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岛外撷英     
《海南人大》2012,(9):55-56
深圳拟立法处罚不文明行为近日,深圳市人大召开《深圳经济特区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论证会,组织市民代表、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对该条例的草案论证稿进行讨论。这部有可能成为全国首部市民行为规范法规的条例规定:拟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比如,两年内5次因不文明行为被处罚者加罚1000元,两年之内有10次不文明违法纪录者将被记入征信体系。在所有  相似文献   

2.
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是转变公民不正确的生态观念,提高公民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认知程度,帮助公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规范日常生态行为和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意识,提升其参与生态保护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厘清公民生态意识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提高教育实效性为目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探讨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生活化的内涵及脱离生活化的教育现状,明确公民生态意识生活化的实现路径,是新时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及生态文明教育的特殊任务,也是切实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养,助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5月9日《南国都市报》头版刊发了一则消息:海口交警开展"中国式过马路"专项整治首日,115名行人领"10元罚单",时尚女郎被罚爆粗口,注成被罚市民不理解,警方感叹难在树立意识。读完全文,深为椰城市民不文明行为不齿之余,很是感慨"海南文明大行动"所提五大目标之任重  相似文献   

4.
厦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长期重视文明建设的结果,是广大市民积极支持、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结果。厦门人民独特的家园认同感,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不断创新机制,宣传工作到位,重视投入,是重要的保障。厦门文明城市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推进厦门的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必须提升文明理念,培育城市文化个性和厦门精神,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文明行为上来。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明与市民的法律素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作用。一方面,城市的文明程度依赖于市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又能促进市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其中,市民的私法精神又是市民法律素质的核心要素,加强市民私法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将正义、公平、民主、秩序等诸多价值要素输入全体市民的头脑,从而真正促进城市的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促进政治意识文明的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监督,推动政治制度文明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促进政治行为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小议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公民意识的培育拓展了空间,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培育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和长期性。需要走出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并非是平面的线条所构成的,而是在社会物质实践生成过程中从三个层面的立体推进。即:在哲学之维上,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在政治经济学之维上,市民社会已经全面异化;在社会历史学之维上,市民社会是人类历史的基础。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维视角下培育我国公民社会,核心是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重点是以人的主体性生成为导向消除异化,主旨是培养我国公民的自主意识和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9.
市民素质是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直接影响着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培育过硬的市民素质能够有效提升城市软实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江阴市着力提升市民素质,在市民思德教育、文化建设、学习型城市以及典范引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仍存在着公德意识不高、精神不振奋、社会融合不够、社会诚信度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既要教育引导,也要加强监管、奖惩结合,还要夯实根基、完善制度,从而助推市民素质进一步健康有序提升,以市民素质带动江阴城市软实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我国在新常态下市民生态意识所必须具备的理念:生态平等的新价值观、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新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资源观及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新经济观。分析了现阶段福州市民的生态意识已不适应新常态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提升福州市民生态意识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的重要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整体上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出内在要求并保证其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从具体途径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强化"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意识文明、加强政治制度文明建设以及规范政治行为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三个层面上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挥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观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当代青年在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等方面存在知行不一等问题,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在此方面共青团承担着重要责任,只有通过理论教育、实践引导和环境营造等方式加强对青年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才能使青年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13.
民国以来,在京津市民的物质生活中,出现了"西化"现象。该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因为它是近代西方文明的"衍生物",伴随着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的入侵而传入;其次,京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经济特点,促进了京津市民物质生活的西化。第三是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以及留洋人士的榜样效应起到了一定作用;最后西方事物本身的一些优点也助长了它的传播。这种"西化"现象,体现在衣着时尚、饮食喜好、居家摆设、出行工具等多个方面。考察该现象可以发现,京津市民物质生活的"西化"速度比较快,程度比较高,并呈现不平衡的特点。上述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在西方物质文化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民主法治意识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 ,南京市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大为增强 ,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如部分市民对宪法和国家制度的认识不到位 ,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不牢固 ,法治观念不太清晰 ,极少数市民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独特性还缺乏正确认识等等 ,因此 ,必须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 ,积极引导市民进行实践锻炼 ,以进一步提高南京市民的民主法治意识 ,为南京市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政治文明是人类的政治创造 ,是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有机整体。在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中 ,每一个部分都有体现其内在精神的可称之为灵魂的因素。具体而言 ,政治意识文明之魂是“有容” ,政治制度文明之魂是“有衡” ,政治行为文明之魂是“有序”。政治文明就是由这些因素凝结而成的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  相似文献   

16.
郑州是中原地区的龙头城市.郑州城市建设,对中原城市群的建设起着领航和表率作用.郑州城市建设,必须选择生态城市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搞好城市建设规划;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化建设;完善生态城市的环境管理手段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民精神是南京市实现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宏观目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系统工程。塑造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必须着力构建和创新市民精神的培育体系。因此,应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构筑开放型文化体系,以公民意识为核心构筑守法诚信体系,以制度创新为保证构筑创业创新体系,以市民个体道德为依托构筑城市道德养成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实施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宪法实施制度的缺陷造成的,宪法意识的缺失也是阻碍宪法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不发达的背景下,通过宪法宣传,宪法意识的培育,用宪法原则凝聚人心,形成社会共识,建立共同的信仰,并逐步完善保障宪法实施的各项制度,是现阶段宪法实施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成熟的市民社会-宪政与法治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市民社会和民主宪政与法治精神紧密相联。市民社会培育了宪政文化 ,蕴育了法治精神 ,形成了社会权力 ,消解了国家压力。因此 ,宪政与法治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作者指出 ,中国历史上市民社会的缺失和现实中市民社会的不成熟是中国难以实现宪政与法治的根本症结。因此 ,中国建立宪政之途和走向法治之路就是培育和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为了加快中国市民社会的成熟 ,以为宪政与法治铺垫基石 ,文章强调 :应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市场化、加强政治民主化和权力监督、推动社会利益分散化和利益多元化以及推动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产权关系不明、政府职能转变不力、公民意识缺失是中国市民社会构建中存在的三大现实制约因素。要在我国顺利培育起完善的市民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