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是当前农村扶贫的主战场。2017年,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重点转向深度贫困地区,制定一系列促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推动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在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深度贫困地区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研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度贫困问题的论述,是中央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的新认识、新成果,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委关于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坚  相似文献   

3.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国贫困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深度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板,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深度贫困的实质就是绝对贫困,具有"两高、一低、一差、三重"的特征,有特殊的形成原因。基于嵌入性理论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政治嵌入、经济嵌入、文化嵌入和认知嵌入的分析框架,从嵌入的现实性、可能性和目的性三方面厘清深度贫困地区的嵌入逻辑。基于深度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应坚持政治嵌入、经济嵌入、文化嵌入和认知嵌入"四位一体"的嵌入路径。  相似文献   

4.
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关之年,也是云南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的关键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是短板,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云南高质量脱贫,是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这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标志着精准扶  相似文献   

6.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9年脱贫攻坚的成绩做出了令人鼓舞的评价,认为是"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同时对2020年做出了明确要求:"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和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决胜脱贫攻坚、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劲动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将思想、行动自觉统一到党中央对全国脱贫攻坚的新判断、新部署上来,坚持精准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  相似文献   

8.
构建防止返贫和分类稳定预警帮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昆明市2019年完成剩余5568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在全省率先消除了区域性贫困、解决了绝对性贫困问题。针对脱贫基础不牢、"造血"能力不强、突发因病因灾、养老婚嫁等因素导致返贫和新增贫困的风险,昆明市拓展"五色卡"精准识别作用,构建防止返贫预警机制,将提升脱贫成果与防止返贫、短期见效和长期保持相结合,锁定收入在5000元以下农户,开展"两摸底一调查"和"回头看"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6月23日,习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八条要求,守住"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习总书记强调的"两不愁、三保障",是指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众所周知,"西北缺水、西南缺土、青藏高原缺积温"这个"国情",决定了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  相似文献   

10.
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脱贫不仅要实现物质脱贫,更要注重精神脱贫,以精神帮扶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既能够加快贫困人口脱贫,又能够对脱贫攻坚战进行固本培元。精神贫困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导致的,就贫困人员内部因素而言,需通过“扶志”调动贫困人员脱贫的积极性,同时开展“扶智”工作以提高他们自身的脱贫能力,以此切断贫穷的根源;就外部因素而言,需要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并加快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以此为贫困群众脱贫营造积极健康的脱贫氛围。内因与外因的结合,才能使贫困人民真正实现脱贫,不再返贫。这一举措不仅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为全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与贫困进行伟大斗争,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当前,凉山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贫弱、生态环境脆弱、社会文化积弱的"四弱"难题,必须强化基础保障,聚力产业扶贫攻坚,攻坚克难,综合施策,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
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让环京津贫困地区在协同发展中实现脱贫,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近些年"环京津贫困带"不仅未能缩小与京津周边郊县的贫富差距,反而愈加落后。针对环京津贫困地区在协同发展中实现脱贫,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能力贫困、意识贫困等深度贫困群体。群众的意识贫困主要是由于信息闭塞,传统意识浓厚,信心不足,奋斗精神不强,方向迷茫,责任意识缺乏等原因造成的。扶贫应针对群众意识贫困的不同原因,通过精神"输血",把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注重在行动上组织,激活贫困户脱贫的能动性,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走出帮扶时脱贫、不帮扶时再度返贫的恶性循坏。把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脱贫氛围,确保整体脱贫,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正>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健康来凤"建设的重要基础。来凤县委、县政府主动担当、大胆作为,已专门出台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确保贫困对象按期脱贫,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源头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破解深度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标志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央发出了向深度贫困"总攻"的"动员令",省委、市委吹响了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的"冲锋号",县乡组织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相似文献   

16.
“内源动力”是摆脱贫困的内因,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是精准脱贫的决定因素,精准扶贫方略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贫困区及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而推进实施的。川西藏区M市的精准扶贫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地区内生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但仍然存在着对村庄自主性和村民自主性的挤压。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从人才、产业、村庄共同体以及村民主体性等方面探索该地区能够迈向内生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和条件,激发村庄和村民内生发展的动力,推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给贫困群众一个稳定增收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使其通过参与有组织的现代化生产劳动,促进思想蜕变,将向往富裕生活的愿望,转化为自身努力实现的劳动,达成"有尊严脱贫,脱贫不返贫"目标。勉县在脱贫攻坚中通过组织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贫困人口向产业工人的转变,既为贫困群众找到了稳定增收的路子,又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人力支撑。这是勉县就业扶贫工作的重要收获,更是推进就地就近就业所应秉持的核心理念。笔者以勉县近年来建设扶贫车间就业、县域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分析就地就近就业在脱贫攻坚中促进增收的重要性,并提出进一步推进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成立95年来,坚持不懈地领导人民消除贫困,我国减贫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三五"时期,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仍然是我党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提高脱贫攻坚战成效,要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即脱贫目标要精确,扶贫对象要精确,扶贫脱贫主体要精准,扶贫举措要精准,有序退出要精确。要多措多举,在扶贫工作各个环节,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是: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发展根基;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脱贫发展引擎;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筑牢脱贫发展防线;深化贫困地区结构性改革,增强脱贫发展能力;弘扬自力更生奋斗进取精神,激发脱贫发展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脱贫攻坚,云南深度贫困地区成果丰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在推进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集群发展不充分、创新创业人才缺乏等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是国家实施扶贫战略的一个分界点,2020年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整体性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我国贫困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即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会有贫困人口的存在,还是会存在相对性、结构性、集中性的贫困问题.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完成后,后扶贫时代的贫困问题治理还将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分析后扶贫时代的防止返贫体制机制,对后扶贫时代的贫困问题治理提出治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