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试论侵害他人权益之不当得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当得利制度旨在调整当事人之间财产权益不法移转和保有的事实 ,侵害他人权益之不当得利以权益保护为主要目标。文章从其判断、构成要件、与侵权行为的竞合、效力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指出不当得利应当坚持善意、恶意的区分。  相似文献   

2.
不当得利“没有法律根据”要件的证明责任问题在诉讼中经常引发争议。根据《民诉法解释》第91条确立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无论在给付不当得利还是权益侵害不当得利中,应由原告/受损人固定地对“没有法律根据”要件承担证明责任。在给付不当得利纠纷中,原告应主张并证明“没有法律根据”要件的基础事实,即作出给付行为的具体原因以及给付原因自始不存在或嗣后丧失的事由。这些待证事实内容明确、特定,不存在无法证明的困境。在权益侵害不当得利纠纷中,“没有法律根据”要件的基础事实与“侵害他人权益”要件的内容一致,通过证明“侵害他人权益”要件,原告对于“没有法律根据”要件基础事实的证明也就同时完成。由被告/ 受益人证明其受益有法律根据并没有改变证明责任的分配,只是使提供证据责任转移至被告。  相似文献   

3.
请求权有物上请求权(如所有权返还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之别,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属于债权请求权的范畴。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和其他请求权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涉及民法各项制度的功能体系,而且事关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在处理民事案件中作用的发挥。在传统民法理论上不当得利请求权为一种辅助性权利,和其他民法上的请求权不发  相似文献   

4.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损害.不当得利请求权是民法上一项重要的权利.在公法关系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受到利益的也可以成立不当得利请求权.在行政法的实践中,公法上的不当得利也日浙受到重视.本文将结合我国行政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台湾上的研究成果,对公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侵害他人人格权获得利润,本为现今之普遍现象。但是如何处置此种不当获益,乃民法上之重大课题。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0条对此设有较为周全之规定,但未言明该请求权之性质,对其适用恐嫌不妥。因此,以批判的观点检讨现行立法及学说的规定,认为其实质上是不法管理制度,并认为其适用范围仅限于人格权受侵害之财产损失,不及于精神损害。同时明确其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明确其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及权益侵害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关系,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不当得利作为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是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受损人享有民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该请求权属于债的请求权,具有独立性,和其他民事请求权存在发生竞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笔者仅就不当得利与其他几种常见的民事请求权是否发生竞合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损害的事实。不当得利为债产生的法律事实,构成民法上的基本制度。不当得利的法理并非仅为民法独占,它同样也可用于解决公法上的问题。公法上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与私法上的不当得利不同,主要表现在主体要件上。公法上不当得利的主要情形集中在税法、行政法和刑法领域。  相似文献   

8.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诉讼时效相对其它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比较复杂。为了正确的适用诉讼时效,首先应对不当得利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不当得利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一项法律事实,不当得利法律事实产生不当得利返还的法律效果,两者共同构成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从比较法的角度而言,两大法系在不当得利法律事实的构成要件上均规定了“被告获利”以及“原告受损”两个要件,只是在获利基础是否正当的构成要件上,大陆法系坚持一种笼统、抽象的概括式规定,而英美法则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不正当因素的具体情况.通过比较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做法,力图从解释论上对我国不当得利事实要件作出系统性解释,以更好地实现不当得利请求权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使得他人遭受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得利返还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之债的基本效力是受损人取得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但受益人并不是无条件负担原物返还或者价额偿还的义务,除法律规定情形外,受益人应当返还不当得利.应该在多大的范围内承担返还原物或者偿还的责任,取决于受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当得利的构成与受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无关.但不当得利的效力因受益人善意或者恶意有明显不同。绝大多数国家立法都区分善意与恶意以确定受益人的返还范围。就善意受领人设减轻责任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由于认识的不足,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管理审计代表了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是内部审计发展的较高层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管理改革创新逐步深入,传统的查账式内部审计应向管理审计转型。  相似文献   

12.
董洪运 《理论前沿》2002,(16):42-43
公共财政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基本类型和模式,首先,要以"公共性"的根本准则来规范和处理政府及其财政活动与市场的关系;其次,由于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作为政府直接活动的财政,还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制度的规范;再次,由于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财政作为维持市场秩序和保护市场效率的政府活动,必须力求其分配活动的公平、公正和效率.正是基于对公共财政的上述基本理解和认识,我们在近年来的财政工作中进行了如下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宫杰 《理论前沿》2001,(10):16-17
共产党员的党性 ,是由党的先进性质所决定的 ,它的基本点是确定不变的 ;同时 ,它又与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联系 ,反映时代的特征 ,在实践中丰富内涵。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 ,要体现时代的要求。”一、开拓创新是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鲜明特征的党性表现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其中最鲜明的特点 ,按照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概括 ,就是改革开放。这样一个时代特点 ,深刻地体现在党、国家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毫无疑问 ,也必然体现在共产党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那么 ,改…  相似文献   

14.
劫持者之所以实施劫持人质的行为,源自于他实现其某种需要的欲望.为使其欲望得到满足,劫持者一般都会向警方提出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大致可分为可考虑答应的与不可考虑答应的两大类.一般而言,对于劫持者提出的食物和饮料、香烟、用于治疗的药品、金钱、交通工具等要求,应将其视为可与劫持者建立互信与融洽关系的、一个潜在的、可资利用来解决人质事件的条件,可与之进行谈判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答应,但应通过讨价还价等策略加以应对.而对于劫持者提出的提供武器弹药、提供毒品、释放被关押的同伙等要求则不可答应,但从策略角度也要避免直接说"不",可通过条件置换、适当地使用"空头支票"等谈判策略灵活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高校报网融合发展与校园媒体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报网融合已成为校园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高校报网融合发展的条件已完全具备,高校报网的融合可以促进校报与网络两种资源的整合,两种媒体的优势互补。同时,高校报网融合对校园传播观念、新闻策划、人员设备等,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我国后期征地改革方向,即逐步缩小征地范围,以渐进的方式确立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利益地位。本文在回顾我国征地制度发展历程,分析《决定》对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影响的基础上,从基层工作实践出发,初步探讨了此项制度改革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本文在临境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学生成长之消极因素及当代中学生的成长需求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去年底召开的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世纪的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人民警察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即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众多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警民关系因为涉及社会治安和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而显得比较重要和敏感.尤其是当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管理模式从静态封闭型向动态开放型转换时,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失调和冲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起和谐的警民关系,公安机关才能进一步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根本上实现只要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为典型的古典证明责任的立足点在于实体法法律规范性质的分析,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历经德、日民事法学人的沉淀洗练,曾成为学界的通说。但是,法律要件分类说不但在规范分类、间接反证、主观举证责任分类标准等问题上难以理清各种理论纷争,而且其对于动态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转换以及与证明标准的关系缺乏必要的关注,也难以与现代民事诉讼的辩论主义、争点整理程序相协调。我国民事证明责任改革应当从"法律要件分类说"的迷思中走出,以"阶段的举证责任论"来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