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基本内涵,集中反映了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构建和谐枉会的过程中,要借鉴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弘扬儒家“和为贵”思想,与社会和谐相处;弘扬儒家的“以人为本”理念,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弘扬儒家“诚信理念”,做守信重诚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对和谐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成因:当时生产力的极端低下,原有等级制的破坏与社会转型,原有礼仪的失范与思想纷争,人自身的奴役性状态,诸侯国的分裂与长期争战。在先秦儒家那里,“和”成了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总法则。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道家法律思想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无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在老庄思想中,减少干预、减轻剥削、法律宽和、司法公正及顺应自然等均表达了“无为”的含义,也都体现了某种和谐精神。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均强调只有法治才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富强的基本途径。他们对法治作用的重视,特别是他们强调实施法治要求君主与各级官员必须带头守法、秉公执法、信赏必罚、司法严明、谨守公平原则,并要求严格治吏、循名责实,把官员守法与社会和谐密切结合,对我们通过法治手段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参考价值。道家、法家与儒家一样,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均是高度和谐的社会,只是他们为和谐社会的实现而设计的途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对“无刑”的追求,法家主张“以刑去刑”的政策,而儒家主张“以德去刑”的政策。“以刑去刑”的政策最终导致重刑主义,而“以德去刑”的政策却具有轻刑的趋势。历史证明,“以刑去刑”的政策实施的社会效果并不理想,后被“以德去刑”的政策所取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刑事政策,应当借鉴“刑期于无刑”刑事政策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其精神实质是追求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提出来的,它是目的不是手段。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协调状态。它具有相对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必然性。其必然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哲学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为了人,构建和谐社会要依靠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和谐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设计:社会契约理论奠定了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分权学说设计了使国家权力和谐运行的政府机制;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理论追求的是经济的和谐发展;对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利划界,追求的是公权与私权以及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和谐;“积极自由”关注的是实现社会和谐所需的物质条件;责任型政府则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物质、制度和法律方面的保障。在对以上诸领域和谐的一步步探索中,西方国家建立起了他们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德治的基础上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儒家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道德学派,具有丰富完备的以德治国的道德理论体系,这为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道德思想理论体系和进行道德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文化借鉴:一是借鉴儒家性善论,努力建设一个现代道德社会;二是科学转化儒家充满亲情的伦理精神,帮助建立一个和睦有序的和谐社会;三是借鉴儒家阐述的君子品格理论,培育和造就我国现代高素质的公民。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说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高表达,理论界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人民群众解释推介这一学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谐”与“社会,”“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和谐”的可行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层进的逻辑关联。“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和谐社会的朴素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中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稳定与和谐发展就成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或“礼”不仅是先秦儒家作为立法的指导原则,也是刑事政策的指导原则。先秦儒家在司法方面也体现了“中”的价值取向,强调司法公正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司法公正是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保障。儒家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人治国方略追求的最高目标即社会和谐。儒家的治国之道追求的是社会和谐,而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有效防治犯罪。在犯罪的防治对策上,儒家并不主张单纯诉诸法律手段,而是强调运用经济、政治、道德等多种手段来防治犯罪。  相似文献   

11.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法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总结近30年来中国经济法制定和实施的概念。然后法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经验,本文首先对新中国经济法的产生进行了论述。接着,论述了经济,着重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经济法制定的基本经验,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经济法实施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2.
应用法学,是法学中的一个分支,是指与理论法学相对应的法学学科的总称,是以现实的法律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揭示现实的法律实践活动的规律,从而指导当前和今后的法律实践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应用法学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以现行有效的法律制度为考察的重点,以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具有评价、说理、论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行政主体执法中的习惯性做法形成行政惯例,行政惯例应当具有法源地位。其获得法源地位符合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行政自我拘束原则及缓解成文法局限的要求。构建成立要件是行政惯例制度的基础,成立行政惯例需符合主体适格,有一定地域适用性,主观确信,有反复适用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精神,符合政策导向等条件。我国适用制度的构建包括明确行政惯例的法源地位及效力位阶,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和强化行政惯例监督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企业破产法》的管理人制度与原破产法律制度中的清算组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实践中需要予以正确把握。本文主要分析了管理人制度的实施规则,针对破产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管理人的能力与资质问题,提出作者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技术环境下,社会分工协作日趋复杂,为保护个人的信赖利益,基于帮助犯免责事由的中性业务行为应运而生。中性业务行为确定了帮助行为可罚与不可罚的边际,是对传统的帮助犯理论的修正和例外,是法益保护与权利保障平衡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关于职务舞弊原因理论,国外学者主要的理论观点有三角形理论、GONE理论、风险因子说理论、冰山理论和罗伯特.克利特加德的两个公式理论。国内有代表性的有著名审计学家李若山先生对舞弊原因的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7.
治安学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学是研究治安理论、技术及发展规律的学科,是治安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治安基本理论是治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包括治安的性质、职能、任务、方针、原则.应该加强治安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治安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8.
无单放货现象在海运实践中大量存在,具体情形也纷繁复杂,常因行为人的不同、相对人的不同以及促成行为的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构成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承运人并就此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具体包括法律免责、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对于精神损害的概念以及精神损害赔偿法功能的剖析 ,在借鉴国内外各国的司法实践以及分析我国的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 ,指出法释 (2 0 0 2 ) 1 7号明显与当今通行的各国司法实践相背离 ,也违反了我国相关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20.
居民身份证犯罪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犯罪行为即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罪与非罪界限、本罪与类似犯罪的区分、既遂、罪数问题;其二为利用居民身份证从事犯罪活动的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罪名认定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