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是指由政府出资,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在公安、法院等部门值班,免费为当事人即时提供法律咨询、指导、代理或其他法律服务的司法救济制度。设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的目的,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及时、专业、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援助服务。该制度起源于英国,目前已成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还处在试点阶段,与国外值班律师制度相比,在提供服务的即时性和无偿性,服务范围和对象的广泛性以及服务类型的多样性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制度性质、管理体制、服务场所和对象、服务专业类型与分工、服务便捷程度和制度规范程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现状及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法律援助是国家为特殊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设置的防护墙,为更加全面有效地提供刑事法律援助,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政府应建立援助公职律师队伍,彻底根除律师在工作中的经济顾虑,扩大援助适用阶段,将各阶段刑事法律援助的审批权赋予法律援助机构,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构的功能,制定统一的法律援助法律法规,规范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活动。  相似文献   

3.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和社会志愿人员,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作为政府的责任,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文章记录了北京市法律援助工作十余年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采取的混合型法律援助运作模式,解决了法律援助律师资源严重缺乏、法律援助需求难以满足等困难,保证了初创阶段我国法律援助事业的迅速发展。但由于体制、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也存在着办案质量难以保障,受援人缺少自主选择权等缺陷。在借鉴西方经验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我国应当采取以专职律师服务为主,以社会律师和其他服务主体服务为辅的法律援助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论英国法律援助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 法律援助制度概述无论在国内外 ,对于“法律援助”的内涵颇有争议 ,如有的认为“法律援助”是帮助弄清、避免、获得或者利用现有法律制度的一种司法制度。显然 ,这样界定“法律援助”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它不仅指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给当事人提供的法律服务 ,而且还包括非法律机构给当事人提供的有关帮助和支持 ,例如公民咨询局、工会以及专家咨询服务等等。而大多数学者认为 ,“法律援助”指的是由政府拨款组织律师服务机构 ,专门负责为那些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需要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而又无法承担昂贵的诉讼费用的公民 ,提供法律上、…  相似文献   

6.
社会援助是为贫、弱者提供免费、减费法律服务的一种救助。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以社会法律援助作为补充。从发展趋势上看,法律援助应从法律救助逐步过渡到兼有救助和福利双重性质的制度,并应不断扩大援助范围、增加援助内容、科学划定援助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法制化逐渐加强,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以政府责任为基点提供法律援助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当前需要国家与社会加以互动,充分地整合社会资源,如此既可以补充政府法律援助力量的不足,拓宽提供法律援助渠道,又可以使法律援助能够更多地向潜在的受援人延伸,发挥法律援助预防冲突的功能,扩展法律援助的延伸力。  相似文献   

8.
论北京市法律援助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旨在为符合条件的公民和其他社会主体,提供可以获得减收、免收或者缓收费用的法律服务的法律保障行为和制度.  相似文献   

9.
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制度是法律援助制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目前法律服务市场不很发达和法律援助需求日趋增长的状况下,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援助制度,促进法律援助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促进律师制度的完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政府公益性行为。其在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实中法律援助的实施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要整合资源,完善实施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最终构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实施新体制。  相似文献   

11.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切实得以实现.对于那些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各项诉讼费用的公民,无偿提供各种法律上的帮助.以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种法制度.原司法部部长肖扬指出,法律援助是国家的法律化、制度化的形式,为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或减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实际上是扶贫、扶弱、扶残,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中规定: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从以上概念不难看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于劳资纠纷而言,仅仅依靠政府的介入并不能有效地化解,亟需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到劳资纠纷治理中。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的工会,积极进行创新,可以借力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参与到劳资纠纷的治理中去。通过引入专业的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队的服务;搭建工会法律服务点,开展普法咨询活动;创新工会联调平台,参与劳资纠纷处理;借助"互联网+"提供全天候工会法律服务,取得较好效果。通过加强工会法律服务律师的专业化建设、健全工会法律服务律师的法治保障、提高工会法律服务律师治理参与度、完善工会法律服务律师的考核监管机制、增强工会法律服务律师的社会影响力等策略不断鼓励律师有效参与到工会法律服务中。  相似文献   

13.
充满希望的朝阳领域——大学生法律援助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法律援助组织为社会弱者提供法律援助,可以弥补我国法律援助资源的不足,为将来法律援助队伍储备优秀人才。然而,它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短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注册登记制度,规范管理体制,扩充人力资源,建立政府、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资金筹集体系以及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的“法律诊所”等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律师通过提供法律服务,一方面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另一方面为及时解决各种纠纷和冲突,化解矛盾,调解和密切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创立和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局面服务.律师职业的鲜明特点在于律师执业行为参与了法在利益冲突的平衡中实现分配的过程.也正因如此,律师执业行为对于法的公正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律师的社会责任.然而,律师职业的性质从根本上讲毕竟是服务性质.律师是基于委托人的授权以向委托人提供法律帮助的方式,介入到社会现实的利益分配过程中,并获取报酬的.在这里,律师职业服务对象的确定性导致了律师职业内在责任的产生,即律师执业行  相似文献   

15.
英国社区法律咨询服务,是英国法律援助制度之一的社区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法律服务委员会提供的专项资金支持下,社区法律咨询服务与独立的法律咨询组织和律师合作,为广大经济困难的英国居民提供丰富的、保密且独立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在我国加大法律援助宣传教育工作之际,十分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公职律师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法治实践和理论研讨,却欠缺一个较为系统的根据中国国情而有针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公职律师的概念、分类、特征等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和深入探讨,试图为我国公职律师制度寻找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基础理论定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法律援助经过近十多年得发展,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政府法律援助力量的不足,援助工作人员能力欠佳,提供法律援助渠道单一,受援人可能存在滥用法律资源等现象。严重阻碍了法律援助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从法律援助的正当性、现在存在的主 问题及完善的具体措施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途径。充分地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我国新时期法律援助的延伸力。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三分法”的社会观,律师社会责任的范围是被称之为第三部门的民间系统即公民社会,责任的对象是民间组织和其中的公民。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的现代化路径的国情特色,决定了律师社会责任的性质是对公民社会的政治责任。当下的中国律师业担负着维护公民社会的自主性,增强公民社会能动性以实现民主政治的崇高职责,建立以“社会法律援助、宣传普及法律、参与民间组织治理、律师建议报告、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为具体内容的行动体系是律师践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指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协会通过制度建设、标准建立、持续考核为律师社会责任运动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9.
浅谈设立政府律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立政府律师是当前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对政府律师的内涵、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考察了现行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工作的现状 ,指出在我国还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政府律师制度。建立政府律师制度不可操之过急。目前 ,设立政府律师 ,还面临一些制度和现实问题 ,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0.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法律服务,使其能够有效参与司法程序的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的权利主体是弱势群体,义务主体是国家,实施主体是政府,通过法律援助可以避免弱势群体权益实际上被排斥在司法保护之外。我国当下的法律援助制度面临专业力量匮乏、救济范围狭窄、责任和义务纠缠不清等现实困境和局限,亟需走出"困顿"和"迷茫"。法律援助制度的"觉醒"不仅需要通过立法的完善拓宽受案范围,明确国家责任,还要更新援助体制,健全经费保障和人员激励机制,着眼于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