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在这些思潮当中,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比较深、波及范围比较广的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影响较深、波及范围较广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正在逐渐地影响和冲击着我国青年的思想和观念,对青年们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冲击和消极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用唯物史观去坚决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并提出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方法和对策,从而引导青年能够正确了解和看待历史,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发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近代以来就始终沉浮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之中。近年来,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思潮又在我国沉渣泛起,甚嚣尘上,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对此,学界予以了高度关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基础上,主要集中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起源演变、本质表现、消极影响及其应对对策等四个理论维度,以期反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历史源流和现实概观。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近年来在学术界、文艺界等领域沉渣泛起。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告别革命论"、"侵略有功论"、"抽象人性论"等表现方式,打着"重新评价"历史的口号,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在思想上造成极大的影响与危害。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危害,坚持用唯物史观科学地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而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丑化中国共产党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政治立场的混乱、对社会制度的质疑和降低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期待。因此,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刻不容缓。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消除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带有强烈政治意图的社会思潮。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再次沉渣泛起,国内学术界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向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16-2020年的相关研究文献统计分析近五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视域主要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特征及具体表现、影响及对策、习近平论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和“四个自信”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现象既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又有着自身运动的主客观条件。因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绝不能仅聚焦于一般意义上所界划的政治观型维度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视域,也必须关切以日常生活观型、文化观型等样态呈现出来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后者恰恰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滋生、扩散并危害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故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深刻批判之后,深刻透视历史虚无主义现象生成布展的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情境的基础,探析遏制或削弱其存在的各种土壤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物,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流派,具有不容忽视的危害性。党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有转型期社会思潮的波动和西方思潮的侵蚀,更主要的是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党内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政治纪律松弛。在对历史虚无主义保持足够的警惕的前提之下,应当坚持"双百"方针,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并且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相似文献   

8.
历史虚无主义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虚无主义借口重新评价历史,企图消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价值观,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在"互联网+"背景下,其传播呈现了传播载体多元化、传播受众扩大化以及传播方式隐蔽化等新的特征。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树立"互联网+"思维,强化新媒体治理,做好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减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媒体矩阵,做好社会正能量传播的"加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公平,消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基于唯心主义产生的一种反动性、非科学性的政治思潮,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积极探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哲学路径,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维度深度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当前形势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0.
历史记忆是政治认同的基础所在。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以后现代手法解构正统历史记忆,以"蒙太奇"手法捏造虚假历史记忆,以"欲望"叙事策略弱化历史记忆,扰乱人心、动摇民族精神,其终极目的是要通过否定过去来否定现在,以否认党史国史来否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着时代发展,历史虚无主义的叙事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及时掌握其新型叙事手法及其特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纠正其历史叙事的相对主义;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以媒介记忆唤醒和保持历史记忆的生命力,不给历史虚无主义以任何可乘之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价值观层面的拨乱乱反正,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沉疴痼疾。  相似文献   

11.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具有碎片化倾向,即将完整的历史分割成零散的历史碎片,然后再根据自身诉求进行重组和整合,以达到否定历史、颠覆历史、解构历史的政治诉求。网络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所谓的"重拾历史碎片",达到对英雄人物吹毛求疵、对反面人物歌功颂德、对党史国史断章取义的目的。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碎片化的直接目的就是要肢解历史,不仅割裂历史的整体性,而且还违反历史的客观性,更加无视历史的规律性。这种"网络碎片史观"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侵蚀大学生的价值观,混淆党员干部的历史观,颠覆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观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和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特别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社会思潮的传播呈现出传播内容多元化、传播方式立体化、传播范围全球化等系列新特征,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巨大冲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应对全媒体时代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必须大力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适时打造全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队伍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横向扩展及多元文化的交锋使历史虚无主义在新时期新语境下通过变更形式重新泛起,它假借"学术争论"的外衣隐蔽其明确的政治诉求,逐渐渗透并消解主流价值观,同化并吞噬民族历史和精神信仰。青年大学生由于年龄阶段认知层面的不成熟及追求标新立异的猎奇心理,加之借助新媒体手段对历史知识的"碎片化"获取,使其成为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低免疫群体"。意识形态无小事,必须以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整合参差不齐的多元化观念,培养青年大学生聚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最大共识。  相似文献   

14.
碎片化场景为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提供了新渠道,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都呈现出新特征.传播主体分散在网络空间的每个角落,专业学者和业余人士同时在场.传播内容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只言片语,碎片信息和闲言碎语相互交织.传播受众活跃在现实社会的不同领域,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遥相呼应.传播媒介弥漫于网络空间的多元场景,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密切协同.传播效果呈现为取悦受众的娱乐心态,文艺作品和娱乐活动纷呈上演.借助碎片化传播,历史虚无主义严重干扰了社会思潮治理、影响了价值观的树立、歪曲了党和国家历史.对此,要以清朗网络空间增强历史唯物主义引领力,以网络叙事风格增添党和国家历史感染力,以网络新兴媒体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国内蔓延,其传播主体复杂而多样。就境外敌对势力来看,西方通过控制网络话语权来传播西方价值理念,通过歪曲事实来诋毁中国。就国内群体来看,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有四类人群:一是少数学术研究者,在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后为其充当意识形态输出的代理人;二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要么利用学术制造烟雾,要么利用敏感时期大做文章;三是少数影视剧创作者,完全受市场利益驱动,罔顾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任意过度戏说、篡改历史、颠倒黑白;四是少数网络写手,在利益驱使下,以哗众取宠的网文、任意捏造的谣言、恶搞英雄等手段来吸引网民。对这些传播主体,必须辩证分析,同时加以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更好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了迎合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和平演变"以及国内反社会主义势力的现实需要,以唯心史观为理论基础,具有长存性、隐蔽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它主要的表现是贬损正面历史人物,褒扬负面历史人物;否定社会主义道路,赞颂资产阶级发展道路;责难马克思主义,推崇唯心史观等。必须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场景,让祸害谣言不攻自破;占据舆论空间话语权,驱逐歪理邪说出境;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警惕错误思潮蔓延。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方式的爆炸式、无序化发展给青年思想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世纪80、9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苏东巨变”潜入我国,它主要以青年、知识分子等群体为传播对象,有着深刻而明确的政治目的.在网络时代,它借助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借尸还魂”,一些“新历史故事”披着“理性思考”、“重写历史”外衣,在网络空间大肆流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以否定中华文明的优越性和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意义为论调,大肆宣扬民族失败、革命失败的言论,主要目的是动摇青年的共产主义信仰,以民族虚无主义弱化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因此,我们必须在网络内外都建立起牢固的思想工作阵地,在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对错误思潮给予坚决的回击,从源头上抑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对青年思想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历史虚无主义是否定国家、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历史的错误思潮;其用意是险恶的,目标是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严肃、特殊、政策性很强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9.
历史虚无主义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体现为文化思潮与政治思潮的杂糅,把握历史虚无主义问题必须明确其政治指向,并抓住其与资本逻辑兴起之间的关联。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超越必须仰赖于历史唯物主义,这样既能够遏制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负面效果,又能体现出中国文化、价值与道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摘摇要: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史观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虚无历史事实,扰乱人们的正确历史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发表一系列关于中共党史的重要论述,廓清人们对党史认知的"迷雾",有力地回击了历史虚无主义对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扭曲,旗帜鲜明地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搞乱中国发展的不良图谋,坚定了人民群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增强了人民群众开拓新的伟大历史征程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