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如何养老已经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社会养老问题,但是它的推行也会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障碍,本文主要对“以房养老”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以房养老”制度在我国的推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以房养老”政策可以缓解养老风险,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传统思想阻碍和制度门槛过高等限制,“以房养老”政策在试点城市中难以推行。因独生子女政策形成的倒金字塔结构的“四二一”家庭具有主要居住在城市、拥有独立房屋产权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突破“以房养老”政策瓶颈提供了可行性,缓解了“四二一”家庭所面临的经济负担重、未来不确定性、亲情疏远等养老风险。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人口老年化在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呈上升状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养老模式,不过,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行这种模式,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对问题和障碍,特别是在行政的部分,政府是居家养老模式的主导力量,那么政府的行政能力起着主要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的养老服务模式能够更加顺利的存活。  相似文献   

4.
在老龄化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前我国的"医养结合"仍处于试点阶段,该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主要有养老机构转型、医疗机构转型、医养机构合作和新建医养机构四种类型。"医养结合"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三方面的障碍,尽快排除这些障碍是保证"医养结合"模式顺利推行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是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型与升级,能有效解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新模式不是"互联网"和"养老"两者的简单相加,该模式的灵魂在于真正实现"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当前由于各主体之间的动因出现偏差,致使各方的行为合力很难形成,实际运作方向与政策目标之间出现偏差。应以融合、创新等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跨界合作为基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分工,防范风险、在"融合"二字上下功夫,借助大数据和机器人等技术,打造"互联网+"智慧养老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养老模式是以土地为基础,以家庭为核心,这种模式的形成除了学者们普遍认为的经济原因以外,还有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长期以来国家实行城乡二元分治的治理模式,国家在农村推行的土地承包政策以及农民意见表达的缺失等。这种模式在当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就政治方面来说有国家推行的城市化战略、计划生育政策等,使得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要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保,稳定农村社会秩序,扩大和稳固党的执政之基。  相似文献   

7.
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养老成为未来社会潜在的长期风险之一,其中机构养老的多种运行模式是目前社会各界热议的问题。养老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进行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发展公建、民建、民办公助的养老模式,而公私合作模式对于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养老成为未来社会潜在的长期风险之一,其中机构养老的多种运行模式是目前社会各界热议的问题。养老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进行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发展公建、民建、民办公助的养老模式,而公私合作模式对于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社会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呈现出了与非民族地区的城市老年人不同的特征。以贵州省G乡的若干苗族村落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对苗族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呈现出家庭养老模式为主、社会养老模式为辅、集体养老模式缺失的特征。通过对该地区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加以分析,提出适合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养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地养老"仍是大部分农村主导的养老模式,土地流转则冲击了农村自主养老秩序,导致农村养老秩序刚性化。基于皖西南Y村的经验调查表明,土地流转抽离了农民自主养老的经济基础,削弱了农村老人的自养能力,使农村养老秩序从主体性自养转变为依附性他养。农村家庭养老弱化与"以地养老"主流化是土地流转影响农村养老的前提与基础。土地流转使老人农业瓦解,老人从自主性的价值创造者转变为纯粹的资源消耗者。老人难以通过个体努力改变这种被动的养老局面,导致农村老年人陷入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困境。对于普通农业型村庄,土地的保障性功能重于生产性功能,土地流转需谨慎推行。  相似文献   

11.
面对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促进社会工作在老龄服务中的介入,不仅有利于提升老龄服务的质量,还有利于缓解与解决我国老龄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社会工作在老龄服务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价值为老龄服务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为老龄服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导;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为老龄服务提供人才保障。促进社会工作介入到老龄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价值教育,更新老龄服务理念;二是创新服务模式,丰富老龄服务内涵;三是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提升老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的状况令人担忧,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发展多层次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而且家庭养老将在很长时间内仍然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当前农村老人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出发,从社会心理、文化根基的变迁以及经济状况的变化等,探讨了农村养老问题,并分析农村现有的两种主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新的养老模式--“老年集体自养模式“,并论证了其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国内外的预测和研究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专家预计还将持续半个世纪。我们必须研究适合经济还不发达的中国人的养老方式。笔者最近对西城区所辖各社区的老年人生活状况作了一个调查。调查反映出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和对养老生活的需求以及对“孝心”回归的企盼。调查结果表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现阶段,养老方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方式为好,文章从中西方养老方式的差异比较入手,阐述中国选择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家庭养老的关键是重视家庭美德建设的举措。我们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方式会是我国居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三市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峻,社会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大,为探索三市机构养老的发展态势,本文在需求分析、供给分析、特征分析、财力分析、瓶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三市机构养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人口老龄化必然要求养老问题社会化,推动老年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老龄化进程过快,政府必须及早做出应对,积极引导社会养老机构和老年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养老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任何一个较好解决养老问题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化养老程度都比较高,因此,分析湖南社会化养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制订对策,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城市老年人在经济上也越来越多地摆脱了对子女的依赖,绝大多数的城市老年人可以基本上自给自足,达到生活上的经济独立。城市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需求象西方那样,正从经济赡养为主转向生活照顾与精神慰藉为主,这就为分居型的城市家庭养老方式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2位9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中比较明确的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因素主要有:身体内部重要器官健康,较强的自身抵抗力,顺其自然的心态,友好的人际关系,荤素搭配的饮食结构,良好的睡眠习惯,优越的居住地,较好的自然地理环境等。注意这些因素,对于增进老人健康及其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上海、广州来看,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自食其力或靠子女供养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且实际生活水平差异较大.目前,我国的老年保障机制还处在初级阶段,亟待完善.老年福利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以促进我国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