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远期疗效.方法:用补脾肾泻浊汤治疗32例,观察6个月及治疗终止时肾功能状况,平均疗程16.32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及治疗终止时,BUN、SCr、C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情好转,总有效率为68.8%.结论:具有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功效的补脾肾泻浊汤可以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脾胃失调,骨痹由生,现代医学也发现肠道健康与炎症性关节病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受损通过免疫、代谢等途径影响着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提示关节炎的诊疗过程中尤应注重肠道功能的调理。这与中医学的“从脾治痹”的概念十分相似。“从脾治痹”是近现代中医治疗关节炎的重要思路之一。脾胃亏虚,一方面影响营卫气血生成,风寒湿热易于内侵,骨肉关节失充失撑;另一方面影响气血津液运行,水湿痰瘀继之内生。脾胃功能异常贯穿痹证发病的始终。临床运用健脾利湿类方剂及循脾胃二经选穴针灸治疗痹证均有较好疗效,还可维护肠黏膜屏障、调整肠道菌群,为“从脾治痹”提供了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疗效。方法 将70例CK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及治疗组(36例)。治疗组主要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水平。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BUN、SCr、Cys-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eGFR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BUN、SCr、Cys-C、eGFR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脾为土脏,气血生化之源;肾为水脏,封藏之处,精之处.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肾中阳气的温煦;肾主水藏精,为阴阳之室,是人体一身阴阳的根本,而肾精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相互资生,互相促进,息息相关.病理上亦相互影响,共同致病,甚至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中医对于脾肾互济这一理论历来重视,而金元四大医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笔者现对金元四大医家脾肾互济思想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胃肠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便秘、大便习惯改变及伴有其他神经衰弱表现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在我国女性略多于男性.中医认为本病多与脾、肾、肝诸脏失调有关.治疗多以抑肝扶脾补肾之法.导师张小萍教授根据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着重从肝脾论治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6.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19(2001)01-0010-01   《中医诊断学》本科教材脏腑辨证部分,有“心肾不交”一证,该证是以心烦失眠为主症而伴有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头晕目眩,或遗精、梦交等表现的一个证候。病涉心肾两脏,而称其为“心肾不交”是否恰当则值得推敲,就此剖析如下。 1 心火肾水是否相交   “不交”的前提是本应“相交”,笔者认为,教材解释心肾两脏的“相交”就颇存在问题。其解释是:“心为火脏,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为水脏,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水火互济,则心肾阴阳得以协调,故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称。”[1]心在五行划分中虽属火,但称“心为火脏”,其所具有的火之温煦功能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下温肾水”?众所周知,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严格而言,当是两肾所藏之元阳(命门之火,又称真火),为一身阳气之本,包括心脏在内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元阳的温煦,而心脏并无多少温煦能力,所谓的火脏之称实来源于五行的机械归类,因此,不存在心火“下温肾水”,更不存在它使“肾水不寒”的问题。肾虽在五行属水脏,落实到具体功能而言,主要是指对水液代谢的调控能力,而其本身应为水火之脏,内藏真水真火,真水真火滋润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由此可见,只有肾火(命门之火)对心脏有温煦功能,即“肾水暖心火”,而心脏对肾脏没有这一作用,肾脏也由其本身所藏之真火暖煦。所以“心火暖肾水”、“心火肾水相交”之解显然有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肾康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5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7例,并设正常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肾康颗粒,疗程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24 h 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protein,24hUP)、血白蛋白(albumin, 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hs-CR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P、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血Alb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Fib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T、APTT、TT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T、APTT、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康颗粒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s-CRP,抑制体内微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五神藏”理论是中医学关于精神情志疾病及心理行为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可解释多种“神志病”的病理基础与临床表现。小儿抽动症以精神、心理障碍为病理基础,可从“五神藏”理论辨证论治。通过深入分析五神藏功能,及心神、肝魂、肺魄、脾意、肾志与小儿抽动症的联系,实现五神与五脏辨证相结合,“神”“藏”同调的诊疗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会仍认为,肺系疾病的病位在肺脾肾,肺脾肾亏虚为本,滞、痰、瘀、热为标,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为诱因;强调从肺脾肾论治,主张以“急则标本兼治”“缓则治其本”为治疗原则,兼顾补气理气、清肺化痰、活血化瘀,重视调畅气机,擅长运用虫类药及膏方。  相似文献   

10.
肝、胆、脾、胃等相关脏腑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肝脾同居中焦,关系密切,在结构上相互靠近,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紧密勾连。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肝脾建中”理论强调,辨治疑难杂病当从中焦出发,将肝脾作为一个整体,治脾不忘肝,调肝不忘脾,肝脾同治,以期达到中焦如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维系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与肾、脾、肝、肺密切相关。中药单体及复方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防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国医大师夏桂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法,还立足阳虚瘀结病机,提倡通过心-肾-子宫轴调控经间期阴阳转化,经前期注重温肾助阳,临证中注重宁心、益气等法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北宋医籍《太平圣惠方》记载从脾治疗“多涎”“心腹疼痛”“呕吐酸水”“脾藏中风”“咽喉不利”“舌强不语”“口舌生疮”“舌肿胀”等多种病证,从藏象理论以脏腑结合经络方法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太平圣惠方》从脾论治的疾病既涵盖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疾病,也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口腔黏膜病变,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恩泽擅长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主要采取补益法和降浊化瘀通络法相结合以保护肾脏,如运用黄芪合白术以益气,生大黄合车前子从二便以泄浊,地龙合僵蚕升降相宜以通络。另外,其运用特色药对治疗并发症,如牛蒡子合连翘可“从咽喉治肾”,菊花合钩藤平肝降压,全蝎合蝉蜕祛风通络以消顽固性蛋白尿。  相似文献   

15.
马骏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多为外感时邪、饮食不节、素体脾肾不足等;病机多为虚实夹杂,虚实各有侧重,实证以湿热蕴肠、损伤肠络为主,虚证以脾虚湿盛、运化失健多见;该病病位在大肠,涉及小肠、脾、胃、肝、肾、肺诸脏;治疗当分活动期与缓解期,消补兼施,尤其久泄宜先消后补,以通为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自拟生血方治疗脾肾两虚型晚期胃癌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生血方汤剂口服及粉剂加工后外敷穴位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骨髓抑制发生时间、骨髓抑制持续时间、0~3周骨髓抑制等级变化,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s performance scale,KPS)、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首次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抑制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抑制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学治疗第21天与化学治疗第1天白细胞抑制等级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FS为10个月,较对照组PFS(6个月)明显延长。结论 自拟生血方治疗晚期脾肾两虚型胃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学治疗所致骨髓抑制,能延迟首次骨髓抑制发生时间并缩短持续时间,降低白细胞骨髓抑制等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多有血淤表现,我们对25例患者用活血祛淤的“活肾Ⅰ号”灌肠进行治疗,并另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β_2-微球蛋白等改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8.
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医中药研讨会上,陕西省著名的癫痫、精神病专家张教授以“三脏”(肝、脾、肾)“三腑”(大肠、小肠、胃)的功能失常是造成癫痫、精神疾病的总根源为论点,发表了《论癫痫、精神疾病与“肉药”疗法》的演讲,使与会的专家、教授、名老中医受到震惊。多家报刊发表评论,称这是“独辟食药治病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脂代谢异常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KD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8周为1个疗程。采用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评价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 C)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相关指标变化,采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功能状态及炎症反应,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TG、Hcy、CRP水平显著降低,eGFR、HDL- 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SCr、BUN、TG、Hcy、CRP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eGFR、HDL- C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改善CKD患者肾功能、脂代谢及微炎症状态,有利于保护血管,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脾不独主运化 "脾主运化”是脾脏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此说于今人已成准绳,今之方书已皆释为脾对于水谷具有消化、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每论及此,皆以<黄帝内经>之说为依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然细考之,则难以令人信服,<素问*六节脏象论>所云"转味而入出者也”之功能乃脾、胃、大肠、小肠等脏腑相互配合而共同产生的,非独脾也;<素问*经脉别论>着重强调了脾之转输、布散精气的作用,而其化物功能则未明言,不能以错简遗漏之说释之,因经文已明言"游溢精气,上输于脾”,可见,饮食物在未经脾运化之前已化为精气.因此,"脾主运化”确实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