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众所周知,加快自主创新是城市推动科学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而南京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就必须着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努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一方面南京企业技术创新有着较好的基础和成绩,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企业数量多、情况差异大,技术创新机制建设影响因素复杂等问题。因此,亟需从金融、政策、技术、服务等诸多方面形成较完善的支持体系,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顺利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创新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协同化、集成化特征,创新资源加速向城市集聚,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已成为诸多城市的战略选择。基于对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国内外代表性城区的建设经验分析,以青岛市为案例进行考察发现,可通过提高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提高科技服务能力、营造国际化氛围六条路径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3.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将创新的能力评价体系分为创新意识、资源投入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以及营销能力五个要素。并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现实,增加了创新管理能力和竞争性指标两个要素。通过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进行分解的研究,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选取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利用外资规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以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参照,系统考察"十五"、"十一五"时期(2000年—2010年)青岛市经济发展状况及对山东省的引领效应。研究表明,青岛市在同类城市中各项指标位居前列,但对省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有待提升。当前,副省级城市面临省域统筹效应弱化、政策优惠力度日益缩小、行政主导要素配置的能力逐步下降等挑战,建议应加强宏观发展战略研究,率先推动体制机制变革,着力放大城市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国际化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依托自己的国际化城市。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广州、北京、天津、南京、武汉、深圳、厦门、大连和青岛市,都相继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各地也相应组织专家、学者就有关城市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面向新世纪的青岛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是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本课题从青岛市的实际出发,在总结青岛市国际化发展中的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对青岛市面向新世纪的国际化战略进行了具体设计,对推动青岛市国际化进程,以及对其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本刊将该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宿编后分三次刊出。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际上航运服务业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有伦敦、鹿特丹、纽约、巴哈马、香港、新加坡等城市,虽然这些城市的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各有特点,但在主要发展方向上已达成共识,即相关海运政策支持、高效的信息交流、高端服务能力及产业集聚对海运服务业发展至关重要。借鉴国际经验,应从政策、制度、技术及市场四个层面设计青岛市国际航运服务业发展的创新机制,并从法律法规、资本及智力三个方面制定支撑对策。  相似文献   

7.
与珠三角、长三角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青岛市民办社工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发展数量、规模、培育能力相对落后,大部分处于自身能力建设不足、外部支持系统不完善状况;但青岛市部分“草根型”民办社工机构具有先成名、后注册、活力足、名气大特点,这说明青岛市是具有博爱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城市。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需要发挥勇于探索、不惧风浪的海洋精神,从世界眼光、本土优势出发,制度化、规范化支持系统,构建“两个体系”,即“志愿者一实习生专业社工人员”体系和“社会(基金会、公益组织、企业、高校)——民办社工机构——政府”体系,从而实现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和政府资源的结合,实现自身能力发展和督导、监督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作为山东省的龙头城市,青岛市软件外包产业既面临着来自国外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也面临着国内其他城市在吸引外包合同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基于“钻石模型”和对青岛市软件产业外包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六个方面对青岛市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青岛市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批国际化城市。青岛市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和沿海开放城市,有条件率先发展为国际化城市。青岛市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发展国际化城市的战略思路。本文指出了青岛市发展国际化城市应坚持的战略思想和方针,设计了青岛市发展国际化城市的基本目标,提出了青岛市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游艇产业是朝阳产业,是兼具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长链产业。全国很多城市非常重视它的发展。青岛市具有发展游艇产业的有利条件,游艇产业的发展也有了良好的开端,青岛市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采取各种对策和措施,把游艇这一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1.
青岛建设创新型城市,其核心就是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不断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资源配置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时,青岛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此,需通过观念、机制、政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是重大技术创新的契机。但是,我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不畅、创新意识没有制度保障和人才管理落后等问题。建议政府确立以技术创新作为辽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根本发展动力的战略;从制度上落实金融支持渠道,确保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推动制度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以及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管理,提高辽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作为我国的重点中心城市和山东省的龙头城市,要实现更高更快的发展,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加强和改进当前的人才工作,必须用科学的人才观指导和调整人才工作思路,重建人才标准,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优秀人才的评价选拔政策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对优秀人才的评价选拔政策要进行调整和完善,重视人才政策的研究制定,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重视对贡献突出人才的褒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整体上已进入到城市型社会,城市安全发展事项业已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构建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系数作为被解释变量,研究城市承灾能力与抗灾能力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水平、生态环境、防治项目、应急演练等因素能够显著降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发生。进而探索了城市承灾能力和抗灾能力的提升路径,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并不主要是依靠传统生产要素的持续扩大投入,而是来自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适合经济增长的制度和观念。创新能力是衡量地区或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可以根据系统性、利用性、主体性、辅助性、实效性、增长性的原则,对知识创造能力、知识利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效益、潜在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考量。当前,我们应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产学研结合,发挥政府、中介组织的作用,培养、使用好人才,促进创新型江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2008年举行奥运帆船比赛、海洋特色城市的吸引力,都为青岛市海外人才回流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借鉴我国其它城市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促进青岛市人才回流工作,应加强政策落实,优化人才环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海外人才“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7.
城市功能叠加性发展是一个基本的规律。青岛要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实现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的目标,就必须:遵循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的规律,不断推进青岛市城市目标功能的多样化发展;遵循城市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不断推进青岛市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级化发展;遵循城市功能升级增量规律,不断提升青岛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学者风采     
吕飞云女1964年4月生,山东莱西市人,198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现任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兼任青岛市哲学学会秘书长、青岛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青岛市委讲师团成员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心理学等研究。多次荣获青岛市委党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获得青岛市"三八"红旗手,山东省优秀理论宣讲员和青岛市宣讲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近年来,在各类主体班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从分析公民参与的基本概念入手,以青岛市公民参与现状为研究对象。深入阐述了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概念和内含,全面介绍了青岛市公民参与的制度背景、时代背景和主要形式,详细地阐述了青岛市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具体形式和途径,客观地分析青岛市公民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改进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对策和建议,这必将为在全国范围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参与渠道、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公民参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范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前提和保证,青岛市要实现构筑国际化现代都市这一目标,必须有重点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在分析了青岛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特别针对我市目前存在的城市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南北、东西城区发展差距扩大,城建融资手段单一、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加强城市规划,引进外资拓宽融资渠道,坚持综合发展缩小新老城区差距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