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无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日益上升。无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具有参加者与事件本身没有具体利益关系、多为底层民众、突发性、非政治性、情感主导型特征。无组织无直接利益的群体性事件得以发生有其客观原因、主观机制(或中介机制)和行动机制:客观原因为当前我国存在的社会风险;主观机制主要为风险感知和日常冲突。行动机制由符号性事件、大量围观的人群和一定的场景、谣言、哄动行为和相互激励、群体性事件发生阶段或因素构成。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可以采取风险治理、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日常冲突的解决与控制、建立舆情控制和引导机制、加强对聚集的人群和场所的管理等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袭警",尤其是"暴力袭警"事件多发,并且多具有犯罪分子主动挑衅、暴力抗法等特征。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期,大量社会矛盾凸显;其二主流媒体多元化难以有效控制,并且缺乏正确引导;其三是目前我国民警维权机制不完善。面对这种现状,身为民警应更加重视工作时间行为的自律,媒体应更加注重对民警正面榜样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大对"袭警"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力度,巩固人民警察利益保障机制,完善民警维权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公交系统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频发,通过对2004-2018年我国公交系统发生的33起个人极端袭击事件的研究发现,该类犯罪的犯罪主体多具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犯罪动机多是为了宣泄情绪、报复社会,犯罪行为具有预谋性、突发性、极端性和示范性的特点。该类犯罪是犯罪人自身心理问题、社会保障不足、媒体非理性报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应从高危人员管控、社会制度建设、媒体制度建设、公交系统的安全防范建设等方面加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截止到目前,我国证券史上共发生了三起上市公司的股东向其他股东征集投票委托书的事件。第一起是1994年春的“君安万科事件”;第二起是发生在2000年春的“通百惠与胜邦事件”;第三起是发生在2000年底的“广西康达事件”。上述三起事件均以失败而告终。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国法律规定的欠缺为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强对投票委托书征集行为的研究并加强此方面的立法,从而完善我国法人治理制度和上市公司收购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投票委托书征集行为的法律性质。投票委托书征集行为是指征集者通过大量征集股东的投票…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加强对台工作,促进祖国统一等重要意义。但海西山区农村大量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会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许多不良影响。这些治安事件的发生是经济、社会等多种原因、矛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爆炸案件在我国的发案率越来越高。从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来看,传统的报复杀人和敲诈案件比率明显高于其他案件,同时还出现了爆炸恐吓和报复社会制造影响等新的形式。案犯多为农村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的自负心理、反社会心理、模仿心理、侥幸心理等是促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但从社会管理、引导的角度来看,也存在对爆炸物的管理、控制存在漏洞,爆炸地区和爆炸单位的法律宣传不够,某些新闻媒体和舆论导向的负面影响等薄弱环节。要降低爆炸案件的发案率,必须做到打防结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产生、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往往伴随着谣言的大量滋生和迅速蔓延。谣言的恶性蔓延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社会恐慌,政府的信息传播和可信度大大降低,容易煽动易冲动的人群,引发其他事件甚至大型群体性事件。谣言产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正式官方信息的缺位。因此,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控制主要在政府。政府对媒体的理性引导,一是要尽量做到“第一时间”的信息传递,二是保证信息的全面性,以防媒体对信息自行夸大或歪曲。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被视作人民群众内部矛盾,主要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得不到回应。群体性事件主要发生于维权领域和社会泄愤事件,逐渐呈现出组织严密、暴力程度上升、社会危害大,以及与互联网传播形式相结合等特点。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争议纠纷协商解决机制,加强网络规范立法工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感化。同时,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组织领导者和积极参加者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原因主要有:从众心理是群体性事件中最突出的心理行为,责任分散效应强化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流瀑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培养公民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习惯,提高社会组织和机构自我管理的能力,重视科学疏导群体心理能力建设,加强社会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危机,对个人乃至社会、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现实影响。从利益视角出发梳理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机制,构建以利益为核心的调节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和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环境事件频发,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破坏环境的案件多,但是以环境犯罪查处的却比较少。从总体上看,与立法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立法相对于其他法律并不落后,政府在环境管理上有很大的主动权,只是由于急功近利才采用了“杀鸡取卵”的方式来发展经济,致使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越权、失职是环境犯罪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为了遏制环境犯罪,应追究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环境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类非政治性不安定因素日益凸显,特别是行为日趋激烈、危害日趋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为此,有必要在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特点、预测其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分层带来的复杂趋势的加剧,我国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必然要承担起危机管理的责任。政府在危机公关这一过程中,将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对于公开信息,化解危机,设置舆论议程,塑造政府形象,满足公众需求,保持社会正常运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建立政府与媒体的良好互动关系,起到化危机为转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域性犯罪具有聚合纽带上的地缘性、犯罪手法上的稳定性、作案动机上的侵财性和案件侦破上的困难性等特点,是社会转型特定历史条件下团伙犯罪的新动向。防控地域性犯罪,必须坚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加强技防建设和信息研判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群防群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介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其功能的演变与社会的发展及需求息息相关。新闻媒介本身又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系统,其功能既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增生、从小众到大众的普及,也经历了由大众到分众的细化、由时空有限到无限的嬗变,以及现实与虚拟的并举。在web2.0的新语境下,进一步考察新闻媒介的功能,期待新闻媒介的功能在当代和将来得到更好地发挥,正是本文的意义与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经常遭到不法分子以及当事人抗拒、阻碍民警依法执行公务,究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内部的。这类事件屡次发生,除了对人民警察的人格、健康乃至生命造成了直接危害外,更重要的是助长了暴力抗法的不良风气,从而对社会治安的有序管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媒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文化传媒是时代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但不良的文化传媒已成为犯罪学意义上重要的致罪因素。尤其是在研究未成年人犯罪时,更应充分重视文化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突出问题。以社会运行机制为分析视角,比较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发展运行机制,我国现代社会单纯依靠经济发展作为社会控制力的唯一支撑,这种社会运行机制所导致的社会结构性压力严重和社会控制力低下是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实现社会制度的公正,重建社会信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地区社会治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有奴隶社会的沉渣泛起,又有在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给彝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凉山彝族地区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第一,短时间就能聚集大量人员参与;第二,参与者普遍表现出盲目性;第三,许多群体性事件如果没有及时、妥善地处理,往往会演变成聚众打砸的恶劣行为。  相似文献   

20.
媒体对暴力犯罪的不当报道,会对潜在犯罪者起到模仿示范效应。鉴于新闻传媒客观、如实反映事件的职业伦理,其应当于公众知情权与犯罪预防间寻求平衡。但此种平衡未必尽然体现为“冷处理”式的抑制,必要时,在恪守媒体报道“绝对禁区”的前提下,适度地对特定暴力犯罪予以“热处理”,不仅是无害的,而且,其本身即为规避模仿示范效应的另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