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海特区建立以来,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思想前提;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珠海城市精神为珠海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提供了价值指导;珠海文化建设成就为珠海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针对珠海文化发展的瓶颈,当前必须从创新文化体制、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文化战略高度提升珠海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以“奥帆赛”为契机 实现奥运文化与青岛文化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文化对青岛城市文化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青岛多元共存的文化特质有利于实现奥运文化与青岛本土文化的交融。应以“奥帆赛”为契机,弘扬人文奥运文化精神,提升青岛人文精神品格;打造世界帆船之都,开辟中外文化交流之航;利用奥运文化资源,打造青岛特色文化名片,从而实现奥运文化向青岛本土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作为生态城市的灵魂,是对传统发展观反思后的理性选择,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生态文化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青岛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培育生态价值观为核心,彻底转变人们的生存方式,才能为青岛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必要前提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4.
从发展理念和地位作用上来看,"文化青岛"建设是一个关系到青岛未来发展全局性和方向性的新的发展理念和基本战略。从基本要求和特色目标来看,就是要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品位高尚、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设施完备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从实现的基本途径来看,要大力培育和弘扬青岛城市文化精神、全面推进各种文化载体建设和着力打造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5.
最近,青岛市四方区提出了全力打造青岛中央文化区的目标,开始了以文化实力的提升引领城区功能的再造,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的具体实践。以文化引领城区发展未来,通过文化实力的提升推进城区功能的再造,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在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诸多模式中可谓是创新之举。青岛市四方区打造青岛中央文化区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后发优势的现实基础。在当前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背景下,在宜商宜居宜创业充满活力的滨海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在打造青岛中央文化区的目标下,四方区应跳出老问题的束缚,将思想的焦点和重点放在宜商宜居宜创业充满活力的滨海新区的发展上,以全新的思路形成全新的对策措施。相信通过青岛中央文化区的打造,不久的将来,青岛市四方区将以山、海、城相互交融和自然、人文、社会互为促进的崭新面貌绽放新的美丽。  相似文献   

6.
奥帆赛的举办给青岛城市文化与奥运文化交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带给青岛一笔丰富的奥运文化遗产。后奥运时代城市文化建设应积极吸收和整合奥运精神和奥运文化,凝练以齐鲁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为主导的地域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传统,打造以诚信博大和谐卓越为人文特色的城市精神,构筑以海洋文化为背景的风土人情和以体育、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活方式,积极培育以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等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城市增长方式转型是城镇化转型的基础和核心。城市增长方式转型的首要问题是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增长方式转型的第二大问题是城市空间拓展方式转型。促进城市社会发展方式转型,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公平性、包容性,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尽快消除同城居民在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等方面的实际差别;要为所有城市居民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要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构造相互包容、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城市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青岛软件业发展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与大连、深圳、济南比,还有差距。青岛应借鉴大连等城市经验以提升软件业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软件产业的资金投入;发挥好比较优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青岛的产业特色;整合好分散资源;协调好相关部门关系以促进通力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东部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出现了一个以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双星等为代表的名牌企业群体,并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分析与探讨这些企业的文化特点,对于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共文化服务既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层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成都市Y区为具体个案,调查分析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符合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未来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夯实基础,提高并规范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梳理历史文化资源,注重乡邦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建设;形成多元共治的公共文化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根。青岛近代工商文化是青岛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城市的现代化独特历史使青岛近代工商文化中西合璧,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质朴实干精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及诚信精神和社会担当的道义。青岛近代工商文化对青岛的今天与明天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青岛开发看德国交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德占时期青岛交通建设,概括德国交通文化之“厚重”特征,并从耐心而周密的筹备;开阔而稳健的框架感;严格的实干精神;充分的气魄和决心等方面分析其长处和这些要素的价值,及对今日青岛交通建设的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座活力四射、格调高雅、魅力十足和功能强大的城市,不仅要有完善的硬件设施,更要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即使是健全完善的城市硬件,也是由这座城市的个性文化理性造成的。城市的硬件只是城市之“形”,而城市的个性文化,即城市的软件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任何一个再漂亮的城市建筑物,如果不赋予它文化内涵,它就不成其为建筑艺术,也就缺乏生命的活力;任何一个历史古迹,如果不与一定的个性文化相联系,就无法判定它的价值;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内在的文化底蕴和自己的理念,也就没有个性,没有风格,没有特色,甚至没有自己的内在逻辑,那就等于没有灵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成都为例,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不同时期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总结出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变迁路径是:工作模式上,由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转变;供给模式上,由"单向输出"向"政府采购"转型;体系建设上,由重视文化活动开展向文化活动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制度建设并行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文化生态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必要条件,决定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的文化生态建设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包括岭南文化和外来文化、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之间的平衡;文化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需要注意整体规划,开发得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开发和保护并重的问题;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化,主要包括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教育环境等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成都无论是从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是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力度,以及存在的市场潜能来看,文创产业的发展都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是,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总量和GDP占比,同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产业层面表现出原创动力不足,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不足等缺陷。如何优化文创产业的空间布局?如何从政策层面精准引导文创产业?成都在既有的良好文创产业条件下,需要更加积极构建文化创意消费生态产业链;加强文创产业的供给侧改革,精准对接文化创意产业消费需求;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发原创热情。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紧抓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机遇,持续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综合实力取得新突破。但是郑州市文化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城市文化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动能不足、文化产品的原创力和传播力不强等问题。促进郑州市城市文化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构筑城市底蕴,构筑以群众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加大文化对外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探索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重庆为例,提出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的实现路径,即地域特色文化的弘扬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城市精神和形象的塑造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等,从而为区域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早期青岛移民的来源地、新职业特征及中外文化的杂糅,决定了青岛既有齐鲁文化的底蕴,又体现近代工商文化,形成了青岛的城市文化中重质守信的工商意识,重技求精的务实态度、稳健与开放进取兼备的市民精神。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青岛已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清晰的发展思路把握历史机遇,对青岛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为此,需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重新认识和把握青岛城市发展与功能定位问题。本文重点从构建具有中心城市特点的城市功能体系;与中心城市功能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更为全面、协调的社会发展体系;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优化的生态环境体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分工体系;科学完善的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等7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