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冷战后日本政党体制转型的具体内涵,阐释其对日本对外政策的深刻影响:总保守化引发对外政策的右倾,推动了1990年代中后期日美同盟的强化,并导致对外政策偏重意识形态考量;自民党、民主党两大政党的对外政策不断趋同,二者在有关政策的实施路径与方式上存有分歧,且并不限于两党之间,还存于两党之内;自民党政权框架下对外政策决定的“政治主导”色彩整体上得到强化,但民主党政权的“政治主导”改革则对对外政策决定产生较多消极影响;内阁更迭,有利于对外政策的理性调整,虽不大可能极端改变对外政策的基本架构,但过度频繁的内阁更迭必将损害对外政策的实施,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日本政党体制转型能否顺应国际社会发展潮流,满足日本国家发展战略正确抉择的内在需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周暄明 《外交评论》2009,26(5):17-22
在全世界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背景下,H本发生了政权更迭,刚刚执政不久的民主党政权鸠山内阁将采用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正成为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政策也是考验民主党与鸠山内阁执政能力、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统治体系现在处于混乱状态.2007年在众议院和参议院中,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势力分布出现了变化,也即产生了“扭曲国会”,之后便经常出现“扭曲国会”的现象.因此从目前日本的政治体系出发,以“政权更替”为突破口,对日本国宪法采用的“议院内阁制”进行研究,同时考察“议院内阁制”和“国会运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政治参与"是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前提,同时"政治参与"是以人民参与国家权力为特征。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参与"的本质就是人民自己管理国家,掌握国家政权,实现当家作主。而在西方政治学中对于"政治参与"的界定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基本上都认为是公民或公民团体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也就是说在西方政治制度框架下"政治参与"仅仅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运用年鉴学派的长时段视角、结构功能理论,分析中国传统文武关系的政治面向的三角结构、控制军队的制度与技术。从提取社会资源充作军用、军队承担的社会经济职能等等方面,概括了传统文武关系的社会面向。最后从政权更替的暴力逻辑、中央与地方关系、文武关系的非制度化几个方面,分析了文武关系与政治变迁的宏观关系。  相似文献   

7.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政治层面的体现。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把民主看成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天然产物,孤立地看待社会主义民主,甚至把民主仅仅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严重忽视民主的实现形式,使我们在民主化进程中经历了曲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加快民主化进程,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取得了成效。推进民主化进程是21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自2009年鸠山政权执政以来,日本开启了民主党执政的新时代。鸠山内阁大幅调整日本对外政策,奉行"友爱"外交理念,推动中日关系一度回暖。但是其继任者菅直人首相上任后,由于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因素,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尤其是在中日钓鱼岛撞船风波以后,日本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导致中日关系跌到历史低点。日本对华外交态度的转变不仅对中日两国,更对整个东北亚安全局势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精辟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政党史上,政党的存在通常都是为了执政,不论是美国早期的共和党和联邦党抑或其后来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是以夺取政权并掌握政权为政党的首要行动目标的。英国在19世纪出现的辉格党和托利党也是以掌权为目的。这两党消亡后,代之而起的工党和保守党仍以掌权和夺权为其现实活动中心。直至20世纪中叶,世界有关各国时政党的产生与消亡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政权相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政党是政治党派,亦即以政权为目的的党派,即追逐政权之党。到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似乎不以政权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仅仅三年时间,拥有强大军事、经济力量的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被力量相对弱小的中国共产党迅速取而代之。究其因,民心向背乃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政党与国家政权、政治环境等的关系构成一国的政党制度。一般认为,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与其他政党的相互关系的制度。人们习惯于根据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相似文献   

13.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执政党只有具有并掌握足够的执政资源,才能够执掌政权和巩固政权。政治资源是执政资源的核心资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八十多年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积累了丰厚的政治资源,它包括:权力资源、公信资源、精神资源三大资源系统。我们党要明确自己所掌握的政治资源,充分利用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管理模式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抑制民间力量、道德治国三者相结合的统治方略,这种模式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更替并且不能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通常把过渡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称作“团结、教育、改造”政策。这一政策所指涉的知识分子包含着特定的政治属性,是指除革命知识分子之外的所有知识分子,通常称为旧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对于新生政权具有重要的价值。实施“团结、教育、改造”政策的过程就是培育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过程。这一政策蕴含着多种培育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模式。而通过实施这一政策,中共比较有效地培育起了知识分手对于新生政权的认同。但是,其中的群体压力模式则失之于粗暴,而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一统也影响了学术的独立。  相似文献   

16.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地了解和总结了边区和国统区抗日斗争的情况和经验之后提出来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调动了各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建设边区的积极性,加强了各级政权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提高了办事效率。它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里程碑,使党转变领导方式、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政权的作用,提高了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7.
政治录用是政治系统为了填充体系中的政治角色对社会成员或组织进行的选择与诱导。它主要包括两种政治角色的录用,一种是公民角色的录用;一种是精英角色的录用。政治录用的标准在形式上分为政治标准与专业标准两个类型,二者相互矛盾又缺一不可。对于国家政权来说,政治录用具有保持政治体系的稳定性、提升公民政治素质、社会价值导向和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的功能,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延续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是十九大的亮点之一。这一重大战略命题既顺应了当代国际政治文明最先进潮流,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内在诉求,无论是执政党自身建设,还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都呈现出高度的协调性。而亮点背后蕴含的学理意蕴则深刻指向最为关键的执政方式问题。政党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其在现代社会所发挥的建立国家政权、统摄国家建设的作用也当建基于政治领导与权威力量。因此,认识这种政治领导的内容和方式、执政所涉及的各种关系、把握政治领导的运行规则,则毋庸置疑地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逻辑所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政治参与是衡量民主的重要尺度。本文分析考察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为什么参与政治(动力机制)、怎样参与政治(方式)以及政治参与的发展程度等问题。边区农民的政治参与支持了对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有助于共产党实现广泛的社会动员,进一步推动了边区的民主化进程,也为边区广大农民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政治现代化就是争得国权、取得政权、拥有人权、掌有民权,即以实现国家独立、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公平正义为主要目标。我国政治现代化已实践了精英—大众互动的革命模式、大众运动模式和精英技术统治模式三种不同的战略路径,为我国政治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政治民主化和公平正义将是我国未来政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宪政民主框架下的大众政治参与模式将是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