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必然伴随着难以避免的社会阵痛;各种社会矛盾增多,必然影响社会安定,也必然影响铁路稳定。如何依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新旧体制的更替,伴随着一时难以避免的社会阵痛,社会矛盾明显增多。集体上访、游行示威、冲击党政机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对教育增加投入的速度看,目前俄罗斯仍把高等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其教育制度符合世界标准,这也是为进一步吸引外国公民到俄罗斯高校学习。俄罗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经历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领域的改革和阵痛,在激进改革中屡遭风霜,警察教育和其它行业一样,也在经历阵痛。警察教育培训理念也在逐渐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但总体上其警察教育培训比普通高校更多地保留了传统理念和教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要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不应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庸.因此,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具体实施进程中,脱钩却遇到重重困难.为了解在脱钩进程中行业协会遭遇的困境,文中对行业协会进行了访谈和分析,提出脱钩是大势所趋,不脱钩,行业协会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社会体制改革难以完成.脱钩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多数行业协会会遭遇"阵痛",少数行业协会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甚至解散的危机.但在阵痛之后,新的行业组织将真正独立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政府与市场的中介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渐进性改革,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通过20多年理论和实践的不懈探索,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进程和现状等,都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在一定的意义上,改革就是根据社会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动地变革社会结构,实现社会协调、稳定和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因此,从系统的角度考察渐进性改革,可以较好地把握中国现实社会、明确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深刻理解渐进性改革的时代条件以及性质、特点和规律等。本文作为渐进性改革研究的起步,首先尝试说明社会系统观的主要原理、中国社会系统的…  相似文献   

6.
一 甘地和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印、中两国由主权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加速沉沦和新的社会形态分娩的阵痛中,甘地和孙中山,一方面看到东、西方强弱的巨大落差,感受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相继提出社会主义改革的一系列观点、已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其基本内容有改革依据论、改革内容论、改革对象论、改革方法论、改革模式论、改革标准论、改革环境论、改革作用论、改革目的论等。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其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因此,在社会实践中要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定信念,把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在建立民国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改革思路,具有很大的前瞻性。在政治制度改革方面,孙中山曾经说过:“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好朋友。”在经济改革方面,孙中山又说:“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利国富民’之精神。”在社会改革方面,孙中山提倡理想的“大同社会”,这正是建设和谐社会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这些改革思路对当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发展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将对我国社会引起结构性的变化,从而制约着人们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影响着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因而它必然对我国社会治安现象和刑事犯罪问题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与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观点看来是没有多大的争论了,无论是“同步论”、“代价论(亦‘阵痛论’)”、“反比例论”,或者“远近正负效应论”等,其实都是说经济发展状况与犯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理论部负责同志约请中央党校周逸、高光、吴雄丞、沈冲、吴振坤、刘炳英、杨春贵等教授就当前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座谈。有的同志在谈到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时指出: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首先坚持住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方向;而要坚持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从总体上坚  相似文献   

11.
1920年,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论断,即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领导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前途将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而是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列宁的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在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今天,探讨列宁关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是一种严重妨碍和破坏大局稳定的消极社会因素,一旦发生,不仅给当地正常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冲击和干扰,而且有的还会成为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目前我国改革的深度和力度不断增大,伴随着一时难以避免的社会阵痛,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而由这些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引发的集体上访、游行示威、静坐请愿、罢工、罢市、罢课及冲击党政机关、阻塞交通、打砸抢烧杀等突发事件将会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积  相似文献   

13.
改革的深度是与对改革对象认识的深度直接相关联的,在一定意义上讲,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更客观更严格的审视和认识,是使它能够真正在纠正失误、克服弊病中向前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形态,相对资本主义这种特定现代化形态来讲,是一种"后现代社会形态",即超越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后的社会形态。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是在社会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跨越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和结构而形成的"超现代社会形态"。在社会主义改革中重又启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既要培育现代性、培育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又要超越现代性、超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新型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和稳定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问题.战后社会主义各国适应世界潮流,走上了改革的道路,改革的策略不同,社会主义的前途就不同.渐进式的改革,带来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以来,公安机关一直面临着如何向市场经济学习的问题,面临着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廓清思路、找到位置、把握工作主动权的问题。 由计划主导型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如何减少阵痛、减少矛盾、实现有效转换和衔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行政领导的本质。在同国际社会管理水平接轨和中国社会治理过程中,中国的行政领导将同政府一道经历世界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浪潮的洗礼,共同承担着自身体制改革带来的阵痛。由此,要理解公共服务的本质、理念以及公共服务的特征,认同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从而为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在世界性的行政改革浪潮中,要求各级行政领导具有治理理念变革的愿望,更要不断提升社会管理中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有不同社会性质的两种。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有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任何背离社会主义、反对宏观调控的经济改革主张都是错误的,必须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认识到,革命时期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严重阻碍着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必须进行社会管理改革。邓小平社会管理改革的思想资源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逻辑起点是对传统社会管理弊端的反思,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际背景是国际形势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群众性社会动乱。这种动乱,即使在它们的改革过程中也时有发生,并对社会主义改革产生严重的影响。毋庸置疑,这一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但是它在现实生活中又是不可回避的。因此,有必要对此作一专门的研究,以便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这类动乱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锐利武器。20世纪50年代党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加强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构建了稳固的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70年代末党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开启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新航程,使社会主义有机体更加稳固、和谐。对二者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努力探究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经验,是当今社会剧烈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