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禁毒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打击处理不力、禁毒社会化程度不高、禁吸戒毒经费严重不足、禁毒专业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遏制毒情蔓延必须提高禁毒知识普及率、毒品案件侦破率、吸毒人员的戒断率 ,加强禁毒基础工作和专业队伍建设 ,实行全社会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毒品问题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传统毒品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与此同时,以化学合成兴奋剂、致幻剂类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却迅猛增长,对我国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构成巨大威胁,成为我国打击毒品犯罪的新重点。河北省新型毒品主要有四个特点:贩毒活动多发高发,吸毒人群不断扩大,非法种植屡禁不止等。禁毒工作预防是基础,应从加大预防宣传力度、增强民警工作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方面治理我省毒情,为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治安形势。  相似文献   

3.
毒品违法犯罪最终都是围绕着毒品消费(吸毒)而展开的,吸毒既是毒品违法犯罪的一种,又是包括毒品违法犯罪在内的其他违法犯罪发展蔓延的重要推手。当前我国的吸毒人员以无业的男性青少年为主,吸食毒品类型以传统毒品为主,但吸食新型毒品现象发展蔓延迅速;诱发吸毒原因十分复杂,有习惯因素,也有误信其助兴、减肥、提神、治病等功效的因素;预防和控制吸毒是当前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加大宣传和打击管控力度及强化社区帮教、加大禁毒科技投入等多策并举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毒品祸国殃民,但何以屡禁不绝?一、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失去了预防毒品的最佳时机。二、立法工作滞后,已有的法律法规强度不够,未能起到警示社会、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三、禁毒力量薄弱,打击手段单一,堵不胜堵,防不胜防,国内外贩毒分子避关绕道贩毒活动猖獗。 对策:一、各级领导必须端正禁毒斗争的指导思想,吸取教训,痛下决心,从根本上入手解决毒品问题。二、建立完善的禁毒体系,党政军齐抓共管,军警民联合禁毒,实施有效的立体打击,坚决拒毒于国门之外。三、进一步完善禁毒法规体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全面遏制毒品犯罪急剧上升势头。四、扩大戒毒康复场所,把戒毒办成产业、遣散吸毒“高危人群”,减少毒品需求和新生吸毒人员的增长,从根本上防止吸毒和艾滋病毒的双向扩散。  相似文献   

5.
从1997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禁毒工作会议上获悉,1991年至1996年全国共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23万多起,查获毒品违法犯罪人员32万多名,缴获海洛因2.1万公斤,鸦片1.2万公斤;逮捕毒品犯罪分子6.5万人,依法判处刑罚的4.9万人。通过打击毒品犯罪,当前,我国毒品毒害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但是,毒品禁而不止,吸毒现象死灰复燃,且愈演愈烈,因吸、贩毒而诱发的刑事、治安案件逐年增加。吸毒人员参与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十  相似文献   

6.
吸毒群体不断扩大 ,成员构成复杂 ,社会危害性大 ,并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吸毒群体形成的原因复杂 ,禁毒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大宣传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 ,加强戒毒建设和跟踪服务等  相似文献   

7.
新型毒品“K“粉的蔓延原因及遏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毒品“K”粉的发展蔓延不仅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破坏了社会稳定,遏制新型毒品的蔓延刻不容缓。当前,吸食“K”粉案件不断蔓延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特点是以群体吸食为主、低龄化趋势明显、无正当职业居多、隐蔽性强和“K”粉来源地较复杂等。遏制“K”粉蔓延必须完善禁毒工作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吸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在堵源截流、坚决铲除娱乐场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加强禁毒宣传力度和禁毒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前云南省毒品形势依然严峻,禁毒工作压力加大,境内外毒情继续恶化;毒品需求急剧膨胀;境外罂粟种植反弹,合成毒品生产增长,易制毒物品需求增大;传统毒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的毒品问题又逐步凸显。面对禁毒斗争的新形势、新变化,云南省禁毒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禁毒人民战争为主线,以创建"无毒社区"为载体,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禁毒工作,以遏制毒品违法犯罪的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9.
当前,毒品犯罪活动得到了一定遏制,但禁毒工作还存在执法打击、体制机制、侦查手段、戒毒工作等方面的缺陷,应该从落实禁毒责任制、实现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铲除毒品消费市场、加强禁毒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打击毒品犯罪的治理方略,确保禁毒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保山公安传承和发扬“忠诚、担当、爱民、善战、争先”的保山禁毒精神,深化禁毒人民战争,狠抓毒品“堵源截流”工作,创新应用大数据禁毒模式,缴获了大量毒品,有力遏制“金三角”毒品渗透危害,禁毒工作取得新成效。缴毒数居全国、全省前列,吸毒人员复吸率降幅28.07%,新发现吸毒人员数下降47.51%,连续6年呈现下降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北美地区,加拿大全境以及美国的11个州的大麻全面合法化,其国内毒品形势也因此发生一些变化,并对其他国家造成了一定影响。大麻合法化导致吸毒人数上升、大麻蔓延的速度加快,并刺激国际毒品市场再度活跃,直接加大了各国治理毒品问题的难度。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国也受到一定影响。对此,应提高禁毒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正确认识大麻的毒品属性,做好禁吸工作,严密监控国际、国内毒情,科学预测大麻犯罪形势,加大打击大麻类毒品犯罪力度,全方位严防死守。  相似文献   

12.
毒品对我国“多头入境、全线渗透” ,吸毒人员增加 ,大宗贩毒增多 ,涉毒区域扩大 ,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面对毒品对我国危害有增无减的形势 ,继续很抓以云南为重点的堵源截流工作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 ,遏制毒品的流入和蔓延 ,加强跨境替代种植的国际合作 ,积极探索禁吸戒毒工作的新途径 ,是禁毒工作面临新挑战仍需加强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报的阶段性成果中,提出了遏制毒品犯罪的八项宏观对策建议:应将禁毒提升为重要国策;提高禁毒委的规格,进一步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下决心增加禁毒投入;搞好队伍建设,加大打击力度;推广包头经验,狠抓禁吸强戒工作;禁毒应与脱贫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搞好预防教育;进一步加强禁毒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严峻,传统毒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的毒品问题又逐步凸现。面对禁毒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四川省禁毒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禁毒人民战争为主线,以创建“无毒社区”为载体,以治理突出毒晶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禁毒工作,以遏制各类毒品违法犯罪的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云南省打击"金三角"地区毒品走私,遏制毒源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以根除毒源为战略突破口,遏制"金三角"毒品生产,整体推进禁毒人民战争;二是以堵源截流为重点,遏制"金三角"毒品渗透,重点推进禁毒人民战争;三是以禁吸戒毒为着力点,遏制"金三角"毒品消费市场,全力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四是以预防教育为本,遏制"金三角"毒品的危害,全面推进禁毒人民战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武汉市新型毒品违法犯罪蔓延迅速,多发于公共娱乐场所,且具有群体性。吸食人员以青少年为主,无业、低文化层次者居多;制贩新型毒品的犯罪主体以本地人为主。新型毒品发展蔓延的原因主要有:急速变革的社会环境为新型毒品的蔓延提供土壤;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宣传不够;现有法律法规滞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力度不大;娱乐场所自律与管理不严;巨大的利润空间促使毒贩铤而走险。因此,应广泛深入开展新型毒品危害教育,进一步加强禁毒基础工作,建立娱乐场所禁毒自律管理制度,加大新型毒品犯罪打击力度,建立执法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重新审视二十年缉毒工作的思路,发现“重毒轻人”和“重案轻人”的倾向十分严重,只有淡化缴毒数.坚持打击毒品犯罪的人员基础,坚持除恶务尽,斩草除根,方能有效遏制毒品犯罪活动。结合缉毒工作实践,抽强研究和改进禁毒立法,收集、运用情报,打击新型毒品犯罪工作,是掌握禁毒工作主动权、推动禁毒斗争健康发展十分紧迫和现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增多,而导致过境贩毒日益猖獗,毒品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面对这种形势,如何深入分析我国目前在禁毒、戒毒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强制戒毒这一戒毒方式,有效地遏制吸毒的发展蔓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毒品在中国大陆死灰复燃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扼制毒潮,先后成立了专业的禁毒队伍,建立了专门的禁毒机构,颁布了专门的禁毒法律、法规,展开了大规模的禁毒预防教育和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等,治理毒品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经过30多年的禁毒实践,吸毒人数仍然持续增加,毒品犯罪依然不断泛滥。事实证明,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树立“毒品短期内不能禁绝只能有效遏制”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的禁毒主题是要努力解决国内毒品消费问题,遏制毒品发展蔓延的势头。为此要提高全民禁毒意识,开展创建“无毒社区”以及加强堵源截流,深入开展重点整治工作和加强国际禁毒合作;建立完善的情报信息系统,实现缉毒队伍专业化,保障禁毒经费,加强禁毒立法,完善侦查取证制度,防范毒品洗钱行为以及运用高科技武装缉毒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