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三位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是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界定。在当下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其次,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原则;再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休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时间理论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和当前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当前我国应大力发展休闲经济,从而全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共同的价值诉求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同一历史过程,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而和谐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条件。构建和谐社会必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妥善处理人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语境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极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日益凸显。同时,作为人的一部分——女性如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已成为当今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不仅为女性解放指明了方向,而且对新时期女性解放的实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的发展:制度变革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斌 《理论前沿》2006,(4):19-20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与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制度对人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面作用,但其积极的作用是最根本的。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发展要求制度变革要注意以下关系: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效率与公平;社会和谐与个人自由发展;自由与秩序;稳定性与变动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人摆脱了自然关系的奴役、社会关系的奴役和精神关系的奴役之后的和谐,是每个人都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基础上的和谐,是终极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他们的和谐社会观对于我们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分步走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而人的全面发展也即人性的完满实现。科学对人性完满实现的作用是有其限度的。吸收宗教的合理成分有助于人性的完满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向一种神圣与世俗相结合的新价值观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人摆脱了自然关系的奴役、社会关系的奴役和精神关系的奴役之后的和谐,是每个人都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基础上的和谐,是终极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他们的和谐社会观对于我们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分步走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和谐社会”这一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了多方面的阐释。第一,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中包含的“和谐社会”思想。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关系,就从侧面论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同时“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这就可以推进社会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任务是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实现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构建和谐高校,在当前和今后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构建和谐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培养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可持续发展,要积极追求公平与效率,始终坚持民主与法制.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之历史源流与宪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西方古典和谐社会思想有较大差异:中国古代思想家形成了一套以“和谐”为根本价值基础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涉及社会理想、伦理道德、治国理念、民本思想等等;西方古代的合谐思想包含公平与正义、城邦公民的公共利益、限制君主权力滥用等系列内容。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格、保障人权、体恤人性与追求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宪政的根本价值内核也在于将人置于崇高的地位,二者相通之处都在于凸显人、尊重人、保障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既是和谐社会的评判标准也是宪政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促生了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其主张重新检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行基层民主,建设生态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启示,我们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基层民主,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关联性。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必要条件;而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工"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阐述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发展。同时,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是社会主义中国"以人为本"思想的基本要求。因此,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分工"理论,对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互动共进的统一过程。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浅谈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以维护人的权利为准则,以人性的要求为尺度,以服务于人为价值,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人性结构的优化、人性培育的全面为目的,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从本质上讲,就是"以人为本",注重从人的本性出发,促进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和谐社会思想基础上,马克思以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为指导,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向和未来理想社会的本质要求的角度来理解和阐明和谐社会,提出了共产主义这一和谐社会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构想。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扬弃了人的自我异化的基础上的实现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它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一种后政治的社会形态。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目标和根本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掘、总结和阐释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以“以人为本”为价值主线,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有机而完整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立体图式,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性、实践和价值层面上的和谐建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理性成熟的体现,而和谐社会则是我党历史与实践理性的现实选择,二者的结合则最终将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深刻理解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是我们最终实现人的本质的丰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