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以国际视野调整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是本轮通货膨胀最突出的特点,国际游资涌入国内是造成该问题的主导因素之一.本文提出以国际视野调整货币政策,优化利率一汇率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缓解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普遍被认为是宏观经济业绩的基本指标,这些变量构成了贯穿西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文献的共同主线。在一届政府当选前夕,政府会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以适度的通货膨胀为代价以便降低失业率;在当选之后,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实行紧缩性的经济政策来降低实际通货膨胀率,以降低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在此过程中失业率也会上升,从而引发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3.
从政策目标的角度而言 ,我国相对积极的货币政策在防范金融风险 ,提高金融资产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从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性的角度看 ,我国目前实施的相对积极的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正在逐渐凸现 ,中国经济已陷入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认识是极为片面的。为确保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 ,3% - 6%的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 ,应是我国中长期宏观经济操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归宿。当前 ,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已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格外令人瞩目,但其表述方式却令人费解。“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这种在关键词前头加修饰语的表述办法,有一定随机性。究竟什么叫“积极”,什么又叫“适当”,不把政策背景及其来龙去脉弄明白,很难正确定义。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应有其特定的政策含义,这种政策含义必须用科学的术语加以表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按政策内容来划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类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处于二者临界点时,既不扩张…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五年运行在10%以上的高位,经济持续高速运行积累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可小视,当前,要把保持经济平稽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在当前货币政策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财税政策应成为反通胀的核心手段,特别是通过减税来遏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里,货币政策透明化日益成为一个国际流行的趋势.更加透明的货币政策能够很好地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增强政策效果.本文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在透明度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应从政策目标、知识和操作等方面提高透明度.  相似文献   

7.
"瑞典学派"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重要流派之一.其基本理论包括经济周期理论,结构性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与其基本理论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则有信贷货币政策、指数化政策、人力政策、福利政策等."瑞典学派"的上述理论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迷失的货币与突发性通货膨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3年下半年我国物价有明显抬头倾向,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紧缩的预防性货币政策,以期遏制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然而,紧缩的预防性货币政策并没有稳住物价水平,2003年 9月后物价越过“拐点”以较大的幅度上涨,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期通货紧缩后突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本文试图以“迷失的货币假说”来解释突发性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以丰富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研究,并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主因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货币超发、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分别是酝酿、爆发、持续阶段的主导因素。受到能源、农产品、劳动力价格长期上涨压力的影响,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具有长期发展趋势,如果治理不当很可能引发滞涨现象。政府可以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治理通胀预期,综合使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方式积极调控应对。  相似文献   

10.
当前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 ,但其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也存在着几个问题。诸如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的概括和称谓不甚科学 ;反通货紧缩用货币量的单纯扩张不能解决问题 ,重点应放在调整货币分布结构上 ;“搞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不可取 ,用通胀治通缩很可能带来滞胀。  相似文献   

11.
在经受了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后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宏观调控获得巨大成功.但货币政策具有高度扩张性质,如投放过多会给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改革以来中国已积累了重要的货币政策经验,即适度弹性货币政策,但遗憾的是未能运用于本次调控.适度弹性货币政策符合经济政策学所揭示的政策规律,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有必要作为中国未来较长一个时期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是世界难题,对通货膨胀的历史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通货膨胀之源。1937年至1949年,中国经历世界经济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一。纸币以惊人之速贬值,货币政策完全失效,高通胀引发经济总崩溃。以现代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这一轮长达12年的通货膨胀形成机理是:财政赤字催生"通货膨胀税",引起纸币滥发;货币信任危机强化通通货膨胀预期,加剧通胀;官僚资本掠夺导致市场信心崩溃,通货膨胀完全失控。以史为鉴,民国通货膨胀危机对中国今后防治通货膨胀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经济     
《社会主义论坛》2007,(9):24-24
关注通货膨胀;存款减少,CPI上涨;货币政策频繁出台;保险资金开始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率和汇率波动的风险在不断加大。21世纪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采取了浮动汇率制,中国中央银行可以在借鉴新兴市场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有效的货币政策来规避汇率的波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尤其是外部冲击风险。本文基于固定效应的最小二乘法和广义矩估计法研究24个新兴市场国家从2000年1季度到2016年4季度汇率波动和央行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在固定效应下,当内生变量选取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和汇率的情况下,汇率是影响央行反应函数的一个重要变量,符号为正且非常显著。当我们将样本国家分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和非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时,发现后者的相关性更强且更显著。当样本按照时间节点被分为危机时期和非危机时期时,汇率对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影响依旧显著。在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国家中央银行的利率反应函数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发展及其局限性。在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选择上,由于中国长期实行利率管制,各商业银行没有自主定价权,货币政策只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指标。但是货币供应量中介指标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伴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这种局限性已经越来越多的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首先,货币当局能够控制的充其量只是基础货币,而决定着基础货币到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杠杆—货币乘数,并不是货币当局所能控制的。其次,由于物价水平的涨跌变化会影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在通货膨胀时期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较高,货币流通速度呈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1985年、1988-1989年,以及1993-1995年三次严重的通货膨胀.三次通货膨胀都是货币超量供应引发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是引起投资冲动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的投资热、行政干预是通货膨胀的助推器;需求拉动、成本推动是三次通货膨胀的共同原因,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引发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国际因素对中国物价走势的影响不断加大.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着通货紧缩的成胁,但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注入的大量资金,有可能成为下一轮通货膨胀的根源,因此,中国在防止通货紧缩的同时,还需警惕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在经济成功地实现“软着陆”的过程中功不可没。然而,自1996年以来,货币政策效应递减,难以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为此,本文探讨了货币政策递减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一、货币政策效应递减的原因当前,货币政策中的主要问题是货币政策效应递减。货币政策在199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中起主导性作用,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然而,在新一轮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稳定增长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却显得效微力乏。货币政策效应递减的原因主要有五:1.银行“惜贷”限制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自国有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央行的银根不断放松,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持续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与物价变动率之和,但货币政策的效果仍然不佳。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在超额货币供应的同时,出现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主要是由经济转轨过程的特殊性所致。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应在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外生变量来影响并控制货币流通速度,同时防止货币流通速度的非正常加速而诱发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1月15日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发表《新加坡宣言》:继续采取经济刺激政策,直到持久的经济复苏得到明显巩固。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于对政府巨额财政赤字难以为继和通货膨胀的担心,各国普遍认为在经济复苏后应适时做出政策调整。G20各国财长同意,“有必要在经济实现稳固复苏后,撤销特殊的财政、货币和金融部门支持措施,但退出过程必须透明、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借鉴其实施这两种政策的实践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我国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长期和战略的角度看 ,应坚持“中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从短期来看 ,应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能优化资源配置 ,又可能强化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扭曲 ,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四、把需求管理政策与人力政策相配合方能有效治理我国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