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达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既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是前提,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本文将从哲学角度,从三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维护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改变传统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让经济增长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所谓尊重自然规律,就是在发展经济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规律是辩证的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现了发展观在价值取向上的深刻变革。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价值取向,它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发展观决定公平观与效率观。在传统的发展观下,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冲突往往导致社会的阵痛,甚至解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明显地带有"追求生产性效率"倾向。科学发展观在内涵上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人的近期需求与长远需求统一起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相容,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有利于舒缓人与人、社会、自然关系的紧张,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正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表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在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可持续发展观与中国已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息息相关.两千多年前,中国哲人老子在探求生存与自由的同时,就已在思考获取它们的条件了,并把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上升到了人类行为价值的高度.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通过理性的实践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达到人与自然的永久和谐.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1日的讲话中指出,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人与自然发展的冲突,是人类自身的行为造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循环经济是防范和解决人与自然矛盾与冲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总要求、科学内涵、及建构原则中提炼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并从人学视角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活动背后的动机一利益之争所潜伏的“危机”,即不和谐。欲化不和谐为和谐,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在此过程必须处理好人与世界的这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从复杂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理念,因此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不能是单一层面的。以人为本的内涵内在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基本的关系层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从抽象"民本"向现实"民生"转化,从"以财富为本"向"以权益为本"转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对于树立科学经济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深刻理解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是我们最终实现人的本质的丰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决定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同样,人与自然关系的对抗也决定着人与社会关系的对抗。人类只有通过改变其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将人与自然的这种对抗性关系转向和谐性关系,进而才能建立起一个美满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人的对象性活动、社会关系及需要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认识人的本质是人发展的前提、主体需要和终极目标,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实践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变革社会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先进文化,促进人精神生活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审美文化具有三大功能,即人格建构功能、情感传达功能和美化关系功能.审美文化能促进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准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在总结历史和现实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着"天人合一""敬畏生命""取用有节"的思想智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的思想智慧,创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汲取"天人合一"智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坚持走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取用有节",珍惜自然资源,坚持走节约优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客观存在,承认并正视突发事件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存在,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具有的理性认识。在认清突发事件的本质及其存在意义的前提下,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角度探讨突发事件的应对思路,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永远也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人一旦产生,就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影响着自然界的发展和演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