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在不断衍化出科技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无时不在塑造和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内容与形态。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破了两大产业的产业边界,使得原来基于产业分立下的商业模式难以适应这种产业发展态势,同时也带给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巨大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相应的价值主张、业务系统以及盈利模式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从而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依赖不同的产业融合平台,可以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途径。但是如何利用产业融合机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则还需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先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国家,但是我们的文化无论是它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还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与我国在经济上的国际地位不相称。我国的文化在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内容形式不够丰富多彩、体制机制不完善、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薄弱等障碍。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也就必须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生产方式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的创新不仅使数字化产品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改善文化的呈现形式,促进了文化消费的数字化。通信技术的创新提高文化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速度,促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等传播渠道的融合,促进了文化消费的日常化。电子技术创新提供便携式的电子消费终端,而软件技术的创新增强消费平台进行交信息互式的能力,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分众化。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并应用于文化产业的各环节,才能增加文化消费的总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文化旅游产业是在新时代下对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一种创新发展,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黔东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挖掘文化旅游的“宝藏”,形成文化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成为当前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空间,它是权力作用下的一个政治空间。贵州的文化旅游创新区应突出贵州文化的地域性,有利于展现贵州的文化名片。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在本质上是文化空间生产,在这个空间,有文化的创新,更有文化的坚守。建立文化旅游创新区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规划,也是一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战略,既要为旅游者提供其最想消费、最具有消费价值的文化产品,还要将文化转化为文化产品,保证其历史的血脉和民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文化生活愈加丰富,既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挑战。以服务师生、宣传文化、思想引领为宗旨,从大学生政治素养、思想动态、价值观念、行为心理出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探索和实践中构建高校团属新媒体矩阵,以更加优质的内容和更加新颖的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文化消费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消费精神文化类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文化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就目前青岛市文化消费的现状进行了整体调研并对青岛文化消费的优势、劣势,机遇与瓶颈进行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创新的意义尤为重大,创新不到位,文化就会失去应有的活力与魅力。公安机关应该正视公安文化创新在理念、体制、保障和人才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这样才能在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外部经验的基础上,对公安文化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张敏  陈慧义 《工会论坛》2009,15(4):57-58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教师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然也承担了推动文化发展的重任。而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既是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又是基层文化活动的传播者和组织者,理所应当地担负起繁荣校园文化的重任。应当从树立特色文化品牌、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促进师生文化的交流和传承等方面建立有效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已成为现今中国消费文化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国际市场,西方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也无不渗透到当今我国消费市场,而同时由于大众传媒解构了传统消费文化和心理,鼓吹和强化新的消费模式等原因,符号消费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的创新不仅使数字化产品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改善文化的表现形式,促进文化消费的数字化。通信技术的创新提高文化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速度,促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等传播渠道的融合,促进文化消费的日常化。电子技术创新提供便携式的电子消费终端,而软件技术的创新增强消费平台进行交互式信息的能力,促进文化消费的分众化。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并应用于文化产业的各环节,才能增加文化消费的总量。  相似文献   

13.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借鉴是一个方面,而最根本的是取决于我们的文化创新能力。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解放思想,立足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才能为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编辑出版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主流文化的阵地,出版创新是体现先进文化的建设水平,成为现代出版产业经济增长的源泉。期刊出版中文化传播力提升的前提是文化创新,内核是内容形式的创新,关键是体制创新,动力是传播方式的创新。推动出版创新,提升文化传播力,重视并提高主流文化传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应是期刊编辑工作的重心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军事文化创新的思想前提和精神动力,文化自信应基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科学肯定,而不是自满或自负,要在继承军事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吸收借鉴外军军事文化有益成果,不断推进我军军事文化内容创新、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藏地区群众微信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微信推动了藏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和商业模式变革、促进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参与式"传播,同时民族文化对社交媒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推动民族文化与社交媒体的互动发展,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时代要求,也是社交媒体"内容生产"的必然选择。结合藏族文化的未来走向,应着力推动民族文化公共议题形成、促进微信的创意表达,使两者深度融合衍生文化产品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政府所为的基点越来越显示出通过发挥其文化职能的作用建构有效率的市场环境。文化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而先进文化的发展更是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通过营造完善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优化推进先进文化发展示范作用的社区文化环境 ;培育先进的网络环境及有利于先进文化发展的创新环境 ,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将是政府文化职能发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商务的发展,全球经济的形成使得全球企业陷入激烈的竞争之中,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网状经济和微利时代的发展要求。该项研究旨在创新传统商业模式,帮助企业摆脱经营困境。文中就商业模式理论演进进行了研究,并对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商业模式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价值链理论在网状经济下需要创新,提出了商业模式之价值网模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青年人已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精神需求。他们的文化生活在逐步改善,文化领域的消费也在不断扩展。文化消费直接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并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文化素养、理想情操。社会整体的文化消费水平,是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志着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文明程度。青年群体的文化消费水平,则反映一代青年的思想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青年人的文化消费状况同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教育青年,自然不能忽略对青年文化消费走向的了解和引导。当今青年的文化消费主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复杂曲折,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受各时期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从经济特区到十几个沿海城市,再到加入世贸组织,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也不断发展,从而使我国掀起了一场空前的造楼热潮,我们称之为"筑楼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中国的设计界做出了很多具有更多创意的开放性尝试,从而使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逐步构建理论体系。中国对外开放之门的逐步打开,促使室内设计行业更加规范化、设计形式趋向于更加的人性化和多元化,室内设计行业也随之发展壮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