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科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单一学科的研究愈发显得无力,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日趋得到研究型大学的共识.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的发起是内生动力、外部推力及大学自身助力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曾一度受传统院系组织障碍、跨学科研究文化缺失、跨学科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的困扰.为突破其发展瓶颈,美国研究型大学从组织、制度、文化三个维度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2.
研究型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研究生。全人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教育。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香港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如改革研究生课程设置、加强授课、加强督导、把好入学关、加强教学过程评估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高等学校(特别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必须开展研究型教学,以此推进创新教育。研究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它体现了高等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培养创新人才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研究型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我校的教学,研究型教学实践案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研究型大学构建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开发和利用国际人力资源,这一点在国家的政策和高校的实践中都得到了体现和证实.面对全球化、信息技术、知识资本、多样化对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职能的冲击,运用虚拟人力资源理论,从价值和独特两个维度构建了国际化工程人才模式的理论框架.同时,以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为对象,分析了独特的人力资源、合作的人力资源、外部市场提供为主的人力资源,以期增强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和效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是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是改革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制约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因素,提出并探讨了一级学科培养模式、跨学科门类培养模式、研究团队培养模式、个性化培养模式等四种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际化和本土化相融合的理念为指导,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氛围营造、课程体系设置、中外联合培养、暑期学校开设等途径和手段,来培养能够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基本内涵.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水平,我国研究型大学仍然需要继续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7.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高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从国内外高校的实践来看,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开展基础性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国家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体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骨干作用。我国研究型大学要提升创新能力,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暑期学校:开放、国际、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暑期学校是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制度创新。从国外一流大学和国内研究型大学举办暑期学校的经验分析,开放、面向国际和与市场密切联系成为暑期学校办学的几个重要维度。研究型大学暑期学校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凝聚优势和特色:前沿课程、一流的授课教师、充裕的资金和合理安排课程时间。  相似文献   

9.
《学记》提出的"知类通达"与胡瑗主张的"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知类通达"、"明体达用"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回归,是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责任。"知类通达"、"明体达用"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0.
大学推进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应以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等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推进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