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舆情研究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研究的新领域,其中涉警网络舆情可强烈影响网络上下线间的互动行动。大众自媒体传媒时代下公安机关针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已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议程设置"。本文基于贝罗传播模式针对自媒体时代下的涉警网络舆情样本数据综合分析,从贝罗传播模式的基本要素"信源(S)、信息(M)、通道(C)、接收者(R)"思考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应对策略,以期开启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微信、微博、社群等自媒体用户平台逐渐成为涉警舆情传播的重要媒介,错综复杂的涉警舆情随时可能引发舆论危机。在自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如何积极、科学应对并及时处理好涉警舆情,对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治理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现状出发,找出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危机处置的难点,分析部分公安机关在应对涉警舆情中处置失当的表现及原因,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安机关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完善我国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微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在匿名机制下得以迅速传播,给公安机关的治理带来极大挑战。涉警网络舆情微传播具有快速性、互动性、持久性、难控性等特征。尽管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举措,但公安机关的应对实践并不能有效引导舆情的理性发展,仍旧存在认识上重视程度不够、资源上基本保障缺失、能力上研判引导不足、治理上理念方法滞后等问题。公安机关应转变管理思维,树立治理思维,在涉警网络舆情治理上,积极探索与新闻媒体、公司机构、社团组织、公民个人的合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群众利益诉求增多,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的复杂形势,公安机关要推进社会管理能力创新,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积极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具有突发性、传播性、破坏性和交互性的显著特点。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策略有:健全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构和队伍;加强互联网虚拟社会的服务和管理;运用"公安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系统",完善涉警网络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掌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涉警类社会热点事件频发,一旦引导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网络舆情危机。当前,公安机关政务微媒体在舆情应对中存在着应对意识滞后,引导资源分散,应对方法陈旧,运行维护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公安机关政务微媒体在舆情应对过程中,应优化应对理念,健全应对处置机制,提升应对管控能力,完善应对激励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完善公安机关政务微媒体运行机制,提升涉警舆情应对能力,发挥政务微媒体自身价值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面得到助力和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后真相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点,公安机关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涉警网络舆情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治理对策,但相关日常警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公安机关应从创新公安机关话语体系、打造公安机关政务新媒体、建立健全涉警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等方面加强涉警网络舆情治理工作,努力塑造公安机关公正、文明、值得信赖和无私奉献的社会形象,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时有发生。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具有突发性、传播性、破坏性和交互性等显著特点。因此,公安机关应及时掌握涉警网络舆情动态,运用"公安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系统",完善涉警网络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掌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针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应对,成为当前公安机关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公安机关对涉警网络舆情的处理既存在主观障碍,也存在客观障碍。网络陌生人社会规范缺失,“刻板成见”和心理压力都使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面临难题。应当注重从源头化解矛盾,并强化对公安机关舆情引导能力的培训,使其能在多元化意见传播中占据主动,妥善应对涉警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时代,新型媒介的迅猛发展使公众对涉警事件的舆情空间和表达权利得到进一步延伸和释放。这给公安机关涉警舆情的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公安机关存在舆情采集效率不高、舆情监测预警统一标准缺失、舆情信息研判技法相对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优化舆情信息管理机制、舆情干预机制和警媒合作机制,实现公安机关从封、删、堵的"舆情控制"工作模式向以沟通协作为导向的"舆情引导"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交媒体的普及促进了公民发声和维权,同时也使民警的行为放大,大数据时代警察对社交媒体舆论的公关能力仍需提高。社交媒体涉警舆情对公安工作是一把双刃剑,公安机关要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机会和优势,从完善舆情处理流程、探索信息传播规律、维护公安队伍形象、完善网络管控技术、强化公民舆论引导五个层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1.
在涉警网络舆情的潜伏期、高涨期和消退期,探究和分析每个阶段客观存在的、特征比较突出的网民心理,把握影响涉警网络舆情的网民心理效应,能够帮助公安机关准确掌握涉警网络舆情的动态,从而做好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体的崛起构建着涉警网络舆情生态。正面、负面或中性类型的舆情都与公安机关公信力相关联。当前公安机关公信力危机的主要症结在于自身建设不过硬和涉警网络舆情引导培育不到位两个方面。公安机关必须采取“软”“硬”兼施策略:既练好网下硬功夫,取信于民,又增强网上软实力,授信于众,稳步创建和提升涉警网络舆情中的公安机关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涉警舆情的特征、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民众表达各种意见、态度以及诉求的平台和载体,网络舆情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网络涉警舆情,对促进公安机关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网络涉警舆情传播的迅速广泛性、影响的强烈长久性和主体倾向性等特性也会给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何积极利用其正面影响、合理引导负面影响是公安机关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涉警网络舆情的出现对传统公安工作机制和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公安机关应加强研究,采取有效方法,积极应对,妥善解决涉警网络舆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涉警舆论安全是指涉警舆论的传播、引导和自我更新能力免受威胁和危害,是涉警舆论本身的安全,而非警察舆论安全或涉警舆情安全。涉警舆论的传播安全主要针对其中的积极因素。在涉警舆论的传播过程中,公安机关应大力开展涉警舆论传播能力建设:高度重视传播媒介;熟练运用传播策略。涉警舆论的引导安全主要针对其中的消极因素。在涉警舆论的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公安机关应主动参与舆论引导:增强涉警舆论塑造能力,坚持警务公开,发布正面信息;增强涉警舆论调控能力,引进舆情监测,坚持持续引导。涉警舆论的自我更新安全主要针对其动态变化。公安机关应运用舆论形成机制、舆论分析机制和舆论调整机制等,加强舆论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对涉警舆论开展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是新兴的新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向。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几何式扩散、公众参与性强、引燃点低等显著特征。自媒体舆论场深刻改变了网络舆情的生成和传播机制,公安机关引导网络舆情面临着资源、执法、制度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应转变思维,积极利用自媒体的传播优势,与媒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意见领袖协同合作,由管理转变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是指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所有媒体统称。在全媒体时代,媒体是维护警察形象的"助推器";是监督警察权力的"监视器";是警务活动负面效应的"放大器"。研究全媒体时代警媒关系,可以借鉴英国式的"共存共赢"经验、香港地区的"专门机构"经验、埃及式的"脸谱账号"经验。目前,我国警媒关系的现状有三个特点:一是公安机关对新媒体涉警舆情缺乏敏感性;二是公安机关应对媒体技巧有待提高;三是不同价值观导致警媒矛盾将长期存在。在全媒体时代发展警媒关系的策略主要有:第一,建立涉警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第二,加强公安机关应对媒体技巧训练;第三,与媒体在博弈中求得共存共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民围观拍摄警察执法有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同时存在着高位阶警察执法规范的缺失,涉密、涉隐私视频的不规范处理,网络对涉警舆情的不正当评价等法律问题。借鉴美国和德国关于公民拍摄警察执法行为的法律规制,明晰警察执法规范化标准,严格涉密、涉隐私的法律程序,完善网络涉警舆情的危机应对机制,促进警察队伍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涉警网络舆情频发,对伦理道德、传统文化、政府的公信力等造成了冲击。公民法治意识的觉醒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内在动因;警察执法不公或瑕疵是涉警网络舆情高发的主因。在舆情发展的进程中,网民质疑政府公信力的倾向性明显;网民对知情权的诉求强烈。公安机关要通过透明、公平公正执法,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增强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一旦发生涉警网络舆情,公安机关应以合作而非对抗的理念疏导舆情,迅速发表案件事实,有效缓解舆论压力,引导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20.
当前,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呈多发状态,主观方面的原因有公安机关对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滞后、决策部门应对危机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执行部门缺乏妥善处置的基本技巧、民警执法不规范现象比较突出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人民群众民主参政意识的增强、社会矛盾的叠加转移、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新闻法律的严重缺位等。减少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必须在公安机关与广大民警中牢固树立"处置不如预防"的理念,要系统地处理好正确决策、规范执法、谦逊行事、注重细节、及时报送、处理前置、主动出击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