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府利益是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偏离了公共利益的非常态利益。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只要公共政策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利益对公共利益的侵蚀就是一种永远的威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政府利益最直接的原因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机制缺陷,为政府利益的介入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日益成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着政府自利性的动机和失常利益的扩张,致使政府利益结构失衡,大大折损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因此,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度建设、公共政策参与机制的完善及其利益调控机制的健全,以便有效地抑制政府失常利益的扩张,有效地调整不合理、失衡的政府利益结构,增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有效性,更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制定的利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众多利益主体的博弈,而公共利益取向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应有之义,要实现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就是要通过公共行政改革,建立市场化、透明化、民主化的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立和完善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等途径从制度上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政策过程看,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官员、规划师、开发商、普通市民等多元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为了保证城市规划的公平性和正义性,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加强对规划机构的监督,在多元利益诉求之间进行利益协调,维护多元利益平衡并保证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特殊利益的存在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的逐利行为中,反映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因此,需从限制和规范政府利益的角度来规范政府的公共政策行为,使其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即通过协调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以民众利益为基础的公共利益。社团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的实质是为民众意愿和利益表达提供中介和桥梁。社团组织参与公共政策成为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理论上,参与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为其提供支撑;实践中,社团组织通过对公共政策的参与,以期实现增强公共政策公共性与合法性、保障公共政策的科学性、监督公共政策的执行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具有多元价值取向。有效的公共政策应当最大限度地满足多元价值不同向度的要求,以此推动公共利益的完整实现。然而,多元价值彼此冲突的事实却使得公共政策选择经常陷于“悲剧性抉择”的困境之中,公共政策经常要在这些诸“善”中进行排他性选择。如何有效解决因价值冲突而引起的价值适用上的选择困境将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以及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稳固。对公共政策进行价值分析、价值排序、价值妥协,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试论构建有效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好的公共政策需要有效的执行才能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通过构建科学的利益平衡机制、民主参与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监督控制机制、权力配置机制、政治社会化机制将有助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从而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是公意的达成与约定。政府作为公共法权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改革开放利益格局深刻变革的情形下,政府腐败现象频发。政府非纯粹代表公共利益,而是存在严重的逐利化趋向,通过“政策制定权”这一新的腐败方式追逐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作为利益团体影响公共政策在程序上有利于公共决策的民主化,但由于利益冲突及利益团体之间力量不均衡,充分的利益表达并不一定最终形成代表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为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我们认为,客观面对并努力协调、平衡、整合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比简单地抑制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影响更可取。  相似文献   

11.
地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多元利益主体相互竞争和博弈的情形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各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将地方政府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建立上级政府、其他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受益群体、目标群体这五方利益群体的“钻石”模型,全面分析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各主体的利益博弈,有助于深入探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取向偏差现象,最大程度地实现合作博弈,维护社会利益均衡,推动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中,分析者需要选择正确的利益取向,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共价值。但分析者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利益之外,而是受多方利益的制约,所以分析者需要正确定位自己所代表的利益。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公共利益、政府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交叉,分析者选择时需要平衡这三种利益。  相似文献   

13.
在行政管理实践中,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主要代表者,必须基于受益人的委托而行使代表权和享有维护公共利益所必须的权力,履行应尽义务。文章深入探讨公共利益认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共利益的社会共享性、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背离的可能和努力构建和谐的公共利益机制等问题,在研究行政发展视野中的公共利益时应予以强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治理手段和保障。在转型期的中国公共政策体系中,公共政策存在的种种偏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和目标形成了挑战。我国的政策制定应当以社会公正为核心理念,平衡和协调社会关系,实现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在政策内容上注重对弱势群体权利和权益的保护;在政策结构上应加强社会政策的制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建立和完善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使社会成员能平等地表达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公共政策的唯一途径,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的现实情景中却存在着以敷衍执行、附加执行、选择执行、歪曲执行等为主要形式的执行偏差问题。本文对各级政府博弈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利益差别是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整合府际多元利益是保证公共政策执行契合政策目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和归宿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即公共利益。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公共财政、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等一系列公共机构的公共服务,政府行为是公共服务的载体,去实现公共利益。最大程度地表达和实现公共利益,是政府行政伦理的根本问题,而完成这个行政伦理的关键,是保证政府行为与公共利益的互动关系。政府改革正是建立和调整这一互动机制的动态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利益博弈是研究公共政策问题极为重要的视角之一。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多元利益的博弈过程,本文以房价调控政策为例,分析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多元影响因素,并从利益博弈的角度探讨了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原因,试图研究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代政府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政府必须维护好、发展好公共利益,才能增强其合法性和权威性。而要维护好、发展好公共利益,政府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就必须以公平正义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主要是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对社会利益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上的利益结构也不断分化组合,这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一些政府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偏离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将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合法利益进行有效控制,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文章将从政府利益的概念与特征开始进行探讨,并以利益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博弈论等方式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从而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不断改进而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共冲突是指事关公共事项或公共利益的冲突。公共生活的绝大部分都与公共冲突有关,这决定了政府在公共冲突化解中负有不可回避的责任。具体而言,在公共冲突化解中,政府的角色应该定位于权威信息的发布者,冲突的缓和者和应急处理者,谈判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利益的调控者和均衡者,法律、规则与秩序的提供者和保障者等方面。对此,政府应该做好以下几点:树立科学的社会稳定观,畅通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推动多元冲突化解机制的完善,积极探索有效的公共冲突化解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