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刑法从立法到修正并不是一个单线性过程,而是两种不同法益价值相互穿插、相互影响、相互博弈的双线性过程。刑法修正正是在秩序与自由这两种法益价值之间穿梭进行,其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平衡刑法的秩序保护价值与人权保障价值。秩序与自由这两种法益价值本就处于一种天然不平衡的状态,步入刑事立法活性化时代的风险社会,刑法工具主义色彩浓厚,更加剧了二者间的失衡。欲使法益的天平回归平衡,须加重自由法益一端的砝码或是减轻秩序法益一端的砝码,刑法谦抑主义正是后者。由此看来,刑法从立法到修正实质上是立法者在秩序与自由这两种法益价值上的选择过程,而法益平衡则是选择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2.
军事法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事法价值是军事法的内在价值、外显价值和形式价值的有机统一.军事法价值的主要内容是维护国防利益价值;维护军事秩序价值;维护军人利益价值;体现和维护社会正义价值.法的价值实现本质上是法的实现的构成部分.法的实现是指法的规定经过法的实施被转化为社会现实的过程和结果,而军事法价值的实现则是指军事法的规定经过实施被转化为军事现实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之所以出现严重的危机,除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人类社会偏离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经济发展必须由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转变发展模式必须借助宏观调控法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宏观调控法进行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变革。宏观层面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由社会本位向生态本位转变;微观层面,对宏观调控法的部门法进行变革,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区域发展过程中以合理、公平、持续、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为基本方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权力与义务、责任与利益统合的综合体系,强调的是域际之间共建、共生、共享、共赢,形成合理良性的物质变换循环系统。从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来看,推进生态文明共享应注重功能规划、生态安全、生态正义、区域和谐、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以"两山"理论为核心理念,推进生态文化共享;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推进生态资源共享;以加快绿色发展为重点,推进生态成果共享;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动生态权利与责任共享。湖州实践表明,价值干预和约束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根本要素,局部—全局共享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基本模式,系统机制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生态权是综合性的新型权利,其主体包括自然人、社会组织和国家,它以生态系统为客体,以生态利益为目标,受生态规律制约,具有公共性;从内涵、外延、客体、法益、反映规律等多方面比较,生态权较环境权更能合理地反映人对生态系统之权利和相应义务;所以,《环境保护法》应当转型为《生态法》,并以生态权为核心构建新的法律体系,《生态法》以外的生态法律也应以生态权为指导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加速转型期,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社会由“整合型”向“分化型”地快速转变。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转型”通常是指整个社会系统由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的过渡,是社会系统全面的、结构性的变化。社会转型期所发生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必然带来人们新旧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导致在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或随心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了生态法所追求的正义、秩序和效率三个层面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现行生态法的立法应增加一些体现综合生态系统方法的原则、权利义务和制度。  相似文献   

8.
民间法司法运用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民间法引入司法审判,首先面临的一个前提性的问题是对民间法司法运用的价值进行论证。司法的场域运行表明民间法在司法中强有力的存在,与此同时,由于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以及对司法解决纠纷功能的重视,民间法司法运用的价值不是被夸大了,而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在司法实践中,民间法的价值具体体现在:有利于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利于实现案结事了,推进和谐司法;有利于顺应主体社会生活的权利要求,维护法律权威;有利于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达致善治。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亟待完善,需要在价值上实现从责任追究向权利救济转换,同时科学界定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建立独立的国家赔偿机构以及进一步扩大赔偿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衍生品合约在本质上属合同之列,亦应受《合同法》调整,但在平衡自由价值与公平正义价值时,应充分考虑其射幸性。从合同到市场,衍生品合约的法律规制由自由与公平正义二元价值间的线性平衡,嬗变为安全、效率、自由和公平正义四元价值间的立体平衡。在"期货法"立法过程中,基于此四元价值体系,应对立法宗旨、场外衍生品调整、衍生品种上市、强制减仓、持仓限额、投资者适当性等具体问题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1.
埃利希提出的活法概念,和庞德所提出的行动中的法,虽然是法社会学中两个相似的概念,难以区分开来,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重要的差异。通过对这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对于这两个概念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发现二者之间不同的研究路径。在我国民间法的研究领域中,仍然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模糊状态,通过对于这两条不同研究路径的梳理,可以使我们对民间法基本范畴的研究更加清晰和自觉。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在对法的认识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于法的涵义、法的功能、法的价值都有了诸多更为客观的见解,本文拟对此作一简单梳理,以纪念新中国60年的华诞。  相似文献   

13.
法的有效是指法能够有效地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指引,并以此来实现立法目的.与法的有效相对立的是法的无效,即法没有得到遵守和执行.但在这中间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即法虽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但并没有实现立法目的,甚至与立法目的相反.为保证法的有效性,如何在立法、守法和司法过程中适当保持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念的影响显得犹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加强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社区治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各社区成员或社区治理参与主体在自由联合基础上的社区自治。社区治理离不开法律的作用。法律又包括软法和硬法两种具体的规范形式。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软法和硬法虽有着不同的分工,但二者应该相互支持与合作,实现有机衔接。为此,应完善软法和硬法各自的创制机制,并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实现二者的交融。公民意识的培养与增强则是实现软法与硬法在社区治理中有机衔接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史学界长期以来将《法经》定性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刑法典。但是,《法经》制订的社会背景、过程、目的和内容不能说明其“封建”性质。相反,大量的史实说明《法经》只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一部具有封建性内容的法律,其本质还是奴隶制性质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民间法话语存在法律外观和道德本质的悖论、法效力来源上的国家性与地方性的悖论、事实上的个别主义和价值上的普遍主义的悖论、历史经验实存性和理想价值追求性的悖论.话语悖论的产生源于话语情境的对立,现代化范式立足于市民社会的话语情境,而本土化范式则着眼于乡土社会的话语情境,但是中国正处于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的社会转型中,只要基于转型社会的话语情境,我们才能树立对民间法不为偏颇的态度.同时,对由于范式对立而产生的话语悖论的解释,在研究中必须反对一切范式霸权和二元思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已明确西部生态保护在西部开发战略中的首要位置,西部生态建设必须以生态法治为根本保障,西部生态立法、司法、执法以及守法的整个法律活动过程中,应当遵循怎样的基本法律原则?本文旨在对西部生态法的基本法律原则予以探讨,以期对西部生态法治基本法律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代知识产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封建特许权向资本主义财产权转变的历史过程。作为这一过程的结果,现代知识产权法是根据自然法的天赋人权理念构建的,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与人权进入了相互冲突的历史时期。对发展中国家及其人民的健康权、文化权、食物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本质属性以及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理论基础的分析,从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发挥着深刻影响的法哲学中,寻找知识产权法人权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新《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生态补偿制度,标志着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步入法制化进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法制化方面存在不足,如生态补偿的专门立法缺乏以及现有的生态补偿的立法规定缺乏系可操作性,探讨新《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生态补偿制度规定的立法,进而提出推进生态补偿制度法制化进程的建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试论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与互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 ,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 ,存在着冲突 ,但有着共同的目标追求。在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 ,并注重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继承与改造 ,协调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冲突 ,实现二者互补和融合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