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戈尔巴乔夫上台到苏共28大,苏联“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1885年3月至1987年11月),从戈尔巴乔夫接替去逝的前苏共中央总书记契尔年科成为苏共新领袖,到他应美国一位出版商之约,公开出版自己撰写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苏联“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思潮的兴起阶段。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是当代世界史的一件大事,它直接影响到冷战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变化发展,也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民主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意识形态因素之一。从列宁时代的孟什维克所主张的改良性质的民主社会主义,到戈尔巴乔夫所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都对苏联解体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吸取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抵制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泛滥。  相似文献   

3.
戈尔巴乔夫按照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建党思想对苏联共产党进行改革,使苏共在突如其来的转型中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改变了性质,最终失去了执政地位。在苏共亡党二十年之际,反思戈尔巴乔夫的建党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联共产党自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以来,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有许多重要失误。 (一)在党的指导思想方面,提出“多元化”,“放弃意识形态的垄断”,接受“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随着他的关于改革的“新思维”的推行,党的指导思想逐渐发生了演变。最初,为推进改革,苏共提出“解放思想”的口号。随着思想的解放,苏联人民的思  相似文献   

5.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新作《改革与新思维》,在1987年11月,以俄文和英文两种版本公开出版。全书集中阐述了他对苏联国内改革和当代世界形势特点和国际关系的“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在论述苏联国际问题的“新思维”方面,谈到了苏联与各国的关系。在提到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时,他说“苏联以坦率的自我批评精神评价了过去,并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在吸取苏联政治体制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总结思考建国三十年来政治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对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还需要在新世纪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针对苏联政治经济体制长期以来积累的种种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从政治体制改革入手,对民主集中制进行重新认识,试图矫正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随着改革步伐的推进,在其"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思想的指导下,戈尔巴乔夫民主化改革走向了极端,过分地强调了民主,否定了民主集中制,以致误入歧途。以苏为鉴,反思戈尔巴乔夫极端民主化改革的历史教训,对当前我国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戈尔巴乔夫十分强调苏联国内政策与国外政策的一致性及其相互联系,并对苏联过去的外交政策和实践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一、公开承认苏联过去外交政策和实践有严重错误和失误 1987年以来,戈尔巴乔夫多次在讲话、报告和著作中,公开承认苏联过去的对外政策和实践存在严重错误和失误。  相似文献   

9.
苏联问题的根子在政治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苏联改革政治体制的核心是解决公民与政权分离的问题,消除经济改革的障碍机制,为此,戈尔巴乔夫以列宁提出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为目标,试图通过全民选举苏维埃代表来实现公民与政权的结合,但实践的结果证明此路不通。本文分析了"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行不通的原因和造成的严重后果,总结了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最近,匈、波、南和苏联等国领导人以及思想理论界就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改革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其中主要有: 一、现阶段应从新的基础出发来看待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戈尔巴乔夫最近指出,70年  相似文献   

11.
苏联的成立对国际共运史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它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然而,经过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几代苏共领导人领导的改革,使苏联逐渐走向解体。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对其解体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吸取苏联东欧等国社会主义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科学定位中国政治发展历史方位,加强民主建设,着力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公民政治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较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渐进发展道路,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民主政治的进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东欧剧变的动因,10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在二战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对东欧各国的发展进程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不可能迅速取得政权,没有苏联,东欧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尝试不致被扼杀;没有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西纳特拉主义,东欧的社会主义政权不致迅速倾塌,成也苏联,败也苏联,这就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14.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和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求,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面临的新挑战,是人民群众的公民权利意识与民主求普遍增强的新期待。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时代性、实践性和渐进性的有机统一。以党内民主引领和促进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戈尔巴乔夫认为,在列宁之后,十月革命形成的政治体制发生了严重变形,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原则被歪曲,苏维埃由人民政权变成了官僚主义体制的一个环节。他认为,苏联政治制度的不完善越来越阻碍着苏联社会的发展,不实行社会生活民主化,不恢复苏维埃这一人民政权机关的职能,就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因此,戈尔巴乔夫把恢复人民全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苏联不仅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而且对现代资本主义也进行了重新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构想和塑造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他们把这种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也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理论叫做“现代社会主义”。 (一)“现代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 1987年1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中央全会上正式提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的社会组织形式”。当时他认为,社会主义应当是“具有最先进的经济、最广泛的民主、最人道的崇高道德的社会”。此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雅科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30年代始,垄断、专制、封闭的斯大林模式导致苏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长期的僵化和落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台的戈尔巴乔夫采用公开化、民主化方式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根本的改革,反而加剧了苏联的解体。反思.苏联的教训,在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上,需要在体制、氛围和条件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苏联《政治自修》杂志1987年第4期刊载了法学博士Г·马里采夫写的《劳动集体的社会主义自治》一文。该文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发展基层民主自治有一定借鉴意义。现摘译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苏东剧变十余年来 ,我国理论界在研究苏联演变的性质、原因和教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但在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问题上 ,争议很大。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将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及当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进行对照 ,以未剧变国家为何没有步剧变国家后尘作为重要的参照系 ,比较这两种改革观之间的根本区别 ,论述为何苏联演变是苏联领导人彻底背离马列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苏联历史上的民族问题一直没有处理好 ,以致于这一因素在苏联演变中特别在苏联解体中起了重要作用。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与民族政策激化了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 ,使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抬头 ,并与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相互勾结。它们不仅演变了苏联 ,而且解散了联盟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