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的异化把人类生存发展的多种需求都归结为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也成为物质需求的形式,人变成了消费动物。被资本制造和刺激而无限膨胀的物欲推动无节制的社会生产,通过破坏和毁灭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也在破坏和毁灭人类自身。所以,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时,必须改造人的需要。通过消除人的物化、异化,才能使人类对整个社会生活和生产作出自主与自觉的调控,实现自我克制、自我超越,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唯物史观这一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准确把握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内涵与关系,是我们深刻把握党的自我革命作为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与改造主观世界的革命十分重要且必要,但必须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即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离不开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党的自我革命也离不开社会革命。这也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加强自身建设、在实践中解决中国问题的一条根本经验。正是因为有这种依靠自我革命精神进行自我纠错、加强自身建设的政治自觉,我们才团结带领人民相继完成了一系列伟大社会革命。质言之,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写照,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政治密码。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立法的无奈和困惑 ,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以往价值理念、人类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反思 ,于是在反思和批判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基础上 ,形成了以自然的固有权利为价值观的环境伦理学和生态价值观念 ,并使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现代环境法具有整体的生态伦理基础和生态价值观 ,从而使现代环境法实现“革命性的价值变迁” ,促使人们更加自主、自觉地承担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实现人类与资源、环境的持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与传统节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在本世纪之初,他生前的最后几年,大声疾呼国人要有“文化自觉”。这一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概念,在胡锦涛的十七大报告中,不仅被接纳和采用,而且增加了文化“主动”。他讲:“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觉”是一种文化观念的更新与升华,文化“主动”则是一种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有了观念与行动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同情或厌恶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包含五个方面:政治价值在于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造就政治人才、和谐政治关系;经济价值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劳动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文化价值在于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生态价值在于教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平衡生态关系;管理价值在于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自身功能的发挥来实现社会管理并满足个体自我约束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论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理论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基石——两种生产,即人们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两种生产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基础,人类就不可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同时,人口是经济活动过程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一定数量、质量结构的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也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在人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言层面上人类生存的反思性自我理解,无疑是对人类生存之真理性存在的澄明,也是对实践智慧内含“善”(自由、理性)的规范设定。实践哲学关注共同的问题域,即现实人类的生命活动、生存本身等主题。着力论证实践造就人,发展人,提高人,并以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因之攸关一切生命活动的存续和发展,且最终影响人类其身,故提出关于全面反思人类活动的生存旨趣及行为导向,亦不无就社会文明在极力倡导终极关怀的趋势以及应自觉履行起一种神圣的道德责任使然。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是自我在认知和体悟人类文明时,选择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实体性文化,达到思想上"心安理得"的本真状态,是自我意识对文化形而上的选择与追寻的展开过程中的思想的觉悟与觉醒。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现代性"在受资本逻辑和商品拜物教等魅惑下,使自我和对象性的文化闹剧不断上演着,在反观有自知之明的人类文化思想进程中,主体性视阈下反思文化自觉就显得尤为重要,哲学的主体性是文化自觉的逻辑前提,正是在主体性视阈下文化的价值取向才跳出了现代性的魅影,以自由自觉的崇高文化样态显现出来,从而在实践中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未来图景,实现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总体看法和理论。它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及其演进过程的正确认识,其诞生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图景,第一次使人们对自身存在于其中的人类社会历史有了真切的了解,也有了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仍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崛起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资本全球化的历史,即资本流向全球、在全世界扩张蔓延的历史。在此历史过程中,造成资本积累的空间矛盾与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不断加剧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生态空间的占有与剥夺。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本全球化的生态风险挑战,甚至陷入资本权力构筑的生态陷阱。面对全球化浪潮与资本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完全拒斥资本,但也不能对其听之任之,应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设立生态门槛,限制和导控国际资本;聚合广大发展中国家之力,构建国际公认的生态话语权;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加强全球生态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在持续推进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贫困是人类有史以来就面临的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消除贫困是联合国确定的千年发展目标的首要指向。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以消除贫困现象、追求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使命和目标,从国家“一穷二白”、亿万人民饥寒交迫的生存境况起步,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实现了稳定解决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性成就,而新时代通过精准扶贫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现象送进了历史,构成了其中最为亮丽的篇章,它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反贫困奇迹,也为当今世界反贫困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中国的减贫实践中,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困提供了根本遵循与有力保障,持续性的中长期规划提供了行动依据,而精准扶贫更是有效消除贫困现象的制胜法宝,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健全亦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与文化需求普遍提高,陵园墓地也在发生着重大变革——现代艺术墓碑在全国迅速发展,个性化、艺术化的墓碑将成为丧户的最佳选择。文章从历史传承、发展前景、个性特征三部分进行了阐述,并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挑战,传统有偿工作急剧萎缩,工作的意义、社会稳定问题受到严重冲击,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则并未与时俱进,使人类陷入了巨大的风险。作为定期的、普遍的、无条件的和针对个人的现金转移政策,普遍基本收入通过财富共享为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奠定了社会和解和稳定的物质基础,挑战了近代工业社会对工作意义的有限理解,为未来社会注入了更多的自由、平等和公正,因此可以成为回应人工智能挑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每一个历史阶段共同拥有的追求,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推动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和政治改革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从发展社会生产力、优化政策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四个方面推动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网络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诸多影响,文中就如何借助网络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而作为我国广大民众工作、生活的基层地区,当前汇聚了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心应放在基层。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在刑人员子女生活现状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福建省在刑人员子女的生存、发展及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应充分发挥社会职能,使缺陷家庭的孩子得到完整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人工授精、试管婴儿、代孕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立法并不完善,因此,应明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生育权主体及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以促进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老子和谐思想包含了爱民治国、安居乐业、公平正义、善待自然的重要内容,从中反映了老子坚守“道”的思想准则、施行无为而治之策、培育知足常乐的民众的社会治理理念。当今借鉴老子和谐思想,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和谐的政治关系乃至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