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商民主作为多党合作的基本价值,已融入到我国政党制度建构的过程中。协商民主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程。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用务实有效的协商民主不断推动我国政党制度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实践形式,政党协商以其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示出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优势和政治价值。政党协商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相适应,着力在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特征和根本原则、提升政党协商主体协商能力和水平、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提法不同、概念不同,但都协调统一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之中,统一于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之中。立法协商的探索,正好成为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联系互动的契合点。赋予了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揭示了中国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路径:通过界别协商和党际协商的延伸、推进和互动,从而充分发挥政协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进行参政议政的组织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党制度在多党合作理论、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从多党合作制度的丰富和发展;我国政党制度呈现的新特点;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标准更加明确;正确处理政党关系,促进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了多方面的民主特性。民主的统一性、民主的协商性、民主的和谐性是多党合作制度的三大民主特性。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制度所具有的民主特性,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制度载体。中共与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党际政治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过程中具有独特政治优势。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大力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特别是程序化建设,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了多方面的民主特性。民主的统一性、民主的协商性、民主的和谐性是多党合作制度的三大民主特性。在实践中,坚持多党合作制度所体现的民主特性,有利于多党合作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考察这一制度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的实践路向,主要呈现四个特点:统一战线的结构特征,协商民主的运行方式,服务大局的制度目标,优化治理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是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基石,在实践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过程中具有独特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贯穿于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践全过程,体现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合作共事中。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载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多党合作制度),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如何加强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制度安排建设,完善政党民主,对于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推进政党协商有效开展,需要进一步厘清政党协商的相关理论问题。要进一步明确政党协商的性质,即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要理解政党协商的内涵,政党协商具有政党性、目标性、政治性、精英性、时限性、直接性等六个特点;要把握政党协商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参政党的"参政"特性;要认识政党协商的功能,即利益表达功能、凝聚共识功能、科学决策功能;要进一步弄清政党协商与政治协商及政协协商的关系,即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都是政治协商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党多党合作制度的包容性决定了政党协商同样会兼具多重属性,具体体现为大众民主属性和精英民主属性。而政党协商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政党协商在制度设计与实践运行中存在内在张力:制度设计与实际功能之间的矛盾、党委期待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之间的矛盾、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意愿与党委现实态度之间的矛盾。在开展政党协商时,要合理调适政党协商的双重属性,确保二者之间的平衡协调:坚持政党协商的大众民主属性,扩大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度;发挥政党协商的精英民主属性,提升民主党派的参与实效;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差别化的政党协商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开展的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充分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点。在政党协商中,民主党派参与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具体实践,是其作为政党的一种重要政治行为和作为,肩负着该党派的政治使命,体现着其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要扮演好角色,发挥好作用,体现参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作为,就必须不断提升党派的自身素质,加强党派在政党协商中职能履行和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党制度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与光辉前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多党合作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其中,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坚持推动理论创新是多党合作不断发展的源泉,坚持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是多党合作不断发展的动力,坚持完善制度是多党合作不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五一口号"开启了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新篇章,开启了特色新型政党关系的崭新历史进程,开启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历史序幕,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重大历史意义。"五一口号"形成的爱国、团结、民主、协商精神贯穿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历程的全过程。传承"五一口号"精神,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型政党制度的领导,坚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自信,坚持不懈地弘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保持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政协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协商民主。在制度层面,协商民主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文化基础。在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过程中,协商民主与政治文化、政党文化、统战文化、社会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民主要素交融,政协文化产生价值流转并实现其社会价值。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人民政协应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推进协商民主制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是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内容,二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了实现两种协商形式的衔接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制度优势,需要不断创新,完善组织平台、人才共享、程序保障和协商能力建设等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倡导政协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政协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文化的协商传统;政协文化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实践孕育出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政协文化是在中国的协商式民主政治进程中,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提倡政协文化是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中国政治文化要求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框架下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要真正实现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价值作用,亟需推进协商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要建立主动协商机制,规范协商程序机制,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并增进制度自信,建设与协商制度要求相适应的参政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其基本特点就是多党合作制。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条件。多党合作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我国政党制度对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作用、凝聚功能、利益表达和社会整合功能、预测和警示功能、实现民主价值的导向功能。坚持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的互相促进,不断拓宽政党协商的渠道,实现政党协商有制可依、有规可依、有序可循。深化我国多党合作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为推动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