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在全球得到广泛回应,不乏对其可测量性、可操作性、生效条件、适用范围的质疑,并存在误读和滥用。软实力理论对国家实力中文化等因素的强调,对中国等文化资源深厚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需认识到,奈的软实力理论着眼于美国在战略收缩背景下如何维系全球领导权,中国则面临不同的语境与诉求,需接入符合自身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本土思考框架,规避可能面对的"话语陷阱",形成独立可行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路径,尤其是要契合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中国学界广泛展开了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对话与建设,与文化领域的各种实践同步展示了中国对软实力理论的本土诠释与超越,也推动了文化安全议题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安全体系的重要关注。基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与未来发展目标,基于一种面向未来的"务实、自信、开放、多元"的"文化安全观",推进以文化传统、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安全为内核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外来文化影响、保持文化独立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2.
《外交评论》2017,(1):64-82
中国对区域性国际组织安全合作的参与不断扩大和提升,陆续提出关于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太安全合作新架构"以及"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伙伴"等新倡议。在参与区域多边安全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基本理念与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也具有广泛的适用前景。但随着国际格局、全球安全形势以及区域组织安全角色的变化,中国模式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日益显现,有必要在坚持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探讨新的路径与空间。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参与区域组织安全合作的基本模式及其适用前景,并就未来中国参与区域多边安全合作的战略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文化安全形势不断得到改善,但又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为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我国应尽快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积极构建具有中国因素的国际认同文化,积极提升国家软实力,坚持在包容的基础上敢于进行文化斗争,切实掌握互联网舆论主导权,积极推动国际文化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当今我国的文化安全已经上升到同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主要受到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国内三大文化市场存在的缺点和劣势影响,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一方面必须要坚持中国文化的根基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另一方面还要在吸收和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做到合理扬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生态平衡的格局,以达到中西方文化的共赢。  相似文献   

5.
试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世纪之交的“新国家安全观”中,文化安全的地位已日益凸现。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特殊作用在于:文化的强大可以提高国家安全度;文化的国际交流可以为国家争取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世纪之交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与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与扩张;二是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着困境。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的途径:从战略高度制定文化安全目标;从体制高度审视文化安全机制;从观念高度增强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6.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把世界带入一场深重的全面经济危机之中,2009年之后全球经济放缓,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尽管国际安全格局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没有发生转折性变化,但是从国际安全结构的视角来看,维持现有国际安全格局的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目前国际安全态势。国际安全结构是指不同地区层次的各个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国际安全领域内形成的生存与发展状态,是一个融合了地区结构、内容结构与主体结构的三维复合体。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安全结构发生新的变化,表现在:国际安全地区结构多元,多种力量角逐世界格局;国际安全内容结构多样,传统安全势头加剧发展;非传统安全日益复杂,更加依赖国内政治保障;金融安全问题形成溢出效应,经济政治领域不稳定局面加剧;国际安全主体结构多层,行为体之间相互制约性增强。国际安全结构的这些变化表明,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地区性安全与全球性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等问题结合得日益紧密。严峻的国际安全格局发展态势需要中国准确定位国家安全战略,有效地处理与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安全关系,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培育应对安全威胁的国家结构性安全能力,更好地处理国际安全事务;广泛参与国际安全战略合作,尊重国际公约与国际规则,坚持国家利益,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给国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只有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出发,采取全方位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抵御国际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强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8.
国际安全的实质是共同安全,有赖于国际社会在安全观念和安全战略上的基本共识。由于20世纪纪以来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及其文化多样性,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巨大变革,尤其是民族主义与大众政治的兴盏、超级强权的出现及其意识形态对立,此种共识或价值基础已相当“稀薄”。在战略文化上,存在着对抗型与合作型的差别;在安全观念上,存在着对国家安全、国际安全或全球安全的不同价值偏重;在安全策略上,存在着霸权、均势与制度等模式的竞争。而避免重大战争、维护国际体系稳定与各国独立生存仍然是国际安全的首要目标;促进经济正义以避免国际经济秩序失衡所衍生的国际国内冲突、应对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正成为新的难题。在安全相互依赖的时代,国际社会必须重建共识,奉行以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为价值导向的、真正的“国际安全战略”,否则将难以摆脱纯粹自助与竞争型“国家安全战略”所造成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不断增多,西方文化的"润物无声"的渗透和扩张,使我们的文化安全问题受到极大的威胁,面临重大的挑战。为此,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通过加强文化立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与文化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以此维护文化安全,构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切实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安全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中的地位与作用愈益显得重要。西方发达国家正以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为后盾,凭借多种手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加紧实施文化扩张战略,中国的文化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已成为构建中国文化安全战略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认识和解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对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战略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国家电视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向度。对国内而言,电视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不仅促进了人的社会化,也导致了各种偏见的形成,并进而影响到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对国际来讲,电视是展示本国的窗口,既塑造了国家形象,也可能强化了刻板印象。当前媒介帝国主义更是直接威胁到国家的文化版图和文化主权,因此应把电视文化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全球公域"系指主权国家管辖之外的人类共有资源、区域与领域。全球公域战略是北约为顺应国际安全形势变化所推出的重要举措,也是其为促进自身转型所采取的关键步骤。在全球公域战略新语境下,北约在继承后冷战时期以"进攻性防御"、"全球性防御"和"预防性防御"为逻辑主线的理念前提下,进一步扬弃创新,继而形成以"综合安全"、"相对安全"与"合作安全"为思想内核的安全新理念。在新战略、新理念的指导下,北约充分动员一切可用的军事和民用资源,审慎而有选择地将有限的力量部署在国际海洋、国际空域、外太空与网络空间等不为任何主权国家所有而全人类安全与繁荣所系之域,以保障其成员国的安全利益与战略优势。面对北约"合作加防范"双轨制全球公域战略,中国宜积极回应、力促合作,同时树立防范意识、加快自身能力建设,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与北约携手为全球公域安全治理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学术信息     
卷平冈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6):8+16+63+70+78+111
《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出版广东商学院思想理论教学部教授吴琦的专著《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2011年7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首先深入考察了意识形态的概念、历史演变及其特点、结构与功能,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王伟光的《恐怖主义.国家安全与反恐战略》2011年7月由时社出版。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之一,该书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了恐怖主义与反恐中对恐怖主义的界定、恐怖主义的安全化、恐怖主义现状与特征及其演变趋势、世界反恐实践与式、中国的反恐战略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书中既有对恐怖主义的定性和理论层次的分析,于大量统计数据的定量化实证分析,在此严谨的方法论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的反恐政策,提出了鉴的反恐战略方面的思路。该书所指的国家安全主要指国家免遭暴力的威胁,这种威胁既可能指生存的损害,即一些学者所说的存在性威胁,也可能指暴力对国家的强制,即暴力的行为体试图力迫使国家改变行为或意图。(卷平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少将杨毅在《拓展战略思维制定合理的安全战略方针和原视野》2011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把我国提前推到了国际舞台的中求我们把有效地塑造积极有利的外部环境作为我国安全战略方针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当前特点和新任务,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方针应是"积极预防、主动营造、有效控制、全力化解全战略目标及相应的安全战略方针,需要确定国家安全战略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内为主、独立自主、顺势而为、以迂为直、统筹兼顾、合作共赢。(卷平军外国语学院讲师孙伟春在《普京国家安全思想的国家实用主义特质》(《理论界》2011年第10期)为:普京将实用主义作为其国家安全运行的基本逻辑,强调国家安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实用和京这种实用主义思想表现为:以国家这个个体实践的眼光来看俄罗斯国家安全这幅多元化的图家安全实际为坐标、以解决国家安全问题为目的。作为一个清醒的实用主义者,普京强调以国实践的主体,突出国家探求国家安全真理应有的作用、权利和责任,其所有的国家安全行为都心,就是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的实际利益,并成为其国家安全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论基础。由此看来,安全最根本和最核心的方法就是注重独立自主的安全思考和探索。有效用的国家安全政策才是的,不是去看国家安全中最先的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要看国家安全最后的收获、实。志娟、贾友军发表于《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的文章《近5年来国内学术界关安全问题研究综述》认为,目前,学术界对文化安全概念的界定主要有四个。1.文化安全是哲学:文化安全是指对文化主体生存权利、生存方式、文化成果的认同、尊重和保护,是对人类文化生展水平和进步程度的一种反映,是指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合法生存和合理发展。2.文化安史范畴:文化安全的实质性内容,是在民族生存的全球性框架内对其相互关系的一种表达。3.文是政治范畴:文化安全体现的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坏和颠覆,其话语前提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安全,而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安全势必关系到这个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安全和政治制度安全。4.文化安全是国际关系范畴:文化安全的主体是民族国家文化安全的深层原因是国家间的文化利益矛盾,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来源首先是存在文化扩化渗透的国家,因此,国家文化安全属于国际关系的范畴。实际上,文化安全是个综合性的复杂: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政治的又是文化的,既是社会的又是民族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不是一维的,而是复合的;不仅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价值,还是一种理念。(卷平冈)"第二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货币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召开2011年11月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北京大学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货币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学术期刊、报纸的编辑、记者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欧元区国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国际货币体系酝酿改革、货币问题给予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格局的影响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本次会议围绕"货币政治与国际关系"这一主题设置了四个议题的大会发言与自由讨论:世界形势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货币体系与货币政治、货币国际化与新兴经济体崛起、债务危机与世界格局。会上,众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四个议题做了精彩的大会发言,主要有: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黄仁伟的"国际货币体系重建与国际霸权转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杨力的"从以邻为壑的博弈困境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湘穗的"币缘政治: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未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晓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与G20的作用"、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林宏宇的"货币权力与地缘政治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保建云的"新国际货币体系构建中的大国间货币博弈及人民币国际化方向——理论解释及动态模型"、中国银行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谭雅玲的"独特的危机形式与远见的国际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丁一凡的"欧洲债务危机的美国根源"、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士铨的"欧债危机性质的分析"等。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陶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宇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教授王正毅分别致辞并作了点评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安全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西方发达国家正以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为后盾,凭借多种手段对中国实施文化扩张战略,中国的文化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已成为构建中国文化安全战略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认识和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对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战略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利益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国家发展和对外政策的思想基础,历来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文化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国际政治关系中,国家的文化利益不仅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利益的文化存在形态和运动样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安全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和威胁。为此,必须以国家利益的视角来审视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树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前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强化全员安全意识,规范全员安全行为,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加强基础管理和源头治理,是建设动态安全文化的重要环节。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实施安全文化战略,是企业实现本质安全、长效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源 《理论前沿》2004,(14):16-17
国家文化安全状况由国家文化力和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共同决定,当前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是抓住四个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实施"文化立市、文化强市"战略以来,文化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南宁市要充分利用和盘活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化品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开放的交流空间,拓宽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提高文化竞争力,全面推进南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主体性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古今、中外文化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强调文化主体性意识,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力量整合,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充分发挥文化主体性作用,筑牢中华文化之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的引领作用,建构具有"中国气派"和"世界眼光"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20.
汤万文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文化安全》(载《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3期)中认为,在多元纷呈的文化格局之下,如果说文化安全的外部挑战来自于西方文化霸权主义,那么,文化部落主义则是来自于内部的挑战。所谓文化部落主义是指以文化相对主义为准则,过分强调一成不变地保存自身的固有文化,强调本民族文化的优越而忽略本民族文化可能存在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