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提起卖官鬻爵,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和封建官场联系在一起。诚然,翻开中国史书,历代封建王朝,卖官鬻爵现象皆司空见惯。卖官鬻爵是一种典型的腐败行为,人民对此深恶痛绝。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从严治党,使得卖官鬻爵这一丑恶行径一度销声匿迹。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卖官鬻爵在某些地方沉渣泛起,死灰复燃。原江西广丰县委书记郑元盛,在短短三年中,先后借调整干部之机,卖官达45人之多,群众愤慨地说:"要发财到广东,要买官到广丰。"原山西汾西县委书记郑泽生大肆受贿,竟提拔任用曾犯有贪污罪的原乡镇企业局局长孟永明为县计委主任。原四川南充市高坪区区委书记杨玉培一次性调整领导班子一百多人,售出多少官帽,尚未查明。原襄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有庆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安排工作,收受贿赂人民币高达25.5万元。卖官鬻爵现象的出现及其进一步发展,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削弱了党群、干群关系,助长了腐败现象的蔓延。因此,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保持高度警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颁布了四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专治吏治腐败,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约束选人用人权力。这是一份宣言书,值得期待,值得欢呼。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贯彻会议上指出:“重点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整治,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其态度之坚决、措词之强硬,令人震撼、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换届年,各地都把换届的焦点集中在监督和遏制买官卖官、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行为上,却很少有人关注影响换届公信度的关键人物——换届考察组成员。他们在换届中对拟任官员进行考核考察和监督,在干部的选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谁来考察换届考察组成员呢?  相似文献   

4.
张永明 《理论前沿》2001,(10):32-32
为了深刻总结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使干部人事制度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全国行政教学研究会前不久在宁波召开了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研讨会。现将会议研讨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完善干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与会代表对公开选拔干部制度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可以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一是通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可以有效克服少数人和个别领导选拔干部所产生的买官卖官的消极腐败现象 ;二是通过干部的公开选拔可以克服当前领导干部搞形式主义 ,搞门面工程对上级负…  相似文献   

5.
关于健全干部选拔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部考察法规形成完整体系,是避免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的根本,也是遏制任人惟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关键。健全干部选拔制度应当遵循公开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监督性原则,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拔权和监督权;积极修订、完善干部考核法规;大胆改革考核办法和手段;认真搞好试点,探索改革经验;逐步建立起公开、立体、动态、求实的干部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6.
选拔任用好干部 ,建设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 ,是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环节。要做好选拔任用干部工作 ,就必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各方改革的需要 ,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但是 ,目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 ,仍然存在着由少数人选人 ,在少数人中选人 ,用人论资排辈、迁就照顾 ,优秀年轻干部难以脱颖而出等问题。还有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这些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一、深化干部…  相似文献   

7.
《大众日报》2006年元月24日有篇报道中说“:据了解,四川省财政厅投资处原处长曾应全,黑龙江省鸡西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刘振树,山西省临汾市公安局原局长邵建伟、山西省翼成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原副县长尹黎明、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刘二海等人,分别因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搞非组织活动’被查处,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这些年来,从被查处的人看,上到省部级下到乡镇级干部;从处理的程度上看,有的处于了极刑,有的受到党纪的处分。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屡禁不止、屡查不绝,并且有越来越漫延的趋势。原…  相似文献   

8.
卖官鬻爵是一种典型的吏治腐败 ,它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声誉 ,极大地干扰和削弱了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它还滋生、助长了其它腐败现象 ,造成腐败的恶性循环。卖官鬻爵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 ,它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遏制、铲除卖官鬻爵现象 ,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思想教育是基础 ,创新政治体制是关键 ,从严治党是保证。  相似文献   

9.
清廉的不如腐败的。清廉的被淘汰了,腐败的反而步步高升。很多腐败官员,依靠贪腐获得大量灰色收入,并用于跑官、买官、要官,他们在升迁过程中,以金钱开路,用物质利益打通关系,这种人能得到提拔。而为官清廉的领导干部,由于囊中羞涩,没钱打点关系,往往遭到了冷落。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对于清廉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而且极大地恶化了官场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吏治腐败,以致卖官鬻爵,这个发明权应当属于东汉末年汉灵帝。汉灵帝和宦官们沆瀣一气,为排斥士族(儒生或读书人)和充实钱袋,竟然开了一个叫做西园的官员交易所,公开标价卖官。求官人估价投标,出价高的,自然中标的可能性较大。曹操的父亲曹嵩(宦官曹腾的养子)家景富裕,以高出标价一千万钱的十倍,即一万万钱,买到太尉的官职。在汉代,太尉掌管全国军政事务,相当于现代国防部长职务。西园交易所把卖官当作业务,为了扩充营业额,允许赊账买官,上任以后限期加倍还清欠款。因此,官员一上任,便大肆搜刮民财,本利兼收。农民被逼得流离颠沛,走投无路,爆发了黄巾大起义,不久,东汉王朝随之灭亡。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从用人与王朝兴衰的关系这个角度,总结了这段历史经验教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  相似文献   

11.
干部成长中的"天花板"困局已经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天花板"困局形成的主要肇因可分为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两大类,它所带来的危害主要是:制约干部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干事创业,导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疯狂腐败,助长"跑官、买官、卖官"的官场歪风等。破解"天花板"困局的基本"药方"是:树立"干实事而不是当大官"的人生观,灵活正确运用年轻化方针选配干部,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确立干部正确的职业预期,提升干部"天花板"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将"群众满意度"提到干部考核评价的突出位置,是这些年来干部制度改革的延续,是对跑官要官、带病提拔等官场腐败现象迭出的反思,也是对群众要求整顿吏治、选拔  相似文献   

13.
将"群众满意度"提到干部考核评价的突出位置,是这些年来干部制度改革的延续,是对跑官要官、带病提拔等官场腐败现象迭出的反思,也是对群众要求整顿吏治、选拔干部公开民主呼声的正面回应.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的成见里.受贿是上司和权力者的“专利”。想要换顶大一点的“乌纱帽”,就要给上司行贿.乃日“买官卖官”;想通过权力资源谋取暴利,给权力者行贿,即“权钱交易”。由于人们见惯了听惯了甚至实践惯了“上贿”,“上贿”便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下意识”和“潜规则”。  相似文献   

15.
以"一把手"为主导的集体腐败多以买官卖官、官商联盟、官匪勾结、公款消费、集体谋私等为主要类型。其具有隐蔽性,涉案时间长;顽固性("保护伞"效应),查处难度大;同盟性,破坏性大;辐射性,涉案人员多等特点。其主要根源在于权力制衡结构不科学、监督主体缺乏权威、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等导致的监督失效。创新治理"一把手"主导的集体腐败机制要健全完善"一把手"权力制衡制度、树立监督者权威、加大巡视力度,实现巡视监督常态化等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张全景撰文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的例子,屡见不鲜。封建王朝灭亡是如此,国民党垮台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人应当以史为鉴,从严治“吏”,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严肃对待,严加防范,严加惩治。目前,有些部门和单位在选人用人上不讲党的原则,任人为亲,使某些德才素质很差甚至有种种劣迹的投机分子,腐败分子、诈骗分子得到重用;有的不按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联系干部工作的实际,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际,笔者深深感到,创新也是组工干部做好工作的灵魂,是干部工作取得成绩的不竭动力。 一、干部工作创新,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 当前选人用人方面存在诸多弊端,突出表现为:一是有的干部为私当官、为利争官,为满足自己的私利和私欲争权夺位。二是有的干部跑官要官,拉关系、拉选票、走门子、投靠山,热衷于感情投入,以取悦他人。三是有的干部任人唯亲,“一人得  相似文献   

18.
毋庸讳言,在有些领域,买官卖官较为普遍,甚至成为风气和“规则”。盖其原因,是用人决断者早就蜕化变质,长期把持一方,致整个系统生态恶化,甚至异化。怎么办?必须下大力气改善土壤,并且要以超常规的万式进行,因为一盆净水可以容纳一小杯污水,而一盆污水不会因一杯清水而改善,因此,必须引入清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些语言,有时不太容易搞懂它的意思,像“官”与不像“官”就是一例。一个党员干部党风不正,工作失职,人们就会说;“这哪像个共产党的干部?”这似乎是说,当干部就要像干部,做“官”就要像“官”。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群众又会表扬那些像老百姓的干部说:“他呀,当官不像官,行!”如果把上面的两种情况时照起来,就不大清楚,当官究竟应该像“官”,还是应该不像“官”?  相似文献   

20.
现在,流行一种看法:不能用五十、六十年代的标准看待八十年代的青年,否则就会否定当代青年的本质和主流。我感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到底什么是“五、六十年代的标准”?一些同志对此并不很清楚。有的同志竟把服从党和上级的领导说成是“传统性标准”,把共产主义精神说成是“超时代标准”,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