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是现代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必须要完善应急法律规范,实现应急管理的法制化。本文明确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行政应急权和自主管理权,从而确定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地位。在此,呼吁国务院应尽早出台《校园安全法》,建议设立专门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合理分类,并落实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检测、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和事后处理等各项职责;设置信息公开机制,确保学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2.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由于偶然因素而诱发的事件,包括在校大学生自杀、意外伤害事故以及其他原因而导致的突发性事件。应对高校突发事件,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的法制化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防范能力;制定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正确引导舆论;加强沟通效率重视善后处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治安、公共卫生以及学校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步增加,不断呈现主体活跃性、社会敏感性和影响深远性等特点,其原因涉及到社会环境、学校和学生个人等层面。要有效应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该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监控预防机制,建立典型事件应急演习和应对措施学习制度,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机制,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应急效率、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构建多层次的信息公开平台,加快信息公开的法制化建设,建立与媒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同时要坚持信息公开的主动及时、真实有效、口径一致、正确引导、实时监控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建立系统和完善的社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建设要注重采取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加强法制宣传,制定应急管理预案以及充分的物质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构建涉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是妥善应对涉外突发事件的必然要求。构建涉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可从以下方面思考:即建立灵敏的情报信息预警机制;建立科学的处置预案机制;建立完善的处置保障机制;建立规范的新闻发布机制;建立开放的国际合作机制;完善应急处置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地区由于旅客大量滞留引发严重公共安全危机。广州应对此场危机的经验有:各级党政机关高度重视,靠前指挥;解放军、武警和警察在突发事件紧急应对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全局调控,灵活采取紧急应对措施;正确、积极主动的舆论引导。对于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对的建议有:完善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与健全公共安全危机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与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体系;加强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宣传、教育和训练,增强整个社会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突发事件呈现频发之势,已经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多数地方政府已经初步建立起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机制,并划定等级、建立规范,不断提高网上舆情信息监控处置水平和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但是各级地方政府在处理网络突发事件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响应速度慢,反应迟钝;处理方法简单粗暴;部门间难以形成合力等等。因此,要加强网络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就必须建立网络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制度;加强培训,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完善网络突发事件舆情监控工作机制;高度重视善后处置和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应急处置,我国公安机关的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应该重视和加强以下工作: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收集网络和分析中心,形成科学、灵敏的预警机制;建立以公安指挥中心为基础的指挥机制;建立高效的应急协调机制;建立公安应急公关机制;建立应急管理学习机制;完善应急处置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环渤海地区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跨区域的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整合不同行政区域的应急力量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是当代应急管理的必然选择.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的政治核心区域,也是人口密度较大的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又是重大突发事件多发地区,因而是特别需要建立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重点区域.要从环渤海地区的实际出发,明确建设目标与原则;加强区域协调机构建设;完善区域协调联动工作内容,推动机制建设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完善区域协调联动机制评价体系,落实问责制度;建立区域应急协调联动系统,提供整合应急资源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当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西方发达国家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构建我国道路交通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应从加快应急管理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强有力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确保应急管理的效率;建立综合应急信息平台,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有效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提高危机的社会应对能力;加强交通基础建设,解决交通瓶颈问题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存在应急管理相关立法滞后、安全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不完善、师生防灾意识不强及社会协调联动能力弱等问题。强化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应从完善校园安全立法、推进校园突发事件"一案三制"建设、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应对危机的处置能力、强化校园安全社会网的构筑,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等方面,从学生、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校园安全。  相似文献   

13.
意外事件有时候会发生在一切社会中,特别是政治危机、技术和自然灾害危机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如何应对紧急状态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国目前对紧急状态下的行政补偿还存在机制不健全,法律规定不完善等问题。应尽快制定《紧急状态法》,以保护公民权益,紧急状态下的行政补偿机制也应制度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政府在处置这些事件中应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政府防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防御体系的能力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能力、控制能力和处置能力。建立突发事件防御体系,政府机关需要通过强化处突基础,健全保障能力;强化科学预测,健全预警能力;完善法规体系,健全应对能力;组织实训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实践教学面临着高校、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实习期间学生的权益保护、学生和实习单位的人身或财产损害纠纷的解决等法律问题。从保护学生权益和平衡学生与实习(实训)单位利益关系的角度考虑,实践教学不仅应由教育法和民法调整,而且应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遇到的工伤问题、实习补贴、劳动安全、工作时间以及争议解决等突出问题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此外,国家应完善高等教育立法和劳动立法,制定有关高校实践教学法律制度;高校应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高校实践教学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区域治安日益成为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警务合作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应着重建立和完善系统建设机制、信息情报共享、研判机制、区域警务有效管理机制、"非正式组织"防控队伍建设机制等一系列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区域警务合作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的能力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迅速、有效地应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应采取“控制式升级”体制,赋予高校下设单位一定的突发事件确认权与紧急处置权。高校各职能部门应根据“分类管理,分工合作”原则,行使监测、预警、信息披露、紧急救助等各项具体紧急处置行为,同时完善能尽快控制或消除学生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且兼顾保障学生各项基本权利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法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治发达国家处置环境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表明,国家预防和处理环境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实效与环境应急机制的法制化及科学化程度密切相关."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暴露出我国水污染应急机制的诸多弊端,但这些弊端经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是可以避免的,建议修订《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在我国尽快建立并完善以重点流域为单元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的冰雪灾害揭示,湖南省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还存有很大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我们应积极探寻其原由。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我们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高速公路突发事件联合应急机制,提高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联合应急处置能力,使湖南高速交警的交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突发事故灾难的频发,给我国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危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突发事故灾难发生后,作为政府危机管理主要部门的公安机关如何对突发事故灾难进行应急处置,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突发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中,公安机关应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完善突发事故灾难事前防控、先期处置和事后处置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故灾难的能力,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故灾难的主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