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事关和谐文化建设。《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主体,引领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2.
和谐世界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以和为贵、和实生物”的和谐价值、“和而不同”的和谐本质、“和而不流、和必中节”的和谐原则以及“忠恕之道”的致和方法等思想都是和谐世界思想的重要传统文化根源。探析和谐世界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源,不仅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而且对于丰富、完善和实践和谐世界思想也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而且,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文化绝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这种文化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伦理构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注重“贵和尚中”团结协调的人际关系、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实质上是一种和谐的调和文化。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正向“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迈进,整个社会也日益走向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大众化和世俗化,在中国社会处于不断转型的历史背景下,为何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这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不是出于民族文化的自大自恋,也不单是为了抵御外来强势文化入侵的文化保守和文化自卫,而是基于合理利用传统文化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自强,基于对传统文化与当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越来越相互交融、越来越一体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的文化自觉。具体地说,当今中国之所以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出于四方面的战略考量:一是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二是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三是国际竞争的独特优势,四是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6.
“综合创新论”与传统和谐文化的科学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和方克立先生所倡导的“综合创新”文化观对于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一方面要系统总结和认真阐发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充分发掘传统和谐文化所蕴含的现代价值,汲取传统“和谐”思想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赋予传统“和谐”思想以崭新的时代内容,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对接,创造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和谐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1998年联合国召开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问题会议取得如下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建设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理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为高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宝贵思想资源。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实现文化创造与思维创新,鼓励创新性学术研究成果,探索综合性学科设置思路,搭建国际化合作交流平台,营造和谐的环境文化氛围,培育大学文化精神,这是当代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对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而言,伴随着和谐红河建设的不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无论是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社会信仰还是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必然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此来抵御全球化对中华传统精神文化的挑战,并以其意识的反作用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核心理念.中华传统文化“和”的理念是支撑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同样也是促进社会阶层关系和谐的重要思想资源,对促进阶层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仁”为儒学之核心。首先就“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可归纳为“成己”之学、“爱人”之学与“爱物”之学;其后着重探讨了儒学之“仁”对今日和谐文化建设之现代意义,指出“仁”有助于在社会上广泛倡导和谐理念;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道德规范;有助于全社会自觉养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13.
浅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黔珍 《理论前沿》2008,527(14):25-25
“和谐”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少数民族优秀的社会公德系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笔难得的财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也就是说少数民族文化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基本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之间共生互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建设和谐文化,其重点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该通过改善文化供给服务,实现和谐文化的共建共享。这有利于生成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呼应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基础、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文化基础,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工会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中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秉英  赵清 《工会论坛》2008,14(1):57-58
和谐文化是以人的精神为依托,以倡导、传播、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构建和谐校园,既包含有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更需要有和谐文化理念的支撑。高校工会作为学校党委开展群众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抓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文化建设,确保高校教职工队伍稳定,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高校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以及努力去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中旬,胡锦涛同志到云南考察工作,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样,怎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就成为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实践课题,也是思想理论战线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油田必须重视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油田重要的基础的一环。和谐油田各个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建设。建设和谐油田,必须大力开展以群众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和谐文化建设,通过大力弘扬和实践以“创业、创新、竞争、发展”的胜利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胜利文化,在全油田形成崇尚和谐、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首次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到与“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平等与宽容的理念对待多元文化;要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消解多元文化的冲击,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地位;在走向世界、回归传统的基点上寻求文化主体地位;通过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树立与中国地位相适应的文化模式与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形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理念,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为培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思想借鉴和意识主导,对于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