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搞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必须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顺应"两个趋向"的发展要求,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业投入,改革农村税费,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不稳定 ,致使农民边际消费倾向偏低 ,消费总量不足。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出发点应是稳步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致力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改革农村税费制度 ,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3.
2001年以来,新郑市以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为总目标,探索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提出了“经营农业”的理念,逐步实现经营村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村土地、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隆安县把农产品流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培育市场,扶持流通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5.69亿元,比上年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2 895元,比上年增加433元,比上年增长18.01%。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卖难"问题仍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为探索农产品流通渠道,寻求突破农产品流通"瓶颈"的对策措施,近段时间,我们对隆安县的农产品流通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在增长,但还存在增收不快等问题。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障碍,一是农业资源缺少,二是农产品价格低迷,三是农民就业机会少,四是农民负担较重,五是财政对农业的资本性投入不足。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主要从调整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来增收。  相似文献   

6.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目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强调指出:“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分析探讨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对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我州的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加大我州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工作力度,通过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外贸出口,其积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科技创新和农业经营模式转变,优化农产品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品质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农业战略性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减轻农民负担四个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上看,农民收入虽有所增长,但增收缓慢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自然而然地、有机地将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改革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融于一个历史进程。渭南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面还不够广,带动农户能力也还比较弱。应依靠市场信号来组织生产经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新产品的产业化开发进程,改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彻底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行生态和清洁生产模式,推广农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新、优、特农产品,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是最根本的举措。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的态势和存在的问题在全国有代表性。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科技是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土地资源约束、消解农业劳动力投入趋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决定性因素。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引导、建立和壮大高素质职业农民群体、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问题是事关我国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就业不充分,体制的限制,农民负担过重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加大农业人口非农就业,改变现有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我国农业属于典型的完全竞争产业。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绩效,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生产与农民农业收入的矛盾难以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默认了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并一直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内寻求最佳市场绩效的途径。由此,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绩效,非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市场结构性质不可,从完全竞争市场走向有效竞争市场。农业产品上,沿同质向差别方向调整;农户数量上,沿无数农户向相对少数农户调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各县域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成绩显著、具有借鉴意义的典型经验。这些典型经验可以总结归纳成8大主要模式,即城郊精品特色型、山区林果畜牧复合型、平原粮棉优质高产型、科研示范基地型、原料加工出口型、特产名产基地型、生态观光旅游型和寿光"培育市场"的经验模式。实践证明不论是哪种模式,都须努力加快推进农民知识化、农业企业化、土地集约化、布局优质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名优化、市场国际化、环境生态化、管理智能化和政府高效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影响农民增收的制度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农民能否增收与国家支持农业的政策和有关制度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政策和制度强烈地影响着农民的经济命运和社会地位。农民增收应改革户籍制度对农民社会地位的隐性限制;农民增收要消除乡村组织制度对农民利益的损益剥夺;农民增收应对的县乡组织制度创新要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产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是当代农业的根本矛盾,着力克服弱质性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农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农业生产力独有的特殊性。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对我国农业发展历史经验、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体现了生产力特点、生产关系形式、市场机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出路要靠科技创新和组织形式的优化,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统筹城乡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的模式应是以高科技为支撑、高度集约化和适度规模化相结合的多元生态循环农业。建议运用好“两只手”实施“双补贴、一回收、一专营”的大政策,大幅度增加农民收益,使农业变为一个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重中之重的中心是农民增收。作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其工作中心理所当然地应该是引领农民增加收入。为此,应该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桥梁纽带作用、致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生态园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它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与市场紧密连接的纽带,也是展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及拉近城乡差距的有效手段,还是调整产业结构及拓展生态保护的必然需要,更是陕西全面实现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