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外交评论》2005,83(4):19-29
探讨“东亚共同体”这一概念的缘起,比较地区和不同国家对于东亚共同体的不同理解与不同方案,集中分析影响东亚共同体未来发展的种种制约因素。当前有关“东亚共同体”的设想主要存在两个模式,一个是EAVG/EASG模式,另一个是日本版的“东盟 1”模式。两个模式具有共同的特点:均未对“东亚共同体”的概念加以深究,都注重务实的行动方案;都希望通过发展东亚地区合作机制,加强经济互利合作,逐步启动政治与安全对话,打破所谓的“安全困境”。但是,EAVG/EASG模式更多强调10 3范围内的共同行动,而日本版“东亚共同体”则强调建立共同体过程中日本—东盟关系的优先性,以及未来逐步包括澳、新、印等国的宏大计划。东亚地区合作还必须解决美国因素等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6.
刘江永 《外交评论》2010,27(2):57-66
未来10年至20年,东亚共同体建设可考虑推动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升级,努力把“10+3”建成“东亚核心共同体”。中日韩在加强合作的同时,可与东盟的经济、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等三大共同体相呼应,以“10+3”为框架共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东亚经济共同体”、“可持续安全的东亚安全共同体”和“和谐友爱的东亚社会文化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要妥善处理中日韩之间的关系、中日韩与东盟的关系、“10+3”与“东亚峰会”之间的关系、美国与东亚共同体的关系,以及东亚共同体建设与借鉴欧洲经验的关系等五大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日益深入,作为世界经济重要板块的东亚,在区域经济合作中仍是一座孤岛.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证实了东亚合作的脆弱.为了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东亚必须建立自己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区域主义对抗经济全球化."10+3"合作机制的形成,为东亚合作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不容否认"10+3"合作机制中有挫折,有障碍,但就总体而言,东亚经济合作的前景仍是十分广阔的.尤其是近期在印尼巴厘岛峰会的圆满召开,为东亚合作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和动力,东亚各国应积极参与"10+3",使东亚区域合作朝机制化方向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8.
崔海宁 《外交评论》2014,(1):94-110
近几年来,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不断突出的背景下,确保地区粮食安全不仅是东亚各国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且愈发成为影响地区国际关系的重要变量。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进程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果,但也陷入了一种制度过剩与成效不足的现实困境之中:一方面是合作机制的纷繁复杂、架床叠屋;另一方面却是务实合作的迟缓推进、效率低下。这种困境既与粮食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更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行为体在长期的互动博弈过程中所造成的。中国积极承担地区责任、发挥大国效应是逐步改善合作困局的关键之一。为此,中国应在强化对粮食问题战略认知的基础上,重点推进"10+1"和"10+3"粮食安全合作,同时加强对美国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9.
建设东亚共同体的十大关键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各国应形成“加强东亚合作是大势所趋”的恳切共识。中日应坚持“多边或地区高于双边”的外交原则,不把双边的分歧带入多边或地区的对话中。中日应支持中小国家在推动地区合作中发挥“牵头作用”,应认识到“一国主导型”的东亚合作模式是行不通的。中日韩应借鉴欧洲联合首先从“煤钢共同体”出发的经验,为建立东北亚能源环境共同体而努力。日本应注意使《日美安保条约》不具有任何直接、间接针对中国的成分。中日等国需要推动各自国内的体制与结构改革以适应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应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人员交往,真正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到东亚各国的政治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0.
中日是东亚大国,东亚共同体建设离不开中日的主动参与,而中日关系改善的最大希望又在于推动东亚地区合作。东亚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体制与前景,在根本上取决于中日合作的快慢与成败。以共建东亚共同体的意识构建中日关系的新基础,是中日关系走出历史阴影、携手走向未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东亚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安全合作作为基础,其作为东亚合作的长期目标,已由个别意向或政策建议成为各国领导人的共识。然而,在地区意识淡薄、政治互信不足、经济对外依赖的条件下,各方必须超越旧有思维,寻求构建共同的地区意识及价值认同,加强组织建设,避免成员“泛化”,以“10 3”为主渠道推进共同体进程。中国作为东亚的重要成员,应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协调者和建设者,中国应理性处理中日关系,认真反思自身发展,稳步、有效地促进东亚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亚洲区域合作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毅 《外交评论》2005,(1):56-60
亚洲区域合作是亚洲国家应对全球化大潮的必然要求。虽然亚洲区域合作起步比较晚,但是潜力大,发展速度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11月在老挝举行10+3领导人会议同意建立东亚共同体,决定在2005年年底召开首届东亚峰会,这意味着东亚合作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势必对东亚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东亚共同体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首先需要东盟切实发挥先导作用,同时中国和日本是本地区的大国,中日两国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也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3.
季玲 《外交评论》2005,(2):48-53
2004年11月29至30日,第八次东盟中日韩13国领导人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了一系列会议.会议确定了东亚合作的发展方向,提升了合作机制;10+1框架下的合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笔者认为2005年的东亚合作将呈现新的局面,并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经济增长与东亚经济合作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98金融危机后的东亚显现两大举世瞩目的趋向: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二是东亚经济合作全面展开、迅速推进。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两大趋向之间,还形成越来越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为东亚经济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其主要表现是中国越来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东亚出口扩大的容纳器、东亚相互投资的吸收地、东亚金融运行的安全阀和东亚经济合作的推动者;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构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其主要表现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全面展开和迅速推进,有利于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稳定外来投资、扩大对外投资、规避国际风险、突破资源瓶颈和平衡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5.
苏浩 《外交评论》2004,(4):14-21
随着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启动,东亚国家间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目前,东亚合作机制被称为10 3合作机制,它包括东盟10国加中日韩三国的定期首脑会议、东盟分别与这三国的首脑会议、中日韩三国合作、东亚13国的各种部长级会议、湄公河和东北亚次区域的多边合作安排、以及第二轨道的活动。东亚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东亚国家提供了一个开展合作的平台。东亚合作的日益深化促进了东亚合作机制的逐渐完善和提升,促进了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构共同体的东亚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东亚共同体已开始成为东亚13国的共识,东亚思想库网络第二届年会充分表现了这种共识,并对为建构东亚共同体需要努力的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作为第二轨道组织,东亚思想库网络的议事和决策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共同体建构的东亚模式:互相尊重、舒适程度、协商一致。这也表现在会议通过的《东亚思想库基本规则和框架》文件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后期现代化"是借鉴了东亚国家(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而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作为20世纪后半叶第四代资本主义国家,即东亚地区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后一个地区之后,该地区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并得以迅猛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东亚国家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即一党执政的开发型权威政府的功能侧重于经济领域。东亚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主义后现代化过程中也得以体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指导下,使国家迅速得以富强起来。在世界列强强压之下重新站起来的中国,正在开辟21世纪的中国时代,使中国人民真正拥有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希望和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