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选择过程,从传播学的视角检视这一历史过程,可以得出:中国历史上自古就存在“中国化”现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化”过程中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化”质的飞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化”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式提出。这一历程的实现,既源于外来文化传播的历史铺垫,又实现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对近代中国国情对革命理论苦苦追寻的深刻回应,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样极为关键。回顾这一历程,有助于更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从而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艾思奇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通俗化、中国化的道路。2010年是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纪念和缅怀艾思奇同志,  相似文献   

3.
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定义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方面: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论、“源”与“流”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的深化和发展.赋予了‘其更为深刻的内涵.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民族化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内蕴着她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和经历独特的民族发展道路,这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深厚的理论资源和发展空间:实践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为科学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标志着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化和中国化的内在同一的实践自觉,使党的执政实践更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合理性和亲和性,也利于西方世界增进对中国的理解。“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中国化”的终结.而是意味着“中国化”的新的理论和实践的起点,当前需要继续深度“中国化”,最终建构科学、完整、系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广东”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对于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东”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可以把广东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哲学自身及哲学与生活实践的矛盾的自我反省、批判和超越的自觉。“问题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那里是非常明确和自觉的, 它内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批判本性之中。对“问题意识”的自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问题意识”的自觉, 其实质是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神圣化、绝对化、教条化、全知全能化的警惕, 因而对“问题意识”的自觉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动力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人类已处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关口。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所走过的历程?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将会有怎样的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纪之交哲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发展的关注,又总是很自然地与对21世纪的中国哲学的展望联系在一起。二者的共同交汇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并非始于今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全过程,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运用、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积极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科学本质和革命特征,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国化必然运用这一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发展和创新,从而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获得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有机统一的哲学体系,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行动指南,善于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并在革命和建设中行之有效的思想原则和工作方法,丰富和升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①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因为其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揭示的是革命和建设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不存在中国化问题.只适用于中国实际的哲学不成其为哲学,用民族形式表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谈不上中国化,那种用传统哲学精华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写作的一部光辉著作。恩格斯在巡礼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时,从黑格尔哲学出发,经由费尔巴哈哲学,而又同它脱离并超越它。恩格斯结合当时世界局势变动的大背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全面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引起的革命性变革。《费尔巴哈论》的出版有力地回击了资产阶级的攻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费尔巴哈论》蕴含了极为丰富而又深邃的哲学智慧的思想精髓,不断汲取其哲学智慧滋养,可以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2.
在艾思奇看来,基于民族解放和民族救亡的总问题所构建的新哲学,就是辩证法唯物论的哲学,紧要的是推动这一哲学思想的中国化、现实化。艾思奇梳理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强调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艾思奇"构建"了包括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观等在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并为其大众化铺平了道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之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3.
分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中的特点或倾向,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思路、新形态和新框架及其深层所蕴涵的哲学新理念、新思维,或从当代哲学的新理念、新思维来深层理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全球化时代,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与马克思哲学诞生时所面临的问题相比可能存在某些差异,但马克思哲学所表达的历史时代仍然未被超越,马克思哲学依然具有当代性。马克思所采取的思考方式对于解决当代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而要使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真正“在场”,开展多元化的“对话”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出场方式。  相似文献   

15.
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形态,表现了一种特殊的马克思主义观.它的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其特征是寻求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拒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人道主义的阐释.就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而言,重要的是划清"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率先在当代中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对丰富、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体现出的理论与实际、哲学与群众、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的精神,对于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应坚持群众路线,立足于群众的思维习惯和实际进行普及宣传;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和解决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是不断受到挑战和回应挑战的历程。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和东方社会的蜕变,催生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20世纪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和世界范围内的剧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使之具有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永葆活力的关键,就是不懈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的好与不好,顺利或不顺利,直接关乎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否实现真正的中国化———富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反映民族性和时代性。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为一种新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的提出提供了可能性。站在世界历史的视野,采用历史主义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这种在视野与方法上的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矛盾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集中、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深刻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要求,更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贯穿会计运行的各个环节;它涉及企业内外部的各种经济事项;它还扩展到了与会计相关的各项业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