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渠道,网络民意已经成为公共决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积极地应对由网络舆论引发的政府形象危机也成为政府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网络新媒体成为舆论主渠道.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突发事件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而网络舆情反过来推动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体制建设,应在加快建立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体制的同时,规范网络媒体管理,提升媒介素养;注重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培育成熟网民.必须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制度保障,完善法律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制与保护,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发言人、互联网实名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有序的网络民主参与路径,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文章论述了网络民主参与具有提高公众参与国家事务积极性、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和道德觉悟、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伦理意义。讨论了当前网络民主参与存在少数网民网络民主参与的理性不足、在一些舆情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地舆论引导能力等问题,并认为网络政治伦理体系建设的滞后等是导致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培育网民公共理性,加强和完善舆论引导能力,特别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政治伦理体系,可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民主参与的诸多问题,筑造网络民主参与的有效路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继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2009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民"零距离"交谈,再次激发了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网络政治参与使普通民众有了更为自由表达意见和愿望的话语权,其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影响政府公共决策。因此,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公共决策的正面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3亿网民为背景,"主流舆论场"正逐步形成.中国网民关注、诉求、建言国家进步的行为自觉,正由最初的懵懵懂懂发展到如今敢于针砭时弊、理性议政.数量庞大、身份多样的网民群体以及实时互动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观察中国社情民意的最佳场地.近年来,网络民意的作用日益显著.甚至影响着人大立法和公共决策行为.网络巨大的"舆论场"作用,越来越受到中央高层的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给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集中表现为网络传播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民间舆论场的形成对政府议程设置的弱化、网民对政府的有错推定和信任危机等。如何通过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营造网上主流舆论的强势、注重培养意见领袖、使用好政务微博等手段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加强网络反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阵地。目前制约网络反腐功能发挥涉及网络、网民、治理腐败部门、党政部门、立法等多方面因素。必须积极肯定和引导加强网络反腐,完善网络舆论监控系统,加大政府网站的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网络反腐立法,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和网民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道德观教育。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为民众发表意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公共舆论危机也困扰着我国政府。政府在应对网络公共舆论危机方面存在回应不及时、态度不积极、信息公开不完整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采取监测网络舆情,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建立处理机制,勇于承担相关责任;解释事件原委,配合传统媒体发布等措施,解决好网络公共舆论危机,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在彰显公民政治态度,保障公众舆论话语权的同时,也导致了情绪舆论、负向舆论以及虚假舆论的滋生和蔓延。将网络舆情冲突控制在政治秩序范围内,防止公共舆论对政府权威的销蚀,是构建网络舆情生态的关键性议题。基于社会稳定大局的考量,要转变政府网络治理理念,以达到网络舆情风险控制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改善网络舆论生态,政府既要充分保障网民网络舆论自由的权利,又要适度干预网络突发舆情,以规范网络生态秩序。同时,在立法保障、制度设计、技术治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网络舆情的生态治理,探索构建以"政府主导为前提,法律规范为基础,行政监管为依托,行业自律为保障,技术支持为辅助,公众监督为补充"的多元主体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也成为理论界、政界关注的热点。网络意见人士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报事件、传达民意和表达观点。他们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商界精英、传媒人士、文体明星和大众草根等群体组成,伴随新媒体的发展而产生并成长起来,特点鲜明:知识层次高,党外人士占多数;身份隐匿,社会流动性强;思维活跃,意见的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影响面广,作用价值的多样化。网络意见人士的价值突出表现为对网民诉求的反映、网络舆论和政府和社会治理模式的改变。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针对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需理性沟通、统战网络工作平台建设的基础薄弱、统战新媒体平台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需加强等问题,网络意见人士的统战工作出路在于两方面:抓住并善待网络意见人士的"关键少数";建设并善用网络意见人士统战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1.
涉案网络舆论的研究视角,是从网络热点案件的公共属性展开的讨论。涉案网络舆论是网络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网民议论有着监督执法和公共参与初级阶段的性质。沟通引导,是以互动的方式、以增加信息量的方法说服网民,并把网民从情绪化引向理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成为网民评论时事、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中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网络为平台形成的网络舆情以其较强的自主性、传播的便捷性和相对平等性等特征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社会舆情,能够及时快捷和相对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监督公共权力运行、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等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可能由此带来的网民意见的非理性等缺陷的存在,网络舆情可能出现偏差,从而扰乱公众思想,混淆网民视听,削弱政府权威,影响政府公信力,最终对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客观认识网络舆情在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采取相应对策,引导网络舆情与社会发展的潮流相适应,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对网络舆论实施柔性管理,由于注重与网民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有利于消减网民与公安机关间的隔阂,促进网络社会的和谐,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网络社会的特质要求和公安工作的具体实践,公安机关在网络空间实施柔性管理的主要措施应当包括:转变传统强制管理观念,树立以网民为本的管理理念;引导意见领袖,保障公安机关与网民进行有效沟通;培养网络评论员,把握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提高网民的道德素养,促进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众意条件下公共决策机制优化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众意对公共决策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公共决策既有好的方面影响,也有不利方面的影响,公共决策系统面对网络众意如何趋利避害,实现优化,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时代课题。要做到这一点,首当其冲的是要大力提升网民和政府系统的网络素养,同时加强政务公开,使网络众意能够逐渐上升为网络公意,真正有效促进公共决策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规模急剧增加,网络对舆论的影响也不断扩大,网络已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网络表达既可以提高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又可以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使政府的行政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并对公共权力的运行产生深远影响。但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特点,又使网络表达呈现出情绪化、无序性等问题,影响其健康发展。要应对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难题,必须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网络技术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网络秩序等多个层面同时入手。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网络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它在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因而需要对网络舆论特点及过程演变的规律进行研究,以便引导调控网络舆论。对此,应认真分析网络舆论特点,对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过程演变规律进行探索和总结,并由此提出政府引导调控网络舆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大众麦克风"时代,公众话语权得到了空前普及,网络公共舆论磁场已经形成,并对我国政府治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对网络公共领域内涵和特点及其成长的认识,引出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发挥的功效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南京大学小百合BBS建设管理经验探讨网络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治理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容易滋生网络谩骂、网络谣言和网络"群体极化"等现象,使公安机关在建设网络空间和谐警民关系中面临挑战。根据网络虚拟空间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树立以人为本意识,拉近警察与网民间的关系;完善公安机关网站建设,构建畅通的警民沟通渠道;注重网络舆情的收集与分析,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寻求媒体支持,引导网民正确认识警察群体;借助意见领袖的力量,引导网络主流舆论朝警民和谐方向发展;培养网民的道德素养,提高网民的理性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是由网络舆论环境、网络舆论主体和网络舆论规则体系所组成的相互联系、协同发展的人造社会生态系统.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与人造社会系统双重特点,网络舆情主体之间、网络舆论主体与网络社会环境、体制外网络舆论主体与政府、网络社会环境与网络舆论秩序四重互动机理决定网络政治舆论生态的运作.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内在运作机理的不平衡是严重的网络舆论生态问题,其治理的关键是提升政府网络话语能力,增进政府与网民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20.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日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网络舆论是反映社情民意的公共舆论空间,它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利于促进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同时,网络舆论又会引发情绪型网络舆论蔓延、网络假新闻混淆是非、网络舆论"话语权"被少数人垄断等消极的社会效应.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必须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大做强重点网站及论坛、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快速反应的舆论引导机制、不断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