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重新犯罪这一社会问题愈来愈突出,已成为当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两劳”人员重新犯罪是新时期社会治安难以治理的“顽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深化对“两劳”人员重新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及治理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刑事犯罪活动中,流窜犯罪相当突出。而在流窜犯罪活动中,“两劳”释放人员的流窜犯罪又占相当的比重特别是在八三年“严打”中被判刑的大批犯罪分子,在服刑期满后将逐渐释放。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人财物大流动的情况下,一部分没有改造好的“两劳”释放人员,特别是劳改释放人员的流窜犯罪,在今后将会进一步增加。可以说,“两劳”释放人员是当前以至今后,危害我国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危险源。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扼止“两劳”释放人员的流窜犯罪,这是当前我国公安机关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扼止“两劳”释放人员的流窜犯罪呢?  相似文献   

3.
解教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得不到社会的接纳,受到社会的歧视,加之安置帮教工作的缺失,使其成为社会治安高危主体并重新犯罪,他们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出了普通刑事犯罪。加强对解教释放人员重新犯罪问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是搞好社会治安和提高对解教释放人员犯罪打击处理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劳改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情况已成为影响我省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省监狱关押的各类罪犯中,重新犯罪的罪犯约占关押罪犯总数的10.2%。重新犯罪的罪犯中,五年内犯罪的累犯和“多进宫”人员占较大比例,重新犯罪人员被判处重刑的较多,涉案人员呈现男性多、无业人  相似文献   

5.
释解人员是指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执行期满的人员以及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对轻微违法行为人采取劳动教养行政强制措施后解除的人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当前释解人员人户分离、居无定所、漏管失控、重新犯罪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释解人员重新犯罪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和减少释解人员重新犯罪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对释解人员重新犯罪的特点、原因及管理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对释解人员的基本管理方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新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刑满释放人员违法犯罪思想根深蒂固、社会控制力弱化、改造存在缺陷、出狱人员保护措施不力等因素,导致我省重新犯罪率上升,犯罪种类多样化、新型化,犯罪手段职业化、团伙化。预防和控制重新犯罪必须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完善刑满释放人员保护制度,积极推进社区矫正,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7.
两劳回归人员在实现再社会化过程中,大多数能遵守社会规范,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但是,也有一部分回归人员旧病复发.重新走向犯罪道路。据上海、河北、黑龙江、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湖北、新疆等九省、自治区、直辖市于1986年至1990年连续五年追踪调查,在3565O名回归人员中,重新犯罪的为2418名,占6.78%。王浙江省监狱管理局于1986年至199O年对三个市辖区和三个县的1722名回归人员(其中刑释人员1139名,解教人员583名)进行跟踪调查,重新犯罪的刑释人员计76名,占刑释人员的6.67%;走向犯罪道路的解教人员计54名,占解教人…  相似文献   

8.
“三逃人员”是指那些负案在逃、批捕在逃、批劳教在逃的违法犯罪人员。他们慑于公安机关严打斗争的声威和专政机关的威力,畏罪潜逃、逍遥法外,有的逃跑后重新犯罪,成为危及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近年来,“三逃人员”数量有增无减而且活动规律又有新的变化,迅速及时地将他们缉拿归案,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一、“三逃人员”增多的原因“三逃人员”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主体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一)从“三逃人员”自身因素来讲,主要是:l、绝大部分存在着畏罪心理。这部分人大多没有与公…  相似文献   

9.
重新犯罪预防是为消除各种重新犯罪的原因和条件,动用一切社会力量而采取的防止和减少重新犯罪发生的综合防止措施.重新犯罪预防是针对重新犯罪原因与条件所采取的综合性预防措施.表现在重新犯罪预防手段的综合性,包括法律的、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文化的和行政的等手段,只有采取综合性的防止措施才能够起到防止重新犯罪的目的.实践证明将罪犯隔离社会的矫正措施不能使罪犯回归社会后立即适应当前的社会生活,所以笔者试从传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与社区矫正措施相结合的方向,对重新犯罪防止措施进行探索,目的是能够为被矫正对象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再社会化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逃”犯是指那些负案在逃、批捕在逃、批劳教在逃的违法犯罪人员。他们慑于公安机关严打斗争的声威和专政机关的威力,畏罪潜逃,逍遥法外,有的逃跑后重新犯罪,成为危及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近年来,“三逃”犯数量有增无减而且活动规律又有新的变化,迅速及时地将他们缉拿归案,则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及时捕获在逃犯,最近,我们结合集中打击,对“三逃”犯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从中总结出了其逃跑的原因及一些活动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的刑事犯罪中,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重新犯罪现象突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犯罪个体的主观状态和社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探求其重新犯罪的原因,构建相应的预防应对体系,以期减少并预防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肯定了社区矫正制度,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自此有了法律依据。随着非监禁刑监管方式的变化,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对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预防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途径和方法,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团伙犯罪是指那些街匪市霸、村匪屯霸、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看场子、收保护费等带有黑社会色彩的流氓恶势力团伙犯罪。此类犯罪的团伙成员多以两劳释解人员为主,犯罪组织严密,犯罪空间不断扩展,犯罪欲望恶性膨胀,并且逐渐向政府部门渗透,搞黑白两道,对社会治安构成极大威胁。要彻底杜绝黑社会,必须本着“成熟一个,打掉一个;摸清一个,打掉一个”的原则,做到除恶务尽。  相似文献   

14.
回归人员系指缓刑、假释、保外、刑满释放和解除教养人员的统称。 社区保护协会,是运用国家的法律,政策和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和调动社区内各种组织和力量的作用,对回归人员的就业教育等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对其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创建社区保护协会,是巩固和强化改造成果,稳定社会秩序,防止和降低重新犯罪的有力措施,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重新犯罪归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新犯罪问题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社会问题。在我国 ,尽管 1997年刑法将累犯的构成期限从 3年延长至 5年 ,但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依然呈现持续升高的走势。这就需要我们多方位、多层次探讨重新犯罪的原因 ,进一步完善预防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1957年《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建立劳动教养制度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但长期以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劳动教养法律性质的认识,都是比较模糊的。公安部颁发的几个文件,甚至人大常委的法律规定,都把劳动教养与劳改并列,一些地方性法规以及法律工作者也把劳改劳教人员并列为“两劳人员”,把劳改劳教释放人员称为“两放人员”,劳动教养似乎成了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控制郊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就成为公安机关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此,我们必须根据郊区社会治安的特点,建立以来沪人员信息为基础的情报信息机制,建立每月社会治安评估机制,建立打击和防范“两抢”犯罪工作机制以及建立维稳工作情报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公安人员刚刚佩戴的臂章印有“公安POLICE”的字样,“POLICE”是“公安”的英文意译词。 POLICE在英语中两种有含义,既指维持社会和社会治安部门,也指在这部门工作的人员,在国外也就是警察局和警察的总称。由于我国把维护社会治安的部门称作公安局,把公安局的工作人员称为公安人员或警察,所以POLICE通常就译成公安部门和公安人员(或警察)。  相似文献   

19.
沙雅县英买力镇位于沙雅县西北,辖33个行政村,总面积828平方千米,人口38406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宗教氛围浓厚,非法宗教活动比较猖獗,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全镇共有两劳人员102人,占总人口的2。93%,社会治安形势非常复杂,是集中整治的重点区域。2002年以来,针对该镇复杂形势,沙雅县公安局党委不断强化英买力派出所的软硬件建设,配强班子,优化警力配置,打造出一支较过硬的队伍。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中,警察虽然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但它并非是“千手观音”——“单枪匹马”难以“只手遮治安”.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力行“民力无穷,警力有限”的理念,推进社会治安资源的整合.其基本路径是:培植“社会治安社会管”的警务理念,提升优化警力资源配置的力度,充分挖掘社会资本的社会治安功效,综合利用社会公共信息以及加强运行制度与机制建设等,最终形成治安治理社会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