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希望通过人服从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人修德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通过统治者的无为、修德而实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和谐,从而实现他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老子思想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位学者说过"和谐社会就是社会交响乐".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大交响乐演进过程中,当代青少年既是聆听者,也是演奏者.这是因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广大青少年发展的本质要求相一致.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和谐社会的环境.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仅能让我们青少年有一个适宜生活的自然环境,也能让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有可持续利用的社会自然资源、美好的生活环境,拥有一个适宜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能让青少年拥有一个宽容支持、互助与共的社会生活环境;实现社会管理和谐,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的依法、有效作为,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人文精神就是用独立的世俗文化和学术方式来创造和表达人性化的自由生活理想、价值理想和文化思想,它蕴涵了丰富的和谐思想,笔者仅从人的主体性地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一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孟子为实现“天下平”的和谐社会提出了仁爱思想,以培养爱心实现自身心理和谐,以相互敬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爱护民众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以爱惜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曾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巨大变革之中,只有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的价值目标,并以和谐理念作为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人类才能改善现有的环境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美好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创建新型的生育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莉 《工会论坛》2006,12(3):123-124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才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7.
儒家和谐观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儒家不仅从天人观、人我观等方面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意义和要求,而且从思想方法、行为规范、人的素质三个层面指出了实现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中庸之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方法;修身与教化能够为和谐社会造就高素质的人才;"礼"成为实现和谐的基本行为规范。儒家和谐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很大的价值应用,对于现代管理、现代社会的稳定和现代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建和谐社会必然离不开立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我国环境所面临的困境急需我们完善法制建设.我们应该重视环境立法,使环境法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主导的调整作用;制定和完善有关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法治秩序,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法治国家和环境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引发出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需要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来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要求全面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永续的利用,实现人类永续的发展。 以化石能源为主体、以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能源供应体系严重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相适应的生态能源体系。在目前科技发展水平下开展生态能源建设应从生产与消费两个方面人手,完善生态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者积极寻求重建一个美好和谐的新世界.他们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构建美好生活,我们需要通过马克思哲学对美好生活加以分析,更好地认识美好生活的逻辑起点、内涵意蕴以及实践路径。现实的人是美好生活的逻辑起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美好生活的个体意蕴,人与人之间和睦有序是美好生活的社会意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美好生活的自然意蕴。美好生活的实现,要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和谐有序社会环境的构建、和谐美丽自然环境的复归来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不乏关于生态思想的有益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于当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现代环境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观分析,中国社会发展必须走和谐之路,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整体和谐的基础和关键.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又离不开现代环境道德建设.为了提高我国公众的现代环境道德素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要在现实基础、外在约束、内在动力、实践培养等方面努力工作,真正把由种际公平、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构成的现代环境道德规范变成公民的道德良知和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4.
马恩关于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论述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发展四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只有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而根本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整个社会制度。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和谐社会创造着坚实的基础,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和谐相处、使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在克服物的依赖的基础上,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会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建设和谐社会的和合思想文化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这种文化体现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这种和合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摘要:《管子》在对唯物之天的认知基础上,提出“人与天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合谐习”之道、“和乃生,不和不生”的人与自身和谐之方。这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勾勒出了和谐社会的"路径图",描绘了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目标已明确,思路已清楚.蓝图能否实现,目标能否达到,思路能否贯彻落实并获成效,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这个目标,人的素质至关重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它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马克思深刻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肖蓉  庄伟 《工会论坛》2005,11(6):98-99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和自然法学理论追求的理想境界.本论文通过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二者和谐发展才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通过采取环境法治措施,真正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