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仲裁员是仲裁的生命线,是保障仲裁公正的首要因素,而决定仲裁员素质高低的仲裁员委任制度自然成为仲裁程序框架搭建的根基。当前,仲裁员委任制度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就委任的程序而言,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首位的前提下,对仲裁员委任的程序推进作出一定合理的、必要的规制,以实现自治与限制这两个对立面平衡和统一。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一个常常使当事人感到苦恼的问题就是仲裁员的拖延。在仲裁程序中,仲裁员所导致的本可避免地过分拖延,往往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害,并且使仲裁丧失了它的一个主要魅力——迅速及时。然而,遇有这种情况时,除了将有关仲裁员免职和予以更换外,各国现行的仲裁规则以及国际组织制定的仲裁规则大都未规定其他预防及救济措施,当事人因此所受到的损害并不能获得补偿。这种状况阻碍了仲裁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拟就此问题及可能采取的对策作一探讨分析。一 仲裁员拖延仲裁程序的各种表现首先必须指出:并非仲…  相似文献   

3.
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制度有着丰富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务操作意义。"证人书面证言"作为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制度中重要的一环,其在各法域仲裁实践中的适用不尽相同。尤其针对证人不出庭情况下书面证言的可采性问题,各法域的实践结果甚至可能截然相反。这背后体现了各法域在仲裁证据制度"法律文化"、"性质认识"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我国的仲裁证据制度也存在相关问题。虽然发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可以较好的实现个案的公平与效率;但是放眼未来,则需要在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制度上,做系统性的、规则层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适用普通的合同法律适用规则,必须有自己的冲突规则来指引准据法的选择。意思自治的原则同样适用于仲裁协议,而且在当事人无明示选择仲裁协议所应适用的法律时,适用仲裁地法被广泛接受。中国在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需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5.
张潇剑 《外交评论》2006,(1):101-105
争议的可仲裁性系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一项基本问题,仲裁员依据什么法律来界定争议的可仲裁性是仲裁程序能否启动的前提。从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在可仲裁性问题上适用仲裁地法、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以及仲裁裁决的被请求承认与执行地法,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仲裁员应适用一般法律原则作为衡量争议可仲裁性问题的准据法,因为这类原则已为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所承认,并且其适用符合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提高了跨国商事争议解决的效率和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6.
西部欠发达地区仲裁机构受理涉外仲裁案件,在法律上并不存在障碍,而且更加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愿,更好地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体现了仲裁的本质,客观上满足了当事人对仲裁服务的需求,方便、高效及节约成本,西部地区仲裁机构10年来国内仲裁经验的积累和仲裁人才的锻炼与储备,也为国际商事仲裁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于其突出的优势和缺陷,合并仲裁在理论与实务界历来饱受争议,支持者与反对者们各执一词。究其本质就是追求争端解决效率与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之间的冲突。权衡之下应当允许在适当的情况下合并仲裁以提高争议解决的效率,但限制法院和仲裁庭强制命令合并仲裁。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有着很大影响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正在修订之中,并有望于今年完成。此次修订主要涉及仲裁协议书面形式,仲裁规则如何更适用于国家与私人间的投资争议仲裁,多方仲裁,第三人加入仲裁程序,仲裁员的指定,仲裁员责任的豁免,仲裁费用的控制等问题。修订后的仲裁规则将更加符合国际商事仲裁实践需要,并为其他仲裁机构仲裁规则的修订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并仲裁比较研究及我国合并仲裁制度的立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出现了合并仲裁的问题。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对待合并仲裁的态度并不一致。我国应当建立起合并仲裁制度,但出于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便于裁决执行的考虑,合并仲裁应当仅仅包括合意合并仲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刺破公司面纱"案件为例,阐述了仲裁第三人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即一方面其并不违背仲裁的意思自治原则,而是在对当事人意思自治限缩条件下对意思自治的真正实现,是仲裁的价值目标所向;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法律并不能在仲裁第三人之外提供有效的替代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仲裁员所导致的程序拖延往往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损失。而现有仲裁立法为当事人提供的救济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本文就如何防止仲裁程序的拖延及当事人对抗拖延的仲裁员所能采取的救济措施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并论述了我国的现行规定及其改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 意思自治原则与场所支配行为原则的冲突和妥协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国际商事关系的当事人双方愿意将他们之间业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争议交由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裁决并受裁决约束的合意意思表示。一项国际商事仲裁仲裁协议往往因为当事人具有不同国家的国籍,或者其住所或营业所位于不同的国家,或者仲裁协议缔结地在外国,或者仲裁地在外国等而与几个国家的法律发生联系。除非有国际统一规范可资适用,否则,依不同国家的法律,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就可能有不同的认定,必须解决适用何国法律确定仲裁协议的有效性的问题。 基于国际商事…  相似文献   

13.
仲裁的性质是仲裁员法律责任的基础理论,是确定仲裁员法律责任制度的出发点.仲裁的契约性和司法性双重属性应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理论分析时应以仲裁员与当事人关系、仲裁员行为性质作为分析工具,在现实分析中考虑到仲裁服务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仲裁制度的独立发展的趋势对仲裁员民事责任的要求.仲裁员民事责任体系的构建将对我国仲裁制度的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对于涉外夫妻财产制这个重要问题,我国相关立法存在重大的缺陷。涉外夫妻财产领域首先应肯定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没有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情况下,无论为动产或不动产,都应适用当事人的共同住所地法。涉外夫妻财产制应以变迁论为基本规则,在涉及第三人权益时,应适用财产所在地法律。  相似文献   

15.
美国仲裁当事人协议扩大司法审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当事人协议扩大司法审查是仲裁监督的一个新问题。本文探讨了美国法关于这一问题的实践与理论。本文认为,只对仲裁进行程序监督无法满足当事人多样化的仲裁需求。准许仲我当事人协议扩大司法审查,可以更好地帮助当事人实现选择仲裁的目的。同时,也在司法审查领域实现了意思自治原则,符合仲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立法者和学者开始思考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引入仲裁司法审查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依据我国现行《仲裁法》,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是当事人主动就仲裁裁决提出异议的唯一方式,这一异议方式是严格法定的。当事人不得通过协议,排除撤销异议权的行使,也不得在撤销方式之外合意引人其他的异议方式。这样的制度设计过于僵化,可能导致时间的拖延和资源的浪费。我国在仲裁法的改革过程中,应当借鉴他国立法,适当引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以完善我国现行仲裁裁决异议方式。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律程序包含了司法程序和仲裁程序。在上述程序中,国际司法程序中的法官和国际仲裁程序中的仲裁员的个人因素都或多或少会在法律活动中产生一定影响。国际司法程序的法官具有独立性,需宣誓只效忠法院或法庭,但其独立性是相对的,选举阶段的政治因素以及当选后法官的国籍、思想、观念都会影响他/她对案件的处理;国际仲裁程序的仲裁员的独立性较之国际法院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等国际司法机构的法官更显不足,争端当事方指定的仲裁员往往代表其利益,维护其立场。在国际法律程序中,法官和仲裁员会在程序规则的制定、传唤证人或专家及视察涉案地点、收受证据、查明事实和法律、对判决结果发表个别意见和反对意见等诸多法律环节拥有一定权利并发挥一定作用。了解和掌握上述法律程序以及法官和仲裁员的个人作用,对于中国已卷入的菲律宾发起的强制仲裁案件以及未来的潜在案件会有所帮助。在中国暂未参与仲裁程序,而且放弃指派仲裁员的情况下,对仲裁员因素的研究有利于监督和避免不利于中国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一旦中国在未来以某种形式参与到仲裁程序时,需在规则范围内去发挥和制造有利于中国的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按照现行《公司法》的规定,股东的姓名应当记载于股东名册,同时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这就出现了股东的两种登记。学者一般认为,股东名册具有对内效力,而工商登记则具有对外效力。然而,在我国公司法实践中股东名册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笔者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对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当取消股东名册,统一由工商部门予以登记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围绕《选择法院协议公约》中的当事人合意选择法院管辖权的原则和规定,考察了国际私法上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发展轨迹,论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国家主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公约管辖权的确定规则进行评析,指出我国加入公约的可行性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相同中立者仲裁中的调解制度已成为我国仲裁机构的一贯的解决纠纷方式,我国《仲裁法》对此制度也未予以反对,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其存有质疑。相同中立者仲裁中的调解制度面临着混淆论、侵害论和危险论的挑战,但其本身也具有方便纠纷解决的各种优势。仲裁与调解有着共同的基础:意思自治,因此我国立法应当在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坚持并完善此制度,以促进纠纷合理顺畅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