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作为道德行为实现的关键环节,道德主体知行转化过程决定着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社会展现状况。道德主体知行转化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道德主体的社会性本质、道德主体行为选择的社会性以及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性是道德主体知行转化过程社会属性的理论基础。道德主体知行转化过程中个体心理和外在激励要素运作机制的社会性是其社会属性的过程性动态展现。深刻认识道德主体知行转化过程的社会属性是完善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建构、实现道德教育社会化转型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理性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2.
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始终与道德、个体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实践从规范和美德两方面,通过主体的感知、体验、同情、行为合时宜中发挥作用,是社会实践德育功能发挥的一般逻辑,亦成为其德育功能的现实体现。如何把握合理的限度来发挥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是关乎社会实践德育功能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论德育两大功能的实现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创 《理论前沿》2004,3(8):27-28
德育具有实现个人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两大功能,其实现条件为:社会性功能与个人性功能的协调、兼顾与融通,以主导价值取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构,发挥主体性,在社会化中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定位并寻找两者的结合点,营造良好的整体德育环境,增强德育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资源不平等的配置引起社会分层,以行为为对象的法律必然关注社会分层的内在运作。社会分层需要法律调整,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依靠法律促进社会分层良性发展,促进中间阶层发展壮大,加强法律对社会弱势阶层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5.
一系列的行为实验表明,受试者除了关注自身的物质收益之外,还重视公平和互惠,这体现了行为者的社会性和道德性。同时,这种互惠和公平并非是平面性的而是立体性的,不是等序性的而是差序性的,这体现了人类行为的道德差序性和社会差序性。显然,这些实验结果与主流博弈理论的逻辑推论间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从时间的维度考察,司法权社会性的意义呈现出一条历史变迁的线索:在国家出现之前,司法权具有原初的社会性;伴随着现代国家的构建,司法权经历了从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到排斥社会性的过程;最后,为应对现代性的挑战,司法权的社会性回归历史的舞台,并通过法概念论的学术更新,实现了对传统的超越。通过法概念论的更新,法律被视为一个实践的概念,司法则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这样,严格依法裁判同时包含了国家性与社会性,而法律效果则包含了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德育叙事即通过德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德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德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其对德育者、德育对象、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方式都具有突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行政裁决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又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因此必须在法制化的框架内努力实现其社会公信力的价值目标。通过规范行政裁决机构、行政裁决人员的职权,实现行政裁决程序的公开化,强化行政裁决过程的透明化等途径,来提升行政裁决的社会公信力,从而建立和扩大行政裁决的社会信用与声誉。提升行政裁决社会公信力在提高行政行为的社会认可程度、提高行政行为的效率内涵、减轻法院行政诉讼的压力、实行责任政府与法制社会的目标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及其教育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心理性问题行为,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关系甚大,本文探讨了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和特点、产生的诱因以及必要的教育干预,旨在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提供某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治性和社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性和社会性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客观属性。非营利组织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它所承担的政治职能、秉持的政治取向、积极参与政治的行为、影响公共决策等方面。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性从无到有并逐步增强,但社会性过于贫弱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原因。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关键在于强化政治性中的有利一面和社会性,克服政治性中的不利一面。  相似文献   

11.
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来说,社会政策较之刑事政策更为积极主动,更符合人道精神。社会政策预防犯罪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践依据。从理论方面来说,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犯罪行为作为人的行为的一种,自然也具有社会性;犯罪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主要是社会的。从实践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犯罪高发的原因不在于刑罚不严厉,而在于诱发犯罪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转型愈发严重;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社会政策预防犯罪的作用,联合国的预防少年犯罪准则也强调社会政策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权利与社会性公共产品的均等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社会权利是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依据。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成社会性公共产品的城乡供给差距。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远远落后于城市,实际上是剥夺农民的社会权利。实现社会性公共产品的城乡一体化治理,就是优化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即相应地构建均等供给的户籍制度,打造均等供给的治理平台,建立均等供给的财政体制,形成均等供给的多元结构。在城乡一体化的前提下,均等供给社会性公共产品,消除城乡差距,使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3.
张晓庆 《工会论坛》2009,15(6):104-105
通过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命题反向观照我国高校德育状况,我们发现在德育中缺失情感、行为、自主意识等因素。我们必须在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理论指导下调适大学生的情感、行为、自主意识,达到完善我们高校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制度德育适应了当前高校德育改革的需要。传统德育只注重学生个体心性道德建设,忽视德育制度建设;只注重德育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忽视德育制度的德性;教育目标有些过于崇高,偏离实际;忽视学生对制度的遵从心理和敬畏意识的培养,忽视制度执行中的公正。为此,要充分发挥制度对德育的保障作用;德育制度的形成要采纳学生的意见;制度运行离不开一定社会基础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卖淫是女性为获取报酬而无选择地与其他男性进行以及提出或同意进行非法性交活动的行为。卖淫行为持续于所有的文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地蔓延,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卖淫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贫困是诱发女性卖淫的根本原因,群体内的“亚文化”对卖淫行为起强化作用,地下“性产业”则提供了卖淫行为泛滥的“温床”。因此,卖淫行为在更深层次上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对于社会弊病,应更多地寻求社会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善治的改革导向:从政府社会性管制到多元共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社会性管制行为是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进行的跨产业、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行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兴起 ,传统的仅仅依靠社会性管制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做法已经逐渐失效 ,社会公共管理实践中出现了一股以政府管制为基础 ,结合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多元共治浪潮 ,而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全球治理理论。这种包括政府社会性管制在内的多元共治模式必然以善治作为它的追求目标 ,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公共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高校德育工作内容、德育对象、德育模式等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冲击。高校德育要积极探索,采取必要措施应对挑战,一是占领网络阵地,二是增强学生的"免疫力",三是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四是加强网络的监管,从而增强网络社会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婚内强迫性行为作为一种客观现象 ,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着。近几年来 ,随着民主政治 ,女权运动的不断发展 ,对此行为如何定性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法学理论界和实践界也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本文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 ,更多地从社会学的角度来阐述自己对此问题的中庸看法 ,并试图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监管失效、低效、监管权滥用、监管乏力等社会性监管失灵现象可以经由社会监督来加以遏制。这是因为,社会监督能为社会性监管政策、法律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能有效弥补监管滞后、动力不足的缺陷;能有效降低监管权被滥用的可能;能一定程度地节省社会性监管的行动成本。强化社会监督在遏制社会性监管失灵中的重要作用:一要积极宣传引导,提高社会监督意识和水平;二要健全法律制度,保护公众监督权利;三要强化政府支持,提升社会监督力度;四要疏通监督渠道,形成社会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20.
德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体育活动的参与性、互动性、社会性、身心合一的特点为高校的隐性德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的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相应的变化,利用这种变化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