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网络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管理创新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领导干部对网络舆论监督不适应、"网络问政"不充分等问题。建议今后福建省网络文化建设,要从加强网络思想阵地建设、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展开,以此助推福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2.
青年自组织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和无边界化,决定了它能够在社会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青年自组织的低水平发展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也可能使其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双刃剑"。所以,我们要以和谐理念去锻造青年自组织的和谐文化,以满足需求去增强青年自组织建设的实际效果,在价值重塑中提升青年自组织成员的思想内涵,使青年自组织的发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青年自组织是社会转型和互联网发展催生的新的社会组织形态.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网络化生存特性,使其参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生态建设成为可能.建设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高效、持续繁荣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生态,要充分考虑高校青年自组织的质性特点和功能影响,从多元共向、兼爱相利、中和圆通等基本维度,探讨高校青年自组织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生态建设的精神导向、核心理念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在实现社会公正的过程中既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积极方面看,它是制度性反腐的重要补充,并在提高反腐败效率、匿名平等参与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其覆盖人群有限,不实信息较多,"选择性"反腐等局限性也影响了社会公正的实现。完善其制度和法规的不足、提升网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拒绝"选择性"网络反腐,是网络反腐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网上青年自组织是在青年中自发成立、自主运作、自由发展的非正式组织。研究西安市网上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状况,准确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规律,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对发挥网上青年自组织在倡导优秀网络文化,丰富青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推动青年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监测和规避其消极影响,引导网上青年自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能够为推进新时期党和政府全方位做好青年工作,为共青团改进和加强青年工作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政府将工作重心从微观经济调节和具体管理社会事务转向宏观经济调整、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社会组织将会逐步填补政府退出的空白,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都对社会组织发展、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研究如何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发展,为青年网络自组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网络自组织作为非正式组织,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社交性、虚拟性和传播性的特性。青年的自我认同、多元化需求和公民意识成为青年改革共识化形成的动力因素,而同伴的负面影响、缺乏约束力、亚文化形成、社会思潮冲击则成为阻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青年改革共识化的路径是培养网络公民意识、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共青团的整合力、培育网络舆论领袖。  相似文献   

8.
随着青年自组织的发展日益迅速,原有的相关社会管理体系已难以适应。文章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视角出发,提出建立“备案制度”以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管理的观点,认为应以实施备案制为切入点,理顺青年自组织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人民群众、引导青年成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各类青年自组织蓬勃兴起,由此引发对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的思考。在对自组织管理的内涵及其后现代依据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自组织管理和他组织管理的差异进行分析,指出从他组织管理走向自组织管理是当前高校管理育人工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提出通过明确高校他组织管理要点、积极引导青年自组织、拓宽学生"自下而上"多样性信息反馈渠道以及正确厘定青年自组织作用的范围等措施来开展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以期为共青团等相关部门有效开展青年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由网络衍生出来的网络文化,在体现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我国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也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应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工程建设,完善校园网建设,加强高校德育队伍建设,以利于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加速进入网络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新型的民主形式———"网络民主",正确认识网络民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影响,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大力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既有现实的价值,又有深远的意义。"网络民主"的出现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积极地作用,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基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现状,普及网络教育,加强网络法制和道德建设、政府网站建设,同时改变政府管理模式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青年是由富有主体性与创新性意识的个体组成的,携带社会烙印、肩负时代使命的群体。青年研究的对象是青年及相关社会产物,从青年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社会特征,衍射至青年组织、青年阶层地位、青年文化现象等。本刊本期聚焦"强化共青团凝聚力"研究专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犯罪研究"、"青年与公益"、"青少年健康研究"、""青少年教育"、"青年史学专题"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青年与社会的关系脉络。  相似文献   

13.
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不仅关系到高职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加速构建时期,这一时期青年的社会参与方式发生了改变,主要成为以"网络"为主的社会参与。在这一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把思政教育贯彻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助力。  相似文献   

14.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政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断发展变化,共青团组织需要重点考虑的课题是要在我国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承担相关职能,发挥政府帮手的作用。在加强社去管理领域,可以在扶助青少年弱势群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带领青少年投身环境保护建设、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做好青年外事管理等领域开展工作。在加强公共服务领域,共青团要紧密围绕青年发展的切身需要,在青年学习成才、就业创业、身心健康、休闲娱乐等重要领域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5.
网络对青年的成长、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为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建设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网络信息资源,防止和打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6.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高地,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对社会大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加强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改进与创新,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第四大媒体"。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网络文化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在学校,网络文化同样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其负面影响日益凸现。为此,文章针对院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从而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以促进院校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引领时代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对整个社会将产生革命性影响,给我国网络信息内容建设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内容建设管理须从加快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引导和管理、抓好满足政务公共服务需求的创新运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发展,为青年网络自组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网络自组织作为非正式组织,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社交性、虚拟性和传播性的特性。青年的自我认同、多元化需求和公民意识成为青年改革共识化形成的动力因素,而同伴的负面影响、缺乏约束力、亚文化形成、社会思潮冲击则成为阻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青年改革共识化的路径是培养网络公民意识、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共青团的整合力、培育网络舆论领袖。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引领时代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对整个社会将产生革命性影响,给我国网络信息内容建设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内容建设管理须从加快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引导和管理、抓好满足政务公共服务需求的创新运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