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学的社会责任和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文化生态、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办学这三方面问题展开详细阐述,强调大学文化生态的根本是对本初性道理的坚守;强调大学需要向人才培养这一本质功能回归;强调大学需要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增强国际化办学的战略思维,这些对大学来讲都是具有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只有把握住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才能够使大学走向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留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中外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迅速增加,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意识形态的相互交流、融合、碰撞和冲突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形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并带来新的挑战.基于中外教育互动的视角,从政治体制、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自我意识、学习与生活方式等6个方面对涉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与对策进行剖析,并构建了新特征下大学生思想评价体系,以期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针对各国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适应性,通过对双向流动国际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研究,有效地探索适应高职院校培养“知华、友华、懂华、爱华”的境外学生和培养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管理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阐述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分析了高职大学生群体中价值观混乱的诸多原因,指出多元文化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并结合英语教学工作实践进一步探讨多元文化应用于增强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协和万邦”天下观、“和而不同”社会观、“人心和善”道德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宝贵的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帮助大学生塑造尊重自然的生态人格,增强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确立大学生修身立德的价值取向,具有独特价值和优势。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践教学为演练场,以学校文化为载体,改进传播手段,创新话语方式,才能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结构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整体性和同一性.先秦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鸦片战争以后是“多元一体”格局的危机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重建和现代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交融的互联网时代,形塑了多元的社会心态。当代高校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问题。“00后”大学生作为“数字原生代”,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时代找到他们存在的地方,厘清影响其价值观和心态的多元文化,和他们一起建构能够顺应时代要求的生活和价值,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心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肯定引导、去标签化、多主体参与为导向,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好地与“00”后大学生实现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兴国和“双循环”发展战略等将加速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跨界发展、迭代升级以及国际化进程。中国文旅产业将进入“快旅慢游”的休闲度假新时期,走向品牌化、国际化、智慧化和创新化的新发展阶段,将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对大学文化育人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传递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得益于大学文化与隐性知识传递间的系统耦合.为进一步了解大学文化育人的机理和规律,构建了大学文化育人多层次隐性知识传递动力学模型.模型分析显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是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确保不同类型“大学人”间的有效接触强度可以提升大学文化育人的质量与效益.最后,提出创建支撑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载体和平台、构建“大学人”广泛参与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促进“大学人”文化自觉意识的养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研究性教学”顺应了时代发展对大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不仅存在于物质层面的影响,更在于文化语境的制约.语境、语境分析在话语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语境分析有利于理解和诠释话语的完整意义和意图.我国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存在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语境——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传统师生文化以及传统科学文化都对“研究性教学”有着重要影响,文化语境分析提供了一个解析大学“研究性教学”话语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1.
大学国际化在其本质上由知识的无限扩展所决定,知识扩展的大学国际化本质构成了地方本科大学国际化实践的理论基础.在实践路径上,地方本科大学需要搭建资源型科研平台,推行国际化实践,不断夯实它的本土化根基,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赢得地位,吸引国际人才展开学术交流和合作,创造互利共赢的国际化生态.在其效果上,经由国际化实践,地方本科大学与其所属城市协同创造,指向了诗意的文化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90后”青年群体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受多元价值和文化碰撞影响,“90后”大学生凸显独特而鲜明的群体特点.高校应从完备人才保证、奠定理论基础、培育有效载体、打造实践平台、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教育“90后”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以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的特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的特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克服当前大学急功近利行为的必要措施.要加强文化建设,应当采取如下措施: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大力加强大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用制度引导大学文化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大学生文化活动品牌.  相似文献   

14.
文中分析了网络安全素养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培育目标定位,针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培育的路径:完善大学课堂教学互动环境;创新网络安全素养培育实践教学形式;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素养文化的引导;强化网络媒介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大学生自我网络安全素养养成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文化建设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理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为高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宝贵思想资源。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实现文化创造与思维创新,鼓励创新性学术研究成果,探索综合性学科设置思路,搭建国际化合作交流平台,营造和谐的环境文化氛围,培育大学文化精神,这是当代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校博物馆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在主体、内容、方式及效果等方面呈现出新的演进趋势:角色衍化从“一元主导”走向“多元联动”,内涵更新从“传统溯源”走向“与时俱进”,方式表达从“扁平化叙事”走向“立体化解构”,价值转变从“故事文本”走向“情感共振”。高校博物馆应当更加主动地把握好时代机遇,在故事主体的选择获取上,联动多元主体,提升主体讲述效能;在故事内容的概念生成上,重构展陈资源,推动内容与时俱进;在故事方式的表达形式上,搭建多维矩阵,丰富叙事载体;在故事效果的传播扩散上,精准靶向传播,增强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国际化日益频繁、深入,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一、定位不够清晰、师资队伍薄弱、资金支持不足、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日渐凸显.为持续推进福建高校办学国际化发展向纵深发展,本文对国内高校特别是福建高校的国际化办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办学国际化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夯实高校基础,突出“五缘”特色、陈嘉庚精神以凝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华侨,以及福建高校如何分工协作、纵横多元组合等建议,为“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福建高校办学国际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构建学术委员会制度是《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的重要内容,大学通过制定学术委员会制度赋予教授参与大学事务决策的权力.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探索和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应以学术逻辑为主要考虑因素,体现教授治学理念,其次是政治逻辑、经济逻辑.制度的实质是权力和利益分配的规则,其目的是确保特定主体高效、有序地进行工作.从制度设计方面看,大学学术委员会制度从“一元”逻辑过渡到“多元”逻辑,“多元”逻辑过渡到“制衡”逻辑,“制衡”逻辑反哺大学双重自治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海外企业文化建设中,中国石油拉美公司传承我国石油工业优良传统,形成以秘鲁“四精”经验为代表的创业文化;完善国际化管理机制与工作流程,做好小股东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打造国际化管理团队,建设“中外合作、互利共赢”的融合文化;创新跨国经营的安全和谐环境,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公益事业,建设合作共赢的文化基础.通过具有海外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为公司海外业务的规模有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保障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0.
要做大做强峨眉山旅游,使两大资源永续利用,就得从灵魂入手,重点抓好“佛教、武术、茶艺”三大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发展,培育多元的旅游产品市场,使峨眉山旅游更加市场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