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国际移民的历史与现状,以国家安全为视角,研究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调整其移民政策以及改革其签证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可见各国签证制度的变革往往是以国家安全为核心。为加强我国国家安全,应从新时期的华侨政策、人才签证和打击“三非”等方面改进我国的签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命题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要求,目的在于“整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然,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我们需要借助把握它的科学体系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3.
增强社会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顺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是知、情、信、意有机统一的思想意识机制和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要通过利益激励的认同方式、理论说服的认同方式、情感诱导的认同方式、环境熏陶的认同方式、权威倡导的认同方式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认同是指中国社会的广大人民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能有效实现文化传播和文化接受,克服文化认同障碍并促进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的隐性建构,有赖于大众化的精神产品、新媒体的社会传播以及多介质的价值体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5.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能够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本文以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认同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现状,比较不同学科背景和政治面貌学生的认同差异,以期分层次、分类别和多维度地开展大学生"三个自信"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6.
世博会期间,外国人签证管理工作将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特点。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世博会大局的要求通盘考虑,加强外国人签证服务和管理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赵诚 《理论前沿》2008,(19):19-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主要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是向“够格”的社会主义社会逐步过渡。这条道路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动态范畴,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下继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已经不能回避,能否将法律体系转化为有效法治体系,关系到推进依法治国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培育民众的法律思维,树立全社会对法律信仰与法治精神的认同,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最终归宿,同时也是培育与践行以“法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中国现代政治和社会建设中的重大课题。中共十八大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并就“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任务,搭建了新载体,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心理认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性上的深刻认知、情感上的深切认同、信仰上的坚定执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源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基于中国道路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利于坚守政治防线和思想防线,为发展中国家创新发展提供良好借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共识、积聚力量。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合理应对国际形势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在中国的继承、运用、创新和发展.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地位。新时期、新形势下,灵活掌握和善于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及时发现和高度重视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科学、合理、流畅的中圆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实现路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卓越成就,验证了这一制度具有巨大优势。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导向,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经实践检验,焕发出勃勃生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总结为十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进行探究和多维思考,为坚定制度自信、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是当前工会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对于工会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性质和特色,决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内容又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的提出,既是对此前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总结,又是新的探索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的内涵,是对中国共产党从"以苏为鉴"背景下的商品生产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后到完善宏观调控与民生转向这一认识全过程的总结,包括基础、主体、工具及目标等四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5.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和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求,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面临的新挑战,是人民群众的公民权利意识与民主求普遍增强的新期待。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时代性、实践性和渐进性的有机统一。以党内民主引领和促进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几代人,花了近百年的时间,艰辛探索,创立和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作为最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者,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政治前提;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变化的新情况相结合,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胆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和独创性的理论,也有失误的教训,为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提供了理论源泉和可供借鉴的经验。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由根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具体经济制度共同组成的制度体系。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面临着全球经济制度创新、新自由主义、公平正义和制度文化相对滞后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积极推进具体经济体制创新,努力培育制度文化,通过这些途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中国特色经济建设道路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从诞生至今,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研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规律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善于结合中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创新,在艰难曲折的探索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和研究经济理论总体上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以直接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源理论”分析指导中国实践为主要特征,后两个阶段转向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源理论”并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支理论”。中国共产党经济理论的话语创新过程就是提炼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并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经济学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自身的民族族群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特殊国情出发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新的形势之下,面对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所采取的必然措施,更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应当采纳的科学之举。  相似文献   

20.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命题。行政体制起源于古希腊政体,尤其是在民主共和的政体中形成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和职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成为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它直接为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体制所继承。然而,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当代中国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行政体制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作出了新阐释和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