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行凶"一词不是正式的法律用语,其含义过于宽泛,难以界定,应尽快对此词进行有权解释.设定特别防卫权体现了刑法对公民私权利价值的重新估定和审视.  相似文献   

2.
“行凶”一词虽然不是刑法中的罪名用语,但它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的含义应该为手持各种凶具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的行为。“行凶”的主体必须是达到一定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过失不能认定为“行凶”,客观方面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行为。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行凶”,要分清“行凶”与“行凶挑拨”的界限,“行凶”与相互斗殴的界限,不能把意外事件认定为“行凶”。对“行凶”在司法实践中应以保守性操作为宜,不应作扩张性解释。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的刑法确立了公民“特殊条件下的无限防卫权”,这是具有重大积极意义的。但是,刑法将法律意义十分含混的“行凶”也规定为无限防卫权的实施范围,将给其适用带来相当的困难;又由于法律具有指引和评价的效能,对“行凶”实施无限防卫权规定的严重负面导向作用,决不可低估。由此可见,“行凶”规定是刑事立法中的重大疏漏,必须尽快通过立法解释加以弥补,或废除其适用和效力,或限定其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4.
涉爆案件和事故的表现形式一是非法藏匿 ,二是销赃牟利 ,三是行凶报复 ,四是非法交易 ,五是违规操作。其原因在于危爆物品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措施难以落实。分析其成因及危害 ,探究其预防遏制的方法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特殊防卫的起因条件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时间条件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际存在并正在进行 ,主观条件是防卫人具有合法的防卫意图 ,对象条件是不法侵害者本人 ,限度条件是没有强度和后果的限制。我国《刑法》第 2 0条第 3款中“行凶”一词的使用不够科学 ,应以“故意伤害”取而代之 ;同时应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方法将“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界定为犯罪手段 ;对“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不能随意扩展。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不该发生的“新闻”,某市两名法警在一次乘车时,面对行凶抢劫的歹徒毫无愠色,听之任之,结果歹徒气焰更趋嚣张,在打伤数人,洗掠一番之后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人们普遍关注社会公共安全的时候,庭审突发事件日益危害着法庭安全。大量庭审突发事件如案犯脱逃、自杀、自残、行凶事件频频发生。同时庭审安全形势有自身特点,因而对于庭审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也应建立和完善一套特殊的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命不保何以成长 这是一个寒冷的春天,这也是一个血腥的春天.四十多天里,全国连续发生了6起针对小学生、儿童的校园行凶案件,已造成二十余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缉捕行动,最棘手的莫过于对严重暴力犯罪分子的缉捕,因为这类犯罪分子手中大多有强杀伤性的武器如枪支、爆炸物等,且他们大多是反社会心理强烈、心狠手毒、血债累累的亡命之徒,在被缉捕过程中往往拒捕行凶。缉捕行动稍有不慎,极易造成无辜群众和缉捕人员的伤亡。这就要求对这类犯罪分子的缉捕行动必须精心设计,周密部署,避免造成不应有的伤亡损失。  相似文献   

10.
论特殊防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我国对原刑法进行了重要修订与完善,其中对正当防卫问题作了重要调整与补充,完善了正当防卫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防卫过当的范围,而且特别增加了一款,即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行为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行凶杀了人,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状子告到洛阳令董宣那里,董就派人天天守候在公主府的门口。一天,湖阳公主坐马车外出,跟随她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董宣亲自把凶手抓获,并就地处决。  相似文献   

12.
无限防卫权设置的立法技术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防卫行为的规定缺乏主观条件的限制 ;“行凶”一词含义模糊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表述易引起歧义 ;某些用词不够严谨 ;缺乏防卫人的证明责任的规定 ;法条位置不合理 .无限防卫权的刑事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1997年3月14日通过的新刑法第二十条对正当防卫条款修改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相似文献   

14.
以案说法     
7月26日清晨,北京一的士司机报警称,一乘客携刀,扬言说要到机场闹事,警方将嫌疑人抓获。经查,其家人称此人有精神病史。相比这起未遂事件,此前在北京发生的几起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均为恶性事件:马连道家乐福超市精神病人王某持刀伤人,已致1人死亡3人受伤:朝阳大悦城一名精神病人持刀行凶致两人死亡;广渠门附近发生的一起持刀伤人事件中导致2死1伤,持刀伤人的男子疑似有精神病……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规定的无过当防卫,是以正当防卫为前提的,因此,无过当防卫也要遵循正当防卫中关于防卫目的、起因、时间、对象条件的规定。这样,正确理解本款规定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就成为我们正确行使无过当防卫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我国法学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在认定刑法中的暴力时都极易与胁迫、伤害、行凶、强制及恐吓等相关概念相混淆。事实上,暴力与这些概念都有不同的含义,并存在相关界限,具体而言,暴力与这些概念在内容、程度、对象、效果、范围和行为时间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防卫限度论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指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必要限度"是指为了有效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防卫强度。新刑法并未赋予公民以无限防卫权。"行凶"的含义是指精神病人与未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所实施的杀人、伤害行为与主观故意不明的人身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8.
1997年 3月 14日 ,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修订草案 )》 ,确定该法自 1997年 10月 1日起施行。一部新刑法自其问世之日起理当得到锤炼 ,以期持久有效。同 1979年刑法典一样 ,新的刑法典当然会经过修改。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不断的实践中 ,总会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 ,本人就对几个出现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关于正当防卫的界限问题我国新修改的刑法第 2 0条第 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采取防卫行为 ,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  相似文献   

19.
可特殊防卫之犯罪范围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确定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可以实行特殊防卫的犯罪范围,对于确保公民防卫权的正确实施并防止防卫权的滥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可实行特殊防卫的必须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为基点,司法中如何认定“行凶”犯罪、“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犯罪和“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范围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道"与"一"     
张迅 《外交评论》2002,(3):74-79
道家的“道”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如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理念” ,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对道的含义之理解却始终充满歧义和困难。本文试图另辟蹊径 ,从道家经典文本中常用的“一”字入手 ,通过对其用法与含义的分析和解释 ,实现对道观念的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