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沉默权制度是一项旨在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刑事诉讼制度,它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为了顺应世界诉讼民主化的发展、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和切实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杜绝刑讯逼供的发生,在我国有必要确立沉默权制度.现今,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立法环境、思想观念、道德价值等方面的基础已经具备,中国也完全能够确立此项制度.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当前是否需要立法确立沉默权制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沉默权,国内观点及其理由各不相同。实行沉默权制度,其实质是法治国家对公民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护的体现之一。我国沉默权的确立是大势所趋,但并非势在必行。立法确立沉默权是相当简单的事情,但要落实沉默权则要有相应的观念、环境、机制和规则,从此点来讲,沉默权的确立尚需时间和努力。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和诉讼上的合目的性,并且在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得到了确认。但是,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上都不承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沉默权在中国社会“缺失”的原因极为复杂,最主要的有伦理价值的冲突、社会基础的原因及社会观念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刑事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当前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借鉴国外关于 刑事沉默权的经验,反思我国立法与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现状,在建构刑事沉默权规则的过 程中,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完善刑事诉讼法第93条,设置刑事沉默权配套性程序规 定。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与刑事诉讼的目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与刑诉目的建构存在密切的联系。一般说来 ,安全优先的目的建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高度的沉默权 :自由优先的目的建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或仅有有限的沉默权。我国安全优先的目的建构 ,决定了我国沉默权的有限性。我国沉默权制度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施行 ,并应设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不自证其罪 ,可以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的权利。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刑事诉讼立法上都规定了沉默权。采用沉默权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权。随着我国《宪法》的修正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也应该相应引进沉默权制度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是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的一种特权 ,即在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保持沉默 ,在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打破沉默 ,作有利于自己的陈述。也就是说 ,犯罪嫌疑人既享有在沉默与陈述之间进行选择的权利 ,又享有如何进行陈述的权利。不论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 ,沉默权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我国目前还未确立沉默权制度。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制国家 ,我国应当确立沉默权制度。因为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需要沉默权 ;沉默权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一项手段 ;确立沉默权制度符合国际潮流 ,也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在中国刑事诉讼的确立只是时日的问题。在我国宜从审查起诉阶段起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 ,因其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渐进型立法的一贯思路 ,也符合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模式的价值要求 ,且已具备基本的实施条件。在此基础上 ,笔者进一步提出了与沉默权配套措施的制定、修改与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刑讯逼供与沉默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刑讯逼供必须靠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解决,文章分析了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该问题规定上的缺陷,提出立法上应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沉默权     
沉默权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回答司法人员提问的诉讼权利,已被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性的法律文件确立为刑事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犯罪嫌疑人应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法律未赋予被控方沉默权。目前,法学界对在我国应否设立沉默权及其相关问题争议较大。本文阐述了沉默权的涵义、诉讼价值、适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作为国家权力代表的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拥有着相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由于控辩双方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使得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在实践中受到较大的侵犯和践踏。因此,应尽快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以及缩短羁押期限和保证控辩双方力量均衡等相关诉讼制度,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在刑事诉讼中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沉默权制度起源于17世纪英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司法人员的讯问可以保持沉默而不自证有罪的刑事诉讼权利。沉默权制度是英美法系中一个重要制度,在我国尚没有明确规定。赋予被告人沉默权是法制化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 ,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联合国的刑事司法准则把沉默权作为刑事司法的最低限度的保障之一。为顺应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大趋势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沉默权制度 ,要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 ,制定鼓励陈述的措施 ,建立非自愿陈述的排除规则 ,建立特定案件沉默权例外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立法中还没有沉默权制度,引入沉默权制度是大势所趋。建立沉默权制度有利于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基本人权的程序保障,促进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民主化,是履行国际法义务的需要,也是树立公众对刑事程序的信心,维持刑事程序正常运作的现实需要。在此情形下,我国侦查工作应有的应对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来自警察和法庭的讯问,有拒绝回答和保持沉默的权利。我国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被告人没有证明自己有罪的举证责任,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犯罪嫌疑人仍有"如实回答"的义务,继续"坦白从宽"政策,鼓励犯罪嫌疑人坦白。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实行的是有限度的默示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沉默权与坦白从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诉讼价值的角度考量沉默权和坦白从宽之间的关系 ,统一性是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 ,二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基础和因素 :同为人权内容 ,都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是二者的共同基础 ;益于获取真实口供是二者共有的因素。其二 ,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放弃沉默权 ,其陈述便可作为合法证据使用 ,此时沉默权转化为坦白 ;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愿坦白时 ,司法人员应尊重其陈述选择自由 ,此时坦白转化为沉默权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长期被我国刑事立法忽视的主要原因是渊源于宗教赎罪观和国家本位主义的自我归罪原则的影响.作为沉默权的对立物,自我归罪原则忽视了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要有效地克服这一弊端,必须确立沉默权制度,这不仅是人性与人道的社会伦理和个人本位的市民社会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定罪量刑行为化和司法程序正义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8.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自卫权 ,人格尊严权 ,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 ,是一项被现代法治国家普遍认可的权利。沉默权在被告人权利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是一种优先于其它权利的权利 ,是其它权利得以充分实现的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通过赋予被告人沉默权,使其在辩护的策略和技巧上多层选择的余地,能够增强其与控方相抗衡的能力。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的目的不是鼓励他们保持沉默,而是为了避免刑讯逼供、强迫供述和暴力取证等;而法律鼓励、引导多数真正的罪犯做有罪供述,通过辩诉交易、简化审理程序等制度分化、瓦解犯罪,以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是现代法制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所在。沉默权在西方就是一项充满争议的制度,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应否引进沉默权原则,更是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之争。我国应当确立有限沉默权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