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我国多极化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多极化思想从萌芽于 40年代的“中间地带”论到 90年代最终成为指导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理论 ,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多极化思想尚处于孕育时期 ,“中间地带”、“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多极化思想的基本轮廓 ;第二阶段 ,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渐明朗和“多极化”提法被普遍接受 ,多极化思想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 ,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和我国学者对多极化问题的深入研究 ,多极化的积极意义凸显出来 ,多极化思想最终发展成为指导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理论,争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当时的中国及中国共产党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出团结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明确中间地带、划分三个世界的设想,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世界发展提供管用见效的中国方案。从建党初期反英法等国际联盟、抗战时期反德意日等世界法西斯联盟,到反美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准确把握、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主要矛盾,并将自身对国际局势的研判形成理论,将毛泽东国际统战思想形成中国方案向世界各国积极推广介绍。毛泽东的国际统战思想对新时代的国际统战工作有着多个方面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四个主要特征:一是把实事求是这一党的思想路线具体贯彻于对外战略,以实事求是为国际战略的基本指导原则;二是以国家最高利益为国际战略所追求的目标,国际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服务;三是充分体现了大思维、大格局、大视野、大战略和大智慧;四是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企业战略,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企业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竞争战略理论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动态战略理论阶段。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实施过程中正确经验和成果加以继承发展的结果 ,也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在实施过程中失误和教训加以纠正与借鉴的结果。邓小平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 ,正确判断世界大战可以推迟或避免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继承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坚持执行和平外交政策 ;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政策 ;提出在历史新时期我国对外工作中既要坚持“韬光养晦” ,也要“有所作为”的正确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外交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世界形势变化不断创新的时代产物,是一个系统完整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他不仅根据世界发展走势,正确指明了中国国际战略的任务和目标,而且还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指导,科学制定了实现战略任务的途径,从而为21世纪中国国际战略的展开奠定了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外交战略和实践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确立了新中国在整个世界战略格局中的有利地位,是我国外交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在新形势下,研究毛泽东外交战略与实践,对我们正确分析国际形势,把握国际战略格局,争取有利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的国际战略新思维与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的外交国际战略思想一脉相承,而又牢牢植根于冷战后和新旧世纪之交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崭新实践之中,汲取了当今世界各国国际战略思想的新经验和新营养,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和风格。概括起来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领会和理解。一、江泽民对邓小平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进行了高度科学的概括,确立了新世纪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活动的基本准绳和指导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之初,正是国内政治危机刚刚平息尚等深入解决,国际资本主义,特别是西方顽…  相似文献   

9.
国际统一战线思想根源于马列主义理论,在1949年至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当代外交政策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一边倒""两个中间地带""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这些策略都是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在不同时期中国外交中的具体表现。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运用对于推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及维护世界和平都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条件,应对形成这一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逐步形成了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适合中国特点的国际战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的世界眼光,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眼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由此历史地逻辑地演绎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进行长期合作,是毛泽东的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核心。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应当影响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中间地带的战略和三个世界的划分,都是毛泽东思想世界眼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深入阐述和准确概括新中国建立后20年间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回顾和论述毛泽东从“一边倒”到反帝反霸国际战略实践的转变,全面总结毛泽东反帝、反霸国际战略的践行及其成效。深入探讨、准确理解和把握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外交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以其突出的特点和鲜明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民族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时代的战略思想和战略谋划,是中华民族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进取于世界并贡献于人类的时代精神的理论表现,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际经济法定义与范围的主要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经济法是"经济的国际法",简称狭义说;第二种观点认为国际经济法是"国际经济的法",简称广义说;第三种观点认为国际经济法是"国际经济规制法"简称"规制说"。国际经济法应是"国际经济规制法",应把广义国际经济法分解为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商法两门各自独立学科。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教学、研究现实需要的角度,广义说的时代应当成为过去,将国际商法从广义国际经济法中分离出来设置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准确判断中国国际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适应的国际战略思想。而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 ,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重要力量等一些新的判断。根据这些判断 ,江泽民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国际战略思想 :世界虽然走向多极格局 ,形势趋于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在这种国际背景下 ,中国必须要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 ,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中国必须确立在多极化中的应有位置 ,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全球战略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发展,提出不同时期的全球战略思想,毛泽东依据世界格局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邓小平分析了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动,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理论;江泽民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国际环境,提出了“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的战略方针。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战略到六七十年代的“一条线”战略,再到80 年代确立的不当头、不结盟的战略方针,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全球战略观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从毛泽东到江泽民的全球战略观,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深邃敏锐的世界历史眼光和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  相似文献   

17.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国际战略思想历经均势思维、独立自主与合作共赢三个阶段,从结盟到不结盟,从倡导和平到缔建和平,始终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立意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理性测度国际格局的变动趋势与国家实力的增量需求,全面比较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战略思想,对于新时期中国倡导和谐世界理念,继续奉行和平发展外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历经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变化,提出并强化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判断,指出了多极化发展的世界趋势和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现实,稳步推进了对外开放战略,不断完善全方位布局的外交思想,并日益融入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9.
朝鲜战争使毛泽东确立了联苏反美的外交战略,使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了联合国的作用,认识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弱小国家的作用,为其提出第三世界理论奠定了基础。朝鲜战争也使毛泽东对人的力量的认识达到了极至,反映在外交战略上,形成了他以人口大国立足世界和制衡美苏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20.
作为毛泽东国际统战思想的标志性成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以崭新的话语系统,对建立在经济掠夺、政治强权、文化殖民基础之上的旧国际关系进行了革命性批判,并由此确立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前提。"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还进一步探索了推动建设平等、互利、互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体力量、道德资源与行动方向,明确了中国在其中所承担的道德义务,从而奠定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